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求關於跟金融炒股之類的小說?

2018-01-01財經

【股票行業研究員的2012-2019】(原創財經小說,已完結)

第一章 研究所裏通宵加班的年輕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現在這個時代,你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有幾個行業是能讓你們幹出頭的?

我再問大家,現在房價這麽貴,你們覺得有哪個行業是工作5年就有希望能在一線城市買房的?

今天我在這裏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做賣方分析師可以!

研究所就是這樣的平台,就算你沒有背景,只要你有本事,夠勤奮,就能賺到大錢,絕對不會埋沒你!」

——來自XX證券暑期實習計畫開始時候,研究所所助的講話

1.1 初入券商研究所

許多年後,當老K回想起在XX證券研究所的工作經歷時,依然會感到魔幻和不可思議。

券商研究所是個神奇的地方。作為證券公司的成本中心,大多數券商研究所都是不賺錢的,但就是這麽個不賺錢的部門,卻造就了無數年輕人的造富夢想。

只要客戶給的傭金打分(行話叫「派點」)夠高,一個30歲出頭的行業首席分析師可以輕松實作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年薪。

況且行業內還有「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這種東西的存在,一旦上榜,身價立馬倍增。

因此這個行業的門檻這些年也越來越高。即使是老K剛畢業那會兒,非頂尖名校碩士學歷,基本上在簡歷關就被刷掉了。

不過對比起來,券商研究所的學歷門檻還是比公募基金要低不少的,頂尖名校的學生如果想進公募基金,也還是要專業匹配,面試過關,關系夠硬。

歷來能一畢業就進大公募的學生,都是復合專業背景+成績優異+實習經歷豐富的,競爭激烈的時候還得拼關系。

所以一般專業差一點,又沒什麽背景的學生,如果想走投研這條路,就只能先進券商研究所。這也叫先做賣方,再轉買方。

比如老K,就是這樣的情況。

老K其實並不老,入行的時候才25歲,但是或許是性格的原因,或者是面相的關系,老K人顯得老成。

剛入職的第一年,老K就經常被其他組的實習生小朋友們當成資深老員工,一天到晚K老師,K老師地叫個沒完。

老K呢,也懶得解釋,反正順口指導指導實習生做圖表,改報告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麽難事。

畢竟老K自己之前也是從實習生過來的,也知道實習生其實很辛苦,能幫忙指導下,讓小朋友們早點下班,他還是很樂意做的。

研究所是個等級分明的地方,所長—副所長—所助—首席分析師—助理分析師—實習生,一層層下來,工作量逐層遞增。

老K是透過研究所的暑期實習留用的,當時20多個實習生,最終留下一半簽正式合約,篩選標準之一就是能不能加班,肯不肯熬夜。

剛開始暑期實習第一天,所助帶著他們二十幾個人整個樓層轉悠,路過一個大會議室的時候,所助專門停下來,指指會議室裏面的行軍床,說:「研究所裏幾位新財富分析師,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晚上都是睡會議室裏的行軍床的,年輕人要把公司當成家,別人休息的時間你拿來工作,那你就能加速成長!」

這段話要是放到現在,能被年輕人噴死,但是在老K入行的2012年,人們對996的聲討還沒有這麽強,或者說那個時候雖然也加班,但是報酬還是比較豐厚的,2012年的房價也沒那麽誇張,年輕人加班加的也沒有那麽多怨言。

老K是T大研究生畢業,在校時候也沒少被作業,課題報告折磨,為了完成課題報告,熬夜到天亮是常事。所以老K從一開始就沒把加班當作是一個問題。

老K剛畢業那會兒腦子裏想的都是,做中國的巴菲特,索羅斯,最不濟,也得超過現在私募界裏面的X園,X柳,X斌。

老K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本來是打算直接去買方的,奈何當年買方招人比較少,老K又不是理工科+金融的復合背景,面試了幾家都沒能拿到OFFER。

於是老K只能曲線救國,先從賣方做起,正好當時XX證券承諾正式錄用後給解決戶口,老K也就申請參加了他家的暑期實習生計畫。

在暑期實習第一天的辦公環境參觀,簡要工作流程說明後,就到了分組實習階段。

老K他們20幾個實習生被分成了十幾組,分別跟著不同行業的首席分析師。比如銀行,地產,電子,通訊,電腦,汽車,石化,食品,醫藥,交運,建築,建材,等等等等。

因為之前在其他券商研究所的電子組實習過半年,再加上老K申請暑期實習時候,送出過自己寫的幾篇電子行業研究報告。

所裏的領導覺得可以讓老K去電子組試試。

就這樣,老K被分到了電子組。

分完組之後,有一起進公司的暑期實習生稍稍跟老K說,老K的運氣算好的,這裏的電子行業首席人品很好,不壓榨手下,還舍得放資源出來。

老K心想,但願如此吧。

入組的事情敲定後,電子首席主動過來老K的工位這邊找老K,說晚上聚餐。晚上電子首席組織了電子組所有助理分析師和暑期實習生一起到樓下的湘菜館吃了個飯,菜很辣,但吃的很過癮。

電子首席是湖南人,看上去很豪爽,親自給每個人都倒上一大杯紮啤,然後操著一口不標準的普通話,說道:「以後大家在一起共事,請大家多多關照了,我們組的暑期實習生,只要好好幹,我會爭取把你們都留下來,電子行業未來機會很多,還得靠大家在寫報告上,跑調研上多多支持我,組裏派點多了,大家的獎金才會多。」

之後不知道是誰帶頭鼓起了掌,一時間,或是真心,或是敷衍的掌聲劈裏啪啦地在飯店包廂中響起。

之後的日子裏,事實證明了電子首席的口碑好不是沒有原因的。

老K他們一進組就被分配了單獨的研究子領域,2個暑期實習生,加上3個正式的研究助理,每個人至少負責一個細分子領域。有的研究聲學元件,有的研究連結器,有的研究天線,有的研究觸控式螢幕,有的研究ODM。

老K他們從進組,到多年後離開XX證券研究所,從沒被要求貼過一次發票,做過一次委外課題。不得不說,他們確實是非常幸運的。

2013年後,國內電子行業正好迎來一波蘋果產業鏈的大投資機會,XX精密,XX股份,信維通訊等一大批大牛股橫空出世。

老K他們首席正好帶著他們約路演(指券商分析師去基金公司等客戶那裏交流觀點),帶調研(指券商分析師帶著基金研究員,基金經理等客戶到企業實地調研),發報告,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

行業機會雖好,奈何競爭同樣激烈。老K他們組報告發了不少,路演也是天天跑,可惜新財富評選的成績一直不理想,始終在第6,等7名徘徊,就是上不了榜。

所幸的是,托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高的福,那幾年電子組的派點還不錯,老K的首席也大方,給幾個助理分析師都分了不少獎金。

