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怎麽評價小米破發?

2018-07-09財經

說兩件事:

1、小米準備上市的時候,17年是虧了400+億,後來發現投資者認購不積極,於是小米透過「調整財務報表」的方式,使得17年的利潤變為50+億,從虧損變成了盈利。

2、在改完利潤後,管理層又悄悄送了雷軍90億,這時候小米利潤又成了負數,但機構已經認購完成,只能陪著笑了。

小米的問題就在於此,如果你把自己看成一家互聯網企業,認為外界不應該重視小米的現狀而是要看好小米的未來,那麽小米就不應該在上市前夕調整利潤;小米調整了利潤,說明希望給外界一張亮麗的財務報表,希望外界看到自己的盈利能力,提高大家認購的積極性,那就不應該在調整完利潤之後,又「悄悄」送給雷軍90億,使得調整後的利潤實際上又成了負數。

這一輪的正負變換,不只是商業道德上的問題,這更加關系到發行價的確定。

在發行價的計算當中,估值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利潤為正,估值就為正,利潤為負,估值就為負,正負兩種估值,帶給小米在發行價上是1元~2元的差別。

所以,小米這操作一下把投資者都打蒙了,特別是專業的投資者,因為利潤的正負變動,現在根本無法估算你的發行價,自然就失去了對小米的興趣,有數據可證。

在認購香港上市新股中,有一種加杠桿的認購方式叫做孖展,孖展數量越多,說明投資者對這支股票的信心越充足,而小米的孖展超購倍數僅僅不到兩倍,一般港股上市,這個倍數會在30倍以上。

所以,場外投資者對小米興趣不大,而場外投資者恰好是二級市場的主力,所以這會造成一個現象,就是在小米開盤當天,二級市場沒有什麽人買入小米,沒有人買,股價就上不去,自然就會面臨破發的風險。

小米上市當天,股價確實也走得很弱:

小米的利潤變動,導致了小米估值的不確定性增加 ,這又導致了場外投資者無法估算小米的發行價到底有沒有投資機會,所以大家會傾向於先觀察小米上市後二級市場的變化,然後從買賣情況去判斷後市,這又導致了小米上市當天看多的盤會很少,這就是小米破發的主要邏輯。

小米上市當天破發,後面兩個交易日股價又開始回升,我們可以從與小米同時發行的小米期權中找到答案。

在小米上市的當天,小米期權釋出,其中即月也就是本月的期權交易結果如下:

大部份的期權認購價格集中在17元,這說明市場是看好目前小米17元的股價水平的。

另一方面,在2019年1月,還有一個類似小米期權的東西, 這個價格已經到了21.8元,比現在小米的股價溢價30%左右, 這也說明從更遠的角度來看,市場是看好小米的發展的:

所以, 期權方面的價格對小米股價形成了有力的支撐 ,這大大增強了投資者進場買入小米的信心,小米第二個交易日大漲13%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