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中國啟動四大行業「世界級」產能降碳專項行動

2024-06-12財經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鋼鐵、煉油、合成氨、水泥四個行業的降碳行動方案。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中國這四大行業的產能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總量的54%;中國水泥產量占全球產量的比例超過50%;中國是全球第一煉油大國,也是合成氨生產大國,合成氨產量常年保持在500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產量四分之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人士表示:「2024年—2025年,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需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結束。」

鋼鐵、煉油、合成氨及水泥等產業,不僅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基石,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戶」。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730號)、【煉油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731號)、【合成氨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732號)、【水泥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733號)。

限制產能擴張

當前數據顯示,粗鋼、煉油、合成氨及水泥等產業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產能,其能效未達到行業基準,具體為粗鋼和煉油業約有15%、合成氨業有11%、水泥業則高達16%。

這意味著,這些行業在節能和減少碳排放方面擁有巨大的挖掘空間。

與之相矛盾的是,這四大基礎產業一直存在擴張趨勢,因此,限制和置換產能是推動行業降碳的手段之一。

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錨定了2025年和2030年兩個時間節點,提出了鋼鐵、煉油、合成氨、水泥行業節能降碳的主要目標。

到2025年年底:在能效提升方面,鋼鐵行業高爐、轉爐工序單位產品能耗分別比2023年降低1%以上,電弧爐冶煉單位產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噸鋼綜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熱余壓余能自發電率比2023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煉油、合成氨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3.7%。

同時,在產業升級方面,繼續實施粗鋼產量調控,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合理控制新增合成氨產能,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8億噸左右。鋼鐵、煉油、合成氨、水泥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均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結束。

到2030年年底:鋼鐵、煉油、合成氨、水泥行業產能布局進一步最佳化,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進一步提高,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能結構更加最佳化,節能降碳先進技術加快推廣套用,行業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加大資金投入

近日,寶鋼股份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10.19億噸,占全球總量的54%,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實作多個領域的進口替代。

面對如此規模的產業進行降碳專項行動,加大資金支持和制定行業標準是首先考慮的問題。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超提出:「實作減碳目標需要加大資金支持,並綜合運用政府投資、稅收優惠、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等手段,加大對鋼鐵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裝置更新計畫的支持力度。」

他表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加快修訂有關能源消耗限額標準,推動制定碳排放核算、低碳工藝技術等標準,制修訂重點工序能效對標指南、能效標桿評估規範等推薦性標準,切實以標準為牽引推動行業節能降碳。

中國是水泥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水泥產量占全球產量比例超過50%。

面對如此規模的產業專項降碳行動,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孔安認為:「要加大資金支持,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落實好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產品服務,加大對水泥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裝置更新計畫的支持力度。」

孔安同樣認為要推進標準提升。「加快水泥行業強制性節能標準更新升級,適時修訂水泥熟料等產品碳排放限額標準,最佳化水泥行業綠色低碳智慧制造標準體系,研究制定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標準,加快出台低碳水泥等產品評價技術規範。」孔安說。

搭建數位平台

搭建數位平台甚至實作數位孿生,能大幅提高企業降碳的效率。

中國是全球第一煉油大國,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在地化、大型化和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千萬噸及以上煉油廠占總產能比重超過了50%。

「實施數智化改造,以數位技術驅動管理創新、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用能管控效能,是推動煉油行業提質、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及工程建設公司技術委員會主任孫莉莉說,「鼓勵規模以上煉油企業建立搭建數位化能源管理中心,統籌水、電、冷、氣、熱一體化監測、精準調控和科學管理,實作生產過程能源流、物質流、資訊流的協同最佳化,以科學化、系統化的手段推動能源使用的高效化和清潔化。」

中國是合成氨生產大國,產量常年保持在5000萬噸左右,年耗能超7000萬噸標準煤,排放二氧化碳約2億噸。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符冠雲表示,在裝置方面,以大規模裝置更新為契機,著力推動關鍵生產裝置和重點用能裝置改造升級,提升大型化、高效化水平。數位化方面,註重運用大數據、5G等先進數位化技術,搭建集先進控制、智慧調節、即時最佳化於一體的數位化管理平台,提升合成氨生產智慧化水平。

符冠雲還建議:「以大規模裝置更新為契機,著力推動關鍵生產裝置和重點用能裝置改造升級,提升大型化、高效化水平。」

針對各個產業,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啟動摸排行動。

記者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全面摸排相關行業企業能源消費量、能源消費結構、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主要裝置和用能裝置能效水平,加強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裝置更新計畫儲備。按照成熟一批、支持一批的原則,壓茬推進計畫建設,盡快形成實際節能降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