所以同樣是苦哈哈地在研究所熬夜加班,老K他們幾個電子分析師的心情還是不錯的。

日子也就這麽一天天地過去了。

1.2 研究所就是個小社會

又是一個在公司加班的夜晚,老K在電腦上啪啦啪啦地敲著點評報告內容。寫著寫著,老K突然覺得有點寫不出東西了,於是想著幹脆歇一會兒再寫。

老K把電腦鍵盤往前輕輕一推,幹脆從工位上站了起來,用力伸展了一下略感酸痛的腰,伸展完感覺舒服了不少,再拿起水杯,慢悠悠地走到拐角的公用咖啡機那裏,給自己倒了一杯咖啡,準備回到座位上喝一會兒咖啡,玩一會兒手機。

這時候窗外稀稀拉拉下著小雨,辦公室裏除了劈裏啪啦的敲打鍵盤聲,也聽不到什麽人說話。

晚上留下來加班的基本都是研究助理,首席們晚上要不有飯局,要不就是早早回家休息了。

也有首席喜歡在公司加班的,不過晚上這種時候,首席們一般都會找個會議室裏關上門給客戶打電話交流觀點。

外面的公共區域,是見不到他們的。

其實首席分析師們在公司的露臉頻率已經算高的了。公司還有首席經濟學家,基本上就是一年來公司三四次的頻率,但是單獨的辦公室還得給人家留著。

在研究所工作的時間久了,老K也慢慢觀察到,雖然都在一層樓辦公,每個組的工作狀況差別非常大,工作強度完全由首席的風格決定。

同樣是助理分析師,拿著差不多的基本薪資,有經常半夜兩三點被首席一個電話叫起來加班改報告的。也有下班之後就沒什麽事,最多幫著轉發下微信點評的。

老K默默觀察了很久,私下裏把不同的助理分析師的工作狀態分為了4類:

1,人肉幹電池型。 深度報告一律不許插手,路演,調研機會為零,禁止出差。人必須焊死在工位上,24小時待命,主要工作是為首席寫報告,路演提供數據底稿,圖表,常年接洽買方塞過來的外包報告任務。工作內容極端碎片化,包括貼發票,收發快遞,業內知名度為零,常有打黑工的既視感。

2,放養型。 首席一般會分一塊子行業給助理分析師,之後基本就不管了,助理分析師自己按時寫點評報告,每個季度出一個深度報告。助理分析師想路演了自己找銷售約客戶或者自己打電話約。調研機會自己找。

3,大佬帶飛型。 助理跟首席一起寫報告,一起路演,覆蓋不同客戶區域,首席引薦助理認識上市公司高管。工作熟了之後首席就去服務核心客戶了,其他都交給助理。

4,閉關修煉型。 首席禁止助理前兩年出去路演,但可以出去調研。首席會手把手教寫報告,建立行業數據模型,助理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寫報告,首席對報告要求較高,深度報告會要求修改多次。工作壓力不大,首席不給助理壓業務指標,只要求提高深度報告品質,日常工作無雜活兒。

所以每天晚上,研究所燈火通明的時候,就能看見幹電池型的助理們敲鍵盤敲到飛起,閉關修煉型助理對著螢幕苦思冥想,而放養型助理一般是不會在公司加班的,至於跟著大佬飛的那些人,晚上基本都在跟客戶晚餐路演,不太會在公司見到他們。

老K除了剛開始的第一年,晚上要在公司寫寫報告,拆拆電子公司財務模型,後面都是跟著首席出去路演或者單獨路演的。

就算是老K晚上經常加班的那段時間,也是在獨立寫報告或者做模型,更新行業月度數據,老K的首席很少臨時安排任務。

所以老K說是在加班,其實也沒多大工作壓力,除非是點評報告,其他報告寫不完明天再寫也可以。點評報告一個月也寫不了幾次。

但是別人的情況可不一樣了,比如坐在老K前面工位那哥們,老K觀察到,他的首席一個多小時來一個電話,都是布置工作任務,內容都是七零八落,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七點多做完了圖表,8點開始再統計個歐美過去30年的行業變化情況。9點再寫個最新政策簡評。

老K覺得就算是拉磨的驢子也不帶這麽用的,能狠下心來這麽用人的首席都是人才。

老K他們幾個關系好的研究助理,私底下沒少吐槽這些把人當幹電池用的首席們。

當然這些話不能在公司講,畢竟隔墻有耳。一般這樣的話題都是放在樓下的火鍋店或者羊蠍子店裏去說的。

老K他們研究所裏同一屆進來的新員工,關系普遍都很好,因為基本也就是那幾所頂尖大學出來的,好多都是校友,甚至同學。

再加上新研究員加班是常事,大家每天晚上六點一起去食堂,或者是外面的小店裏吃個飯,回來接著一起加班加到半夜,等忙完了工作,地鐵一般都沒了,大家再一起拼車回家,這種日子過久了,關系能不好嗎?

也是在火鍋店的時候,老K能從其他組小夥伴那裏聽到無數本研究所的,或者行業裏面的八卦。

比如某個行業首席管不住自己組的一助(一助的意思就是組裏派點最高,話語權最強的助理分析師,券商研究所一個組裏除了首席分析師,其他的都叫助理分析師),一助經常自己跑去客戶那裏路演,因為路演的效果好,客戶也歡迎他常來,銷售也願意帶他常出去跑。

久而久之,這個一助的派點就超過了自己的首席。在所領導看來,這就有點不好辦了。因為首席也是所裏的老人,不能這麽快就把他換下去,再加上首席的派點其實也不低,是這個一助太強了。

最後的辦法就是折中,設立聯席首席這個職位,把這個一助提為聯席首席,直接歸所長管理。一助原來的首席也管不著他了。

還有某銷售,自己有產業資源,每次都繞開研究員,自己帶客戶去企業調研,最後這個銷售自己的提成就特別高,但是所裏的研究員跟她都不熟。

還有某大基金主管派點的小領導,喜歡養狗,所以各路券商銷售就紛紛投其所好,與其交流養狗心得,沒養過狗的都開始養狗,只為與領導有共同話題。

諸如此類的八卦舉不勝舉,可謂光怪陸離。

所以每次聚餐,聽八卦成了老K最期待的部份。

說來也是奇怪,不知道是這行業比較特殊,還是老K他們這幫人真的訊息靈通,老K發現自己基本上每個月都有新聞可以聽。

這樣忙碌而充實的日子,老K本來覺得會持續很久,但是一件突發事件打亂了老K的部署:

