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如何跳出/擺脫馬爾薩斯陷阱?

2019-11-28財經

看到一個回答,這個回答裏參照了文一的觀點。

這個觀點,筆者認為是值得商榷的。

在下面這段論述中,文一主要強調了「輕工業產品為特征的工業革命」。

因此,中國1978年以來的工業化歷程(以及其此前120年間的三次失敗)再一次告訴我們,僅僅透過國家籠統扶持的高投資率和引進一些國外現代企業是無法引爆工業革命的。因為工業社會是一個有機體,一個大系統。它只能透過有機「發育」而產生,無法透過外來的器官「移植」而成功。同樣,迅速的西式民主化和普選(政治體制變革)也無法引爆工業革命。農業國的工業革命只能在穩定的政治環境(沒有革命和暴亂)和國家意誌支配(統籌安排)下,主要從鄉村地區卑微地、溫和地、穩健地開始(同時大力普及全民掃盲基礎教育)。它必須是一個自下而上的市場發育過程,這樣才能挖掘出底層廣大人民的潛力,充分釋放他們身上能夠創造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勞動力和蘊含其中的創業精神,將這些自給自足的無序的小農「自由電子」組織起來,轉化為有序的「電流」和生產大軍。這一原始工業化過程,就地利用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而不會導致糧食安全問題,哺育了農業勞動人口的專業化技能和社會分工,催化了農村商業繁榮和農產品商業化、多樣化,提升了廣大基層民眾的購買力和薪資水平,發酵和深化了城鄉市場。這是有效擺脫馬爾薩斯陷阱、打破糧食安全詛咒,從而引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最基本的方式(或許也是唯一正確的方式)。
回顧一下本文反復強調的一點:工業革命具有按照市場大小和發展階段逐步展開的「胚胎發育」式的產業結構上升邏輯。它肇始於農村地區的以簡單勞動分工為基礎、遠距離貿易為目標的原生工業化(即原始工業化)階段。這種原生工業化開啟了逃離馬爾薩斯陷阱的行程,並打破了糧食安全的詛咒。在原生工業化的末期,大大擴充套件了的國內市場、迅猛提高了的城鄉購買力、迅速改善了的供應鏈和分銷網路、以及不斷強化的原生工業企業間的激烈競爭使得進一步采取勞動密集型的大規模(機械化)生產有利可圖和勢在必然。這觸發了對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的競爭和升級,並最終引爆以大規模生產各種勞動密集型輕工產品為特征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與重工業相比,這些規模化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很低的資本(資金)、技術和能源要求,因此更容易透過原生工業化階段積累的國內儲蓄獲得融資,和那個階段獲得的技術知識與人力資源實作產業升級,以及那個階段創造的市場和行銷渠道實作巨額報酬和進一步市場擴張。

這種論述無法解釋的問題是, 為什麽民國的鄉村改良運動就沒有成功呢

上面這一大堆內容,難道民國那些鄉村改良家沒有想過嗎?為什麽他們失敗了呢?為什麽最終需要革命呢?

這才是值得琢磨的問題。

另外,上面那段論述中提到了「遠距離貿易為目標」, 殊不知遠距離貿易的出現本身就需要很多的前提 ,比如西歐自從中世紀中期開始的 大量養馬 等活動,而英格蘭市場經濟的孕育者之一,也就是 約曼農階層,其祖先很多就是擅長養馬的格尼特人 。這和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祖宗是擅長養馬的秦非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否則,按照文一那段觀點,為什麽中國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後,始終受制於小農經濟的桎梏呢?為什麽不想想養馬的原因呢? 為什麽不仔細想想「遠距離貿易」本身需要什麽呢?

而且 西歐的「工業革命」也不是單純從所謂「輕工業」開始 ,歐洲工業革命以前, 冶鐵冶金這些工業都起來了 ,才可能搞出來「工業革命」。

筆者之所以強烈反對文一的觀點,是因為他的觀點裏面,覺得「小範圍的市場交易」可以「自動演化」成「大規模遠距離貿易」,這是十分錯誤的,這也恰恰是近代工商業和古典時代商業的本質區別,這甚至也是近代歐洲民族國家體制和古典城邦體制的本質區別。

這裏面的關鍵在於, 「小範圍的市場交易」可未必就會自動演化成「大規模遠距離貿易」 ,因為 「大規模遠距離貿易」本身就有幾個前提條件。

一是,需要高效的交通工具。

二是,需要能保障道路運輸的整體成本較低,這就需要擺平路上各種土匪強盜,沒有強大的政府擺平,那就需要你自己強大,要麽是強政府,要麽是強海軍強海商。

三是,復雜度可高太多了,大規模生產本身就不是小作坊能應對的,這個過渡可不是自然而然的,你沒有機械化和自動化的思路,發展一萬年也發展不出來大規模生產。

而這也是為何大航海時代以後漢薩同盟和其他類似的城市同盟逐漸走衰的根源,因為一來,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問題日益凸顯 ,二來,漢薩同盟是否有足夠的戰略能力擺平各種新出現的海盜土匪是一個大大的問題。

這也是為何,筆者比較反對把古典時代的發展思路直接搬到近代的原因,因為這裏面存在規模和復雜度的本質差別,也存在著交通工具和工業制造能力的本質差別, 而這些差別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籠統地抹