老K他們組的首席跳槽去基金公司了。

1.3 告別賣方生涯

在賣方分析師這行,跳槽是常事,有的是壓力太大幹不下去了,有的是找到了待遇更好的下家,還有的幹脆轉換賽道,去了買方或者實業,或者證券公司的其他部門。

老K的首席後來跟他們吃散夥飯時候,是這樣說的:賣方畢竟是青春飯,如果努力5-10年幹不到新財富,上不了管理層,後面逐漸就幹不過年輕人了,沒辦法,體力拼不過。喜歡股票投資的人,其實去買方會更接近投資本身,券商研究所畢竟還是個服務機構,不夠純粹。

老K他們當時對首席說的話還懵懵懂懂,畢竟那時候他們入行才兩年多一點。他們沒想到自己剛工作沒多久,頂頭上司就離職了,那頓散夥飯吃的實在是五味雜陳。

但老K更沒想到的是,半年之後,自己也會繼首席之後,跳槽到一家規模較小的公募基金,任研究部的電子研究員。

如果說老K的首席是在2015年上半年的股市高峰中成功切換了賽道,那老K就等於是在接下來的股災後被派點壓力逼走的。

首席走了之後,所裏把派點壓力分攤到了他們幾個研究助理身上,所助宣布從今往後施行市場化考核機制,派點目標超額完成就可以漲薪資,完不成就降薪資。

2015年2季度後A股杠桿牛終結,市場成交量冷淡,客戶對電子公司這種高波動品種避之不及,老K他們連個路演都約不到,更別說讓客戶打派點了。

行業不景氣的時候,研究所的傭金派點壓力也是最大的,所長等管理層面對的是證券公司整體對研究所的考核指標可能無法完成。

於是業績壓力就層層下壓到研究助理身上了。

所長還專門在晨會上強調:

「賣方分析師要學會行銷自己,好酒也怕巷子深,大家要勇敢地多給客戶主動打電話匯報觀點,約路演。你不去打電話,競爭對手就會去打電話,你不去拜訪客戶,競爭對手就會去拜訪客戶,跑的勤才能讓客戶記住你,這種時候一定要強化服務意識!」

老K也曾想過,既然路演不好約,那就帶客戶多調研吧,也有派點。誰曾想電子首席走了之後,上市公司對老K他們的熱情度大幅下降,約調研都是愛搭不理的,更別說把董秘請出來反路演了。

老K曾經為了邀請一家電子零部件公司的董秘參加策略會,招待對方連喝了兩瓶茅台。面對頻頻勸酒的老K,董秘拍拍胸脯,笑著答應一定去參加老K他們家的策略會。

結果到了策略會那天早上,董秘給老K發了條微信:實在抱歉,臨時有事,到不了了。

之後老K在基金的同學告訴老K,該董秘當天去了另外一家券商的策略會,因為兩家的策略會時間撞車了,董秘選了關系更好的另一家券商。

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很多之後,老K也看明白了,這幫人之間就是資源互換,自己一個小小的研究助理,給不了人家什麽幫助,自然人家也不會給面子配合你的工作。

眼看著考核的大錘就要落下,老K心想,與其被降薪,不如早做打算,投投簡歷。

反正自己幹賣方也是為了曲線轉買方。

正好xx基金在擴大規模,增招研究員,老K去面試了兩回,就順利簽下OFFER。

老K離職的那天,前面的工位已經是空空蕩蕩的了,前面的「幹電池」同事早就因為忍受不了壓榨離職了。之後「幹電池」同事的首席因為壓榨員工的名聲太壞,根本招不到助理,只能從在校學生中找人做實習生。

最後老K他們同一批入職的研究助理還在一起吃了個飯,在熱氣騰騰的火鍋店裏,集體歡送老K成功上岸買方。

老K自己也慶幸,終於不用在賣方做高強度的工作了。

但是後面的事實證明,投資行業的買方也並非職業樂土,買方的工作壓力某種程度上比賣方更強。

老K後來也常常自嘲,當時自己的想法還是Too young,too naive。

第二章 基金研究員,慢慢上位路

2.1 買方比賣方還要卷?

老K剛到買方的時候,還是有點不適應的。在券商研究所的時候,上班時間其實是不固定的,早會如果自己有觀點要發言,或者新發了報告,就到會交流一下,實在有事的話,電話接入也可以。

這是因為,券商研究所的早會,主要是分析師與銷售之間的交流,屬於內部交流,客戶最多只能看到會議紀要。

銷售如果對某個行業新聞有疑問,怕客戶問起,可以直接打電話給研究所的分析師,大家通個電話,幾分鐘就把問題講明白了。

但是買方的晨會可不一樣了,研究員必須每日更新觀點,基金經理等著研究員匯報每天的工作成果,還要留出時間交流最近的熱點,偶爾還會進行觀點辯論。

在券商研究所,所裏面其實氛圍還比較輕松,助理分析師只要把自己的首席服務好了,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

但是在買方,比如在基金公司裏,都是一群研究員去服務少數幾個基金經理的。比如早會就是爭奪基金經理註意力的關鍵時期。

所以買方的研究員,每天的壓力在於,從一大清早,就要準備好怎麽向大家闡述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比如事件對行業的影響有多大,落實在投資上應該買還是應該賣,如果買的話哪些標的是最好的,等等。

然後匯報這個事,還不能總是敷衍了事糊弄過去,一方面基金經理和研究總監會隨時打斷提問。另一方面,如果總是不能引起基金經理的註意,那麽到了年底考核的時候,這個研究員的打分也會很低。

因為基金公司對研究員的考核都是要看公司的基金產品買了多少這個研究員推薦的股票,賺了多少錢。

如果一直當職場小透明,年底考核自然不要希望有什麽好的結果了。

從這個角度看,買方的研究員其實挺卷的。

卷的地方在於,買方的研究員和研究員之間是競爭關系,基金經理能配的倉位就那麽多,買了這個人推薦的股票,那邊就買不了了。

趕上市場整體行情好的時候,誰能說服基金經理買更多自己行業的股票,誰最後給公司的貢獻就大,因為行情好的時候,所有行業的股票其實都是漲的。

如果連續幾年都能給公司產品貢獻很多的正收益,研究員的內部評價就會很高,大機率就可以開始管帳戶了,一般都是先管專戶,再跟已有的基金經理聯合管產品,或者直接跟已有的基金經理共同管產品。

大部份研究員升職,都是這兩個方向。新基金經理管了幾年產品後,原來老的基金經理一般就會結束,不再掛名。再之後,如果新基金經理業績做的好,公司就有動力給他發新產品,再讓渠道去外界推銷。

不過,能順利升為基金經理的研究員,畢竟是少數。

老K到基金公司之後,明顯感覺同事們都挺焦慮的。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研究員同事,焦慮感尤其強,很多都會在晚上主動留在公司加班,看報告,給券商分析師打電話溝通觀點,或者自己默默做模型。

其實這些工作都不是公司要求的,基金公司對研究員的要求除了每年3-4篇深度報告外,其他的幾乎沒什麽定量要求。

但是耐不住內部競爭氛圍強,超過35歲的研究員都會有焦慮感和緊迫感。因為基金經理的年齡一般也就30歲出頭,自己一天到晚服務的「領導們」都比自己小好幾歲,這種滋味是不好受的。

另一方面,無論在什麽行業,什麽性質的公司,年齡大的基層員工不好指揮幾乎都是共識。管理者們也傾向於「最佳化」大齡員工,比如互聯網企業的35歲失業現象。

國內基金公司其實也有這個現象,老研究員越到後面越被忽視,公司雖然不會主動開人,但是可能會降薪,變相逼人離職。

所以老K在券商研究所的時候,都是一幫20多歲的研究助理晚上在公司通宵加班,到了基金公司,成了一幫老員工每天卷死卷活,寧可睡在公司也不下班。

偶爾還能看到基金經理也在公司熬夜加班看報告,因為基金經理的凈值壓力也不小。

老K面試進的是一家小型公募,研究員只有7個,基金經理只有2個。

其中一個年齡大的基金經理非常佛系,業績其實做的一般般,但是心態好,每天也不加班,也不對研究員提需求,早會也不提問題,就是安安靜靜在那裏聽。

據說這位基金經理屬於後台比較硬的,產品也就小幾千萬規模,都是自己的關系戶買的,所以業績就算做的不好,也沒什麽贖回壓力。

另一個基金經理就不一樣了,經常晚上給研究員打電話,發資訊問上市公司情況,自己也每天焦慮到不行,晚上經常看到他在公司加班。

A股市場從來不缺主題,但追逐主題註定是個辛苦活兒。

老K剛來新公司沒多久,就發現自己公司這位基金經理就是那種熱衷於打聽各種小道訊息,追逐熱點,每天學習「新知識」,混各種「圈子」的角色。

這種基金經理老K在賣方的時候其實接觸過很多,運氣好的,抓住了熱點風口,某個季度的業績會突然沖起來,但是大多數時候,其管理的基金產品凈值都是上躥下跳的,基民持股體驗極差。

所以他的產品規模一直也做不大。

老K他們私下裏,把這位基金經理戲稱為「猴總」,因其性格急躁,基金凈值波動大。

當然,主要還是因為猴總對公司研究員用的太狠了,經常半夜打電話叫研究員給他找數據。每天要求研究員跟蹤最新熱點。

像老K這種,之前在賣方的時候,都沒受過這種罪,當然那是因為老K跟的首席人品好,能力強。

一般來說,基金經理們的要求,比如時不時地約個路演,約個上市公司調研,都不是什麽累人的活兒。

但是像猴總這樣的,還是少見。

在新公司幹了一年之後,老K算是明白為什麽當初自己面試進來的時候那麽順利了,原來這家公司研究員的離職率奇高,經常需要招人。在老K進來的一年裏面,已經有兩個研究員受不了離職了。

背後的原因,恐怕與猴總那種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用人風格有關。

再加上小公司待遇一般,基金公司的收入是與管理規模掛鉤的,規模上不去,就沒有錢可以發。而只有持續業績表現出色,打出品牌來,或者有非常強的銷售渠道關系,才能從小基金公司變成大基金公司。

當初老K為什麽要到小公募呢?主要是因為老K跳槽的時候,資歷太淺。一般從賣方跳買方的,都是經驗比較豐富的分析師,很多都是拿過新財富的,這樣可以一次性跳到大買方或者在稍遜的平台拿到一個比較高的職位。

比如老K的券商老同事Z哥,Z哥是策略方向的新財富首席,2015年跳槽到一家中等規模的基金公司直接任基金經理助理。

在小公募幹了一年多之後,老K越來越覺得前途渺茫,自己推的票是不錯,奈何基金經理拿不住,猴總今天買了,明天股價一回呼馬上嚇得賣掉了。

然後晚上回家後還得去應付猴總突然打電話過來要求做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前沿技術研究,老K晚上熬夜做好案頭工作,白天再去公司給猴總科普。

幹著幹著,老K覺得實在是受不了了。

於是某個周末,老K主動打電話給在中型基金公司工作的Z哥,約他下午出來坐坐,喝個下午茶。

老K其實是想拜托Z哥介紹工作好跳槽。

Z哥也很痛快,說自己公司正好正好在招電子研究員,可以推薦老K過去面試。

Z哥所在的基金公司,我們為了方便,之後簡稱為T基金。

說來也巧,T基金的研總和總經理都是老K的同校師兄,面試聊的非常愉快。一個月後,老K就從小基金公司跳槽到了T基金。

而這時候,已經接近2017年中了。

從2012年老K在XX證券研究所參加工作算起,已經5年過去了。

在辦理T基金的入職手續的時候,老K想到自己換了兩家公司,結果還是一個小小的電子研究員,不免心中有些唏噓。

不過老K沒有想到的是,機會很快就會來到他身邊,而中國股市接下來的幾年,也將迎來劇震。

2.2 2017年,中國版漂亮50誕生

老K覺得自己的運氣又好起來了。

T基金的工作氛圍很好,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都比較成熟,投總,研總都是性格寬容的人,不會給研究員太大壓力。

老K在T基金第一次找到了得心應手的感覺。

2017年蘋果產業鏈有重磅事件發生,那就是iPhone 10周年產品的釋出,這一年,所有的消費電子研究員都在猛推立訊精密。

老K也不例外。憑借多年的果鏈研究經驗,在看完蘋果新機的爆料數據後,老K迅速意識到,iPhoneX將帶來零部件價值量的全面升級,iPhoneX這麽貴的產品如果都能得到消費者認可,說明蘋果之後就可以在手機裏面添加更多高價值量的零部件。

這意味著X訊,X爾,XX光,XX科技,XX精密等等國內手機零部件公司/組裝公司未來的ASP是預期提升的。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未來的利潤空間被開啟了。

炒股,炒的就是預期,特別是還未被一致認可的預期。

老K的推薦,無疑是成功的,果鏈的股價從2017年年中一直漲到了當年的10月份。

老K憑借對果鏈的精準推薦,給T基金賺了一大筆錢。

本來劇情如果在這裏停止,那麽老K大機率是可以得到晉升的。

但是2017年11月之後,電子行業的變化悄然發生了,令人猝不及防。

手機銷量數據在11月後出現了大振幅地下滑,一直到2018年的春季,銷量都沒有回升。

老K事後復盤發現,2017年不光是蘋果手機10周年的關鍵節點,更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從增長到飽和的拐點。

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年銷量巔峰,定格在了2017年的14.7萬部上。

可惜當時老K沒能提前看出這一點,其實老K在11月底時候已經從業內公司交流中發現了端倪,提示過公司的基金經理註意風險,怎奈基金經理從接受觀點到自己理解,再到操作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最後公司賣出消費電子股的時候,還是比高點下跌了不少。

這直接影響了老K的年終績效評定。

而2017年這一年,真正的主線,還並不在消費電子這邊。

中國經濟增速換擋引發的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擔憂,讓投資者對龍頭企業的追捧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這一年,以茅台,五糧液,海天味業,美的集團,蘇泊爾,恒瑞醫藥等各行業龍頭為代表的中國版「漂亮50」大放異彩。

2017年全年,「一九」行情都是A股的主要特征。

如果你買了各行業龍頭,就能躺贏全年,如果你不聽勸告,去買小型成長股,那大機率連滬深300都跑不贏。

2017年全年滬深300的累計漲幅是21.8%,秒殺一大群主動型基金經理。

2017年下半年,隨著人民幣大振幅升值,外資加速流入,外資開始搶籌中國藍籌股。

接下來,外資用實際行動教育了內資,什麽叫做DCF估值法,什麽叫做永續估值法。

內資第一次知道了調味品公司還可以打到40倍以上的PE,家電制造業公司還可以打到25倍以上的PE。

估值的想象力空間被開啟了。

內資還沒反映過來的時候,外資已經把藍籌股估值打上去了。

2017年9月份的時候,老K代表公司去參加了一個基金業的同業交流論壇,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內資是被外資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外資中很多高校基金,養老基金,都是可以做長期配置的,收益率要求很低,中國藍籌股當時很多的股息率都超過3%,在外資看來是非常好的長期配置品種。

人家是用長期配置的思路去買的,所以買的很堅決,內資管理人要考慮年度業績考核,買的猶猶豫豫,沒等建倉完畢,藍籌股的股價就已經被外資買上去了。

這時候怎麽辦?全市場3000多只股票,就那幾十只一直漲,其他都在跌。

基金是跑相對收益的,不怕你跌,就怕你漲的比別人少。收益率排名跌下去就等於失業了。

所以全市場的基金經理都迅速達成共識,一起去懟那幾十只龍頭股。

買的早的妥妥享受凈值上漲,買的晚的抓緊時間加入抱團。

內資,外資,觀點從未如此一致。

2017年對於很多基金經理來說,是無比美好的一年,因為全年都不需要調倉,只需要把倉位配置在漂亮50上面,定期跟蹤公司基本面變化情況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規模與收益率齊飛。

但是就像茨威格所說:當時她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早就暗中標好了價格。

接下來的2018年,將對所有樂觀的,虛妄的,偏執的,愚蠢的觀點進行糾正。

股票市場將告訴所有那些誤認為可以躺著賺錢的人們,什麽是運氣,什麽才是實力,時代輕易給予你的,也可以輕易拿走。

2017年年底,T基金舉辦了年度績效表彰大會,這個也是T基金成立以來第一次舉辦大規模表彰會。

因為這一年公司的產品規模都有了明顯的增長,領導們的心情都很好。

會上,公司管理層一次性宣布了食品飲料,家電,醫藥三個行業的研究員升為基金經理助理。

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後,如果不出什麽大的差錯,這三位同事應該可以開始獨立管理帳戶了。

老K就只有羨慕的份了,畢竟自己在4季度讓公司虧了錢,在表現上肯定是不如那幾個行業的研究員的。

不過老K也有驚喜,公司給他提了一個小等級,同時把年度研究貢獻獎頒給他了。

研總說,雖然老K今年給公司賺的錢不是最多的,但是報告數量非常豐富,對果鏈的研究也做得非常到位,4季度如果基金經理和研究員更熟悉一點,磨合地更好一點,本來是可以更早賣出的。

公司對老K的研究能力給予肯定,把這個獎給他也是鼓勵繼續努力的意思。

所以整體上老K的2017年過的還是不錯的,入職了不錯的新公司,還得到了領導的認可。

但是人們的悲喜並不相通,2017年T基金也有比較慘的研究員,老K註意到表彰大會上公司的建築研究員一直坐在角落裏,默默玩手機,也不和別人交流。

老K聽別人說,領導對建築研究員的表現非常不滿意,因為建築研究員2017年推的基建央企股票讓公司虧了不少錢。

領導都考慮給現在的建築研究員換到別的冷門行業去,重新招個建築研究員了。

至於為什麽2017年建築行業會這麽慘,就涉及到2017年發生的另外一件大事了。

這件事對於中國經濟後面的影響遠大於 「中國版漂亮50」熱潮的出現。

那就是已經火熱了好幾年的基建PPP模式的規範、叫停,以及結束。

中國PPP模式在2013-2014年間籌備探索,2015年全面突破推廣,2016年加速簽約,PPP行業在2016-2017年上半年達到高潮。

A股建築公司受益於PPP模式的大面積鋪開,訂單、收入、股價,接連起飛。

當時T基金的建築研究員還統計過,就2016年的上市建築公司訂單增速來說,中國接下來兩年有望復刻2012年之前的基建高增長。

而且如果基建能夠實作高增長,全國GDP增速也會比較樂觀。

但是從2017年年中開始,財政部驟然啟動了PPP計畫庫規範管理工作,嚴格禁止國企、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參與PPP計畫,這就把PPP計畫高速增長的源頭掐斷了。

要知道,PPP的本意是社會資本參與基建投資,解決政府資金不足的難題。但是就當時推出來的基建計畫來說,社會資本根本不願意參與,最後只能是國企、地方政府變相參與進去,讓計畫順利推進。

這個事情如果這樣做下去,那又會回到地方政府推高債務的老路上去,所以財政部要求PPP計畫規範化,等於告訴所有人,在中國,靠推高債務維持經濟增長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

T基金的研總和投總,在建築研究員匯報了財政部的最新動向後,果斷剁掉了自己所管理基金中的所有建築股倉位,換成了防禦型的食品飲料公司。

但是公司其他基金經理沒有那麽果斷,加上建築研究員自己也心存僥幸,反復在早會上跟基金經理們說計畫庫清理之後會繼續上新計畫,國家不會放棄基建之類的觀點。

所以年底的時候,T基金旗下的好幾只基金都因為建築股的拖累,年度收益率排名不是很理想。

看著建築研究員的郁悶樣子,老K不禁感嘆,這個世界上,不管是股價,還是政策,經濟走向,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賺到錢的人其實也不見得比虧錢的人高明到哪裏去。你過得比較舒服,也許只是因為行業黑天鵝還沒有出現。

比如眼前無限風光的食品飲料行業,當年也出過三聚氰胺,塑化劑等事件,高端白酒的實際庫存更是個迷。

只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明天的事,就放到明天再考慮吧。

最後,T基金表彰大會在一片觥籌交錯聲中熱熱鬧鬧地結束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後的2018年,那個事後讓無數股民絕望,痛恨的熊市就要來了。

2.3 炒股的人都去補課宏觀經濟了

老K覺得消費電子行業要完蛋了。

2018年從開年起,智慧型手機銷量每個月都是兩位數以上的下滑。連最堅挺的蘋果手機也沒撐住。

蘋果手機在2023年3月後銷量開始持續低於預期,之前的iPhoneX的熱度已經慢慢過去了。

老K找供應鏈上的公司打聽過,蘋果下一代產品根本沒有什麽創新點,產業鏈內部對2018年的手機銷量情況都很悲觀。

手機廠庫存也都很高,有安卓廠已經開始醞釀上半年3月和5月連續降價兩次了。

手機如果降價,零部件公司也得跟著降價,這樣利潤率就會下降,但是手機如果不降價,就目前的市場需求情況,鐵定賣不出去多少。量都沒有,就更沒有利潤了,所以最後還是得降價保量。

老K現在的主要工作增加了一項,就是幫領導和同事們找手機廠內部渠道買打折手機和平板電腦。

沒行情的時候,這類幫著買東西的活兒也能刷不少印象分。

但是老K這點活兒,肯定還是比不上食品飲料研究員的茅台批發和醫藥研究員的保健品采購來的受歡迎。

2018年1季度,1月份地產股率先暴漲,有傳聞說地產刺激政策在醞釀中。

然而春節後統計出來的地產銷售數據並不好,傳聞中的政策又遲遲沒有落地,資金又從地產股中殺出來,直奔中小創成長股。滬深300被地產股連累,1季度大幅下挫。

2018年1季度美股跌了不少,連帶著A股的情緒也不高,但2月份之後創業板表現不錯,把大盤指數也往上拉動了一點點。

當然,這裏邊的行情跟電子公司依然沒什麽關系。

老K也幹脆佛系了,想著既然板塊沒機會,不如多看看新的技術路線,研究研究半導體之類的短板行業。

沒想到世上還真有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樣的事,3月份,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

中國商務部馬上進行了回應,擬對自美國進口的水果,豬肉等產品征收關稅。

中美貿易戰就此打響。

2018年4月,美國宣布制裁XX通訊,禁止XX通訊購買美國產品。

也是在4月份,市場上開始傳蘋果公司將把供應鏈轉出中國,避免被美國政府加征關稅。

A股電子板塊股價大跌。

大跌之後是無抵抗的繼續下跌。

老K事後復盤了一下,整個2018年,電子板塊基本上就是從年初跌到了年尾。

好在老K從2017年底開始就對板塊比較悲觀,陰差陽錯低躲開了板塊大跌,沒給公司虧錢。

行業數據也是確實不好,5月份的時候老K拉了下數據,發現不光手機賣的不好,顯示面板,膝上型電腦,顯視器,電子元器件,統統銷售量滑坡。

老K隱隱約約覺得,經濟好像出現了一點問題。

但是又捕捉不到問題出在哪裏。

行業的低迷,讓老K又變成了研究部的小透明,基金經理們也不想配電子公司,說是一想到中美貿易戰就想離電子公司遠遠的。

但是別的行業也不太行,比如地產,建築這種周期性行業,基本3月後就開始一路跳水下跌了。

公司的建築研究員也終於閉嘴不再推票了,因為5月後他推的園林公司龍頭,被爆出財務造假了。

T基金的研總這次真的憤怒了,讓建築研究員好好整理下自己的研究方法,重新學一下財務報表分析,然後給全體基金經理培訓下上市公司是怎麽透過經營現金流和投資現金流之間的調節來造假

後來沒過多久,建築研究員就被調去看港股教育板塊了。

反正公司港股產品很少,研總的意思就是把他調到不重要的崗位上,免得再推什麽爆雷的票讓公司產品虧大錢。

總之,基金經理們看了一圈,發現真沒什麽板塊敢買的了,處處是雷點,這個世界太危險了。

結果就是一堆基金經理又紮堆去買消費品公司股票了。

世界再危險,我買點跟吃吃喝喝有關的股票總不會有什麽大問題吧。

畢竟公司宏觀研究員說了,目前國內經濟唯一的希望就是擴大內需,穩增長。

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5月份中國社零增速低於預期了。

金融數據也不達預期,社融增速持續低迷。

接下來就是6月份之後消費股帶著A股大盤繼續掉頭向下。

那段時間,公司的食品飲料研究員跟宏觀研究員直接在早會上吵起來了。

食品飲料研究員(已經升為基金經理助理,暫代研究工作)說,中國居民消費升級是大趨勢,白酒和調味品的渠道庫存是良性的,買消費股就是要按長期現金流折現估值買,下跌就是機會,應該邊跌邊買!

宏觀研究員說,社零增速已經低於預期了,從酒店,機票等出行數據,以及地產銷售,家電銷售等行業數據上可以看出來,中國經濟接下來可能會持續低於預期。

金融上一直不發力,缺乏政策托底。消費也不容樂觀,表觀上的良性數據,可能只是行業數據的滯後反應,終端需求已經下來了,必須警惕股價連續下跌,現在不能買。

基金經理們則是大眼瞪小眼,偶爾有人交頭接耳道:你們誰知道,社零增速包括藥品增速嗎?創新藥公司是不是也要剁掉?

公司研總,投總也拿不定主意,只能讓基金經理自行決定,想跑的跑,想抄底的抄底,只要註意別在同一天操作就可以了,避免反向交易,註意合規問題。

後來的事實證明,公司宏觀研究員的分析是正確的。

這導致了公司研總在後面招新的食品飲料研究員的時候(老研究員升基助了),面試的頭兩個問題都是,你對宏觀經濟走勢怎麽看?對社零後面的走勢怎麽判斷?

老K的一個T大的師妹也去面試了,面試後還找老K吐槽到,為什麽我應聘個行業研究員還得懂宏觀分析。

老K只能聳聳肩說:「沒辦法啊,現在全市場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員都在補課宏觀經濟學,不然看不懂股市的走向。今年的大環境就是這樣的。

你要不要把上學時候老師們講課的PPT課件再找出來看幾遍,萬一下一輪還問你宏觀呢?」

後面的7月,國常會提出穩投資,基建概念走強。但是T基金完全沒有參與這波行情,因為公司的建築行業研究員已經被調去看港股了。市場也沒有炒基建炒很久,一個月後,看著政策上沒有實際的東西推出來,指數又掉下去了。

可以說,那時候的A股市場,散戶和機構都絕望了。

於是,基民開始大批次贖回。

基金公司的壓力倍增,基金經理開始被迫賣出股票,應對贖回壓力。

但是機會也總是在絕望中孕育,在懷疑中成長,這是逆向投資之父,鄧普頓的名言,事實證明,當時的大家都沒有意識到,2018年9月後,離市場整體反彈的時點已經很近了。

2.4 絕望中,市場完成築底

與A股的慘淡經營不同,2018年美股那邊的風光獨好。2018年前三個季度,納斯達克指數同比上漲了14%。

這還是在美聯準持續加息的背景下實作。

同期A股的滬深300指數同比下跌了15%。

於是不少股民開始猜測下一個階段就是美股下跌,A股止跌反彈。

其實這種猜測是有道理的,畢竟當時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已經超過2%了,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已經出現了。

十一假期過後,美股果然出現了連續下跌,美國經濟增速表現不及預期,全球投資者開始拋售美股。以納斯達克指數為代表的美國科技股下跌尤為嚴重。

但是中國股民也開心不起來,老K他們整個十一假期更是過的惶惶不可終日,以至於好多人事後都留下了後遺癥:之後的每個十一假期都要提前回公司加班,絕不在十一假期後休假。

這背後的原因自然不是老K他們買了美股基金著急贖回,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美股在十一跌完後,十一過後開盤的大A股非常默契地跟著美股一起跌,跌幅還不小。

而更慘的是,9月下旬那半個月,A股迎來了一波不錯的小反彈,很多基金經理都順勢把倉位加上去了,或者調整為更具進攻型的持倉結構。

這下子,就導致十一過後,A股的基金經理們都在高倉位下硬吃了一波股價整體下跌,怎一個慘字了得。

凈值下跌是毫無疑問的,再加上基民恐慌癥贖回,基金經理只能再次賣那些賣得掉的股票來應對贖回壓力。

大家都在賣股票,股價就有下跌了,股價下跌了凈值就跌了,凈值跌了基民又開始贖回,基民一贖回,基金經理就又要賣股票…

惡性迴圈又開始了。

然後10月底還出了另外一樁慘案:大白馬貴州茅台股價跌停了!

主要原因是業績不達預期。

根據公司公告披露,貴州茅台2018年3季度收入同比僅增長3.8%,同時公司對2019年收入增長的判斷低於市場預期。

貴州茅台是機構重倉股,這一跌停,基本上又一錘掄倒了一大片基金經理。

那段時間T基金內部開會基本都是蔫頭巴腦的,研究員隨便講講,基金經理一邊玩手機,一邊配合著隨便聽聽,反正也不調倉了,現在買什麽都是個跌,還不如什麽都不做。

只有宏觀和策略研究員發言的時候,大家會放下手機,認真聽上一會兒。時不時地,還有人提問,什麽川普能不能連任啊,中央經濟會議有什麽新的預期啊之類的。

也是在11月份的一次晨會中,宏觀研究員跟大家說,美國那邊傳來了好訊息,美聯準要停止加息了,甚至可能很快會降息。降息的話,美股就會開始漲。

美股跌的時候能把我們帶下去,美股漲的時候是不是也能拉我們一把?

這種時候,只能寄希望於這樣的想法了。

老K呢,那時候就是每天盯著蘋果公司的股價看,因為老J覺得什麽時候蘋果公司的股價能觸底反彈,國內蘋果概念股的股價也差不多到底了。

而且老K發現蘋果新出的airpods這個產品用起來不錯,二代產品比第一代優秀了不少,國內廠也在與蘋果接洽代工,搞不好後面有機會。

2018年12月,美聯準再次加息,然而這次加息後美股反而沒有大跌,而是逐漸觸底反彈。

因為從美聯準的表態中,投資者認識到,12月份的這次加息,應該是本輪加息周期中的最後一次加息了。

炒股炒的是未來,而未來一年,美聯準應該會開始降息了。

隨著美股的企穩反彈,A股也一改之前半死不活的樣子,開始築底。

而這時候已經接近年底了。

這真應了老K他們策略研究員說過的那個冷笑話。

在市場連續大跌的那段時間,老K公司的策略研究員為了活躍下沈悶的氣氛,在早會講完策略觀點後,曾臨時接了這麽一句:

「同事們最近經常問我的問題是:大盤什麽時候止跌?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兩個答案。

你如果問的是今天什麽時候止跌?我可以告訴你下午3點後A股肯定就止跌了;

如果你問的是今年什麽時候止跌?我可以肯定12月31日之後今年就不會再跌了。」

誰能想到,A股真的從年初跌到了年底。

這一年A股的投資者都被折騰的夠嗆,有不少私募都出現了產品逼近平倉線的情形,公募也有不少基金經理因為2018年虧損過多,被迫卸下產品。

總之這一年相當於投資界的冬季,老話說的好,萬物皆周期,冬天既然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屬於全球股市的春天,確實很快就要來臨了。

第三章 2019年大反彈

「今天怎麽又是一堆垃圾票在漲,A股還讓不讓人好好做投資了?」

「你要這麽想,一條河裏幹了很長時間,一點點水流進來的時候,浮起來的先是垃圾。只有水越放越多的時候,小船大船才慢慢的浮起來,然後才能往前走,到時候垃圾就沒人關註了。」

「不是吧,你居然能說出這麽有腔調的話,刮目相看啊,大佬。」

「當然不是我原創的,是XX總在周末的公開演講中說的。我就是拿來唬你們一下」

「那今天買什麽,買價值藍籌嗎?」

「繼續擼小票啊,沒聽見大佬都發話了嗎,水不夠,先炒垃圾啊」

—X基金2019年3月基金經理室對話

3.1 搶攻一季度行情

2019年1季度的行情猝不及防地來臨了。

老K還記得1月份時候大家都還是觀望狀態,2月份市場在連續幾根大陽線後,徹底進入狂熱狀態。

一時間,所有的板塊都在漲。

老K很慶幸自己去年關註了蘋果的Airpods等產品線,在1月份公司領導要求他們幾個研究員每人推3只票的時候,老K直接推薦了X爾股份,XX精密。

X爾股份,XX精密這兩家公司有個共同特征,就是在蘋果公司的消費電子產品中,負責組裝工作。

1季度也幸好有這兩只票,老K還算對公司有了一點貢獻。

但是按公司投總的說法,這種復蘇周期,應該去買那些之前業績比較爛的票,彈性才大,特別是去年跌的多,估值低的。

比如做電路板的某某公司,還有做手表封裝的某某公司,在2019年1季度,這兩家公司的股價都翻了一倍,讓老K羨慕不已。

當然在一季度的行情中,電子只是很小的一個板塊。

比如豬肉板塊,比如金融板塊,還有很多其他板塊,1季度漲幅都非常驚人。事後大家回想起來的時候,都是這麽總結的:

決定你2019年業績的關鍵,就是年初時候你的倉位有多少,倉位高,就比別人賺的多,買什麽,其實沒那麽重要。

在2019年的1季度,可以說整個A股市場都陶醉在上漲的快樂當中。

但是快樂的時光,往往是短暫的。

4月份之後,先是有訊息出來,傳聞美國可能即將出台進一步制裁中國出口企業的政策。

這之後科技股就不怎麽漲了。

然後是4-5月的金融數據不達預期,有傳聞中國的貨幣政策要開始收緊了,接下來就是市場從4月中旬開始下跌,一直跌倒5月底,之後就開始了長達幾個月的橫盤。

3.2 賽道龍頭,即將起飛

老K有個師弟,之前是T大微電子專業的博士,畢業後本來是參加了T基金的暑期實習,表現不錯,拿了OFFER準備留用。

公司研總的意思是讓老K帶教他的師弟,先從電子研究員幹起,慢慢培養,過幾年說不定也是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好苗子。

結果老K的師弟在報道前一周,打電話給老K和人力資源的HR,不停的道歉,說是自己還是想去幹實業,就不來T基金這邊了,實在不好意思。

事後師弟還請老K吃了個飯,表示歉意,畢竟當初暑期實習的簡歷,也是老K幫他遞進去的。

老K在吃飯的時候問師弟,後來是接到了哪家的OFFER?

師弟說,是XX園區的一家芯片設計公司給他發了OFFER,不知道怎麽回事,開的薪水特別高,還有股權激勵,實在沒辦法拒絕。

老K問師弟待遇到底有多高,師弟小聲說了一個數位,老K聽了之後只能連呼還是半導體公司賺錢,這個薪水比老K現在在T基金的的總包收入都高。

本來這個事情就這麽告一段落了,結果老K之後在調研中,碰到了另一家半導體公司的董秘。

董秘吐槽說現在行業裏面搶人搶的太厲害了,給新人開的薪水都開趕上工作好幾年的老人了。

董秘說現在行業裏的公司都在搶人,做PPT想辦法融資上市,根本不計成本,搞的他們這些已經上市的公司每天都緊張兮兮準備打價格戰。

老K畢竟是個有著多年研究經驗的老電子研究員,這段話聽下來他立馬意識到行業應該是要有大的機遇出現了,否則這些企業不敢這麽激進的擴張。

在第二天的晨會上,老K匯報了自己的想法,並順勢推薦了A股已經上市的幾家IC設計公司。

接下來的事情,也確實如老K所預料的,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方面的制裁,直接推動力國產芯片需求的爆發。

從2019年7月開始,A股出現了一波轟轟烈烈的半導體行情,一直漲到了年底。

但是老K所在的T基金,雖然介入較早,但是並沒有賺到多少錢,這是為什麽呢?

按照公司投總的說法,就是老K給的投資建議太保守,基金經理們賺了20%就跑了,完全沒有享受到後面的賽道股大行情。

老K本人一直是對賽道股這個說法嗤之以鼻的。

什麽按照2025年的終局估值法估值,還有什麽按照滲透率60%以上進行估值,本質上不都是一把炒上去透支未來的成長空間嗎?

只不過換個好聽的說法罷了。

但是這些話老K是不敢在公司說出來的,否則又是挨一頓批評。

特別是公司現成就有一個老K的反例,新能源車在2019年也是爆發性機會,市場也是按照賽道邏輯在炒新能源車。

投總那段時間幾乎天天晨會上都在陰陽怪氣的損老K,說什麽公司的新能源研究員就能與時俱進,直接按2025年的估值指標進行推薦,目標上漲空間超過1倍,基金經理凈值漲的好,公司規模上升的快,大家要多向他學習。

不要像某些老研究員,仗著自己經驗多,停留在歷史保守的估值體系當中,錯過了歷史性的機遇,這是應該自己多反思的。

所以老K在郁悶的同時,也知道自己今年升基金經理助理的事情肯定又黃了,自己在研究員這個崗位上又要多幹至少1年了。

3.3 周期輪回,生生不息

投研的工作總是忙碌的,而忙碌中時間總是過的特別快,轉眼就又到了冬季。

因為知道自己升職無望,老K最近幾個月都沒什麽動力去向基金經理推薦新股票了,基本就是例行公事的跟蹤幾個公司的持倉股,調研也跑的少了,。

老K在辦公室裏的時間都在喝茶看券商寫的研報,更新下行業資料庫,給基金經理每天提供下數據跟蹤服務。

另外就是寫一些自己想寫的專題研究報告。

老K現在每天上午一收盤就往食堂跑,因為反正也沒什麽重要的工作幹,不如早點吃飯。

有一天中午,午飯吃到一半的時候,老K聽到身邊嘰嘰喳喳的一片聲音,原來是公司新招的實習生們來了,年輕人話總是特別多,音調還高,在食堂這麽吵的地方,都能清楚的聽到他們在說什麽。

實習生們也看到了老K,嘻嘻哈哈的湊過來說K老師好,然後順勢坐在老K的旁邊的位置上。

老K對人隨和,實習生們也樂意跟他聊天,實習生們對金融市場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聽老K講當年經歷的各種大事件,聽的津津有味。

老K覺得這些年輕人,就像當年的自己一樣。

老K問他們,你們為什麽想進這一行啊?

實習生有的說,因為想賺大錢,實作財務自由;有的說,想透過投研這份工作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未來會不會一直做下去還沒想好;還有的說,因為看到電影裏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很帥,自己也想成為掌管上百億資金的金融大佬。

最後,實習生們問老K,K老師,您當初是為什麽入這一行的啊?

在那一剎那,老K想了很多,這些年的成功、失敗、幸運的瞬間,壓抑的經歷都一下子從腦海中掠過。

自己到底是為什麽進入到這一行,還一直做了這麽多年呢?

一直升不上去基金經理,老K自然也是郁悶的,但是更多時候,他發現自己的心情並沒有受到更多的影響。

投資研究本身,對於老K來說就是一種樂趣,並不是說寫了研究報告一定要得到領導的認可才有意義。

去偽存真,挖掘價值,本身是有客觀標準的,行業研究員的本職工作和工作樂趣所在,本來就應該是這些東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麽想來,老K覺得自己這個萬年老研究員,也做的沒那麽虧。

至少自己每天還能坐在辦公室裏,怡然自得的做自己想做的研究。

但是這些話,跟實習生們講,他們是聽不懂的。

最後老K露出了一個壞笑的表情,說道:因為我當初聽說這裏食堂的飯是上海最好的,所以就來了,我每天來上班,就是為了混食堂這3頓飯,其余時間我都在摸魚,投資的最高境界,就是摸魚。

實習生們笑作一團,一起說道:K老師你太假了,我們才不信。

(全文完)

挖掘被忽視的經濟數據,解密被隱藏的金融真相。我是水又三人禾,持續更新經濟,金融方面幹貨,求關註。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用,麻煩輕輕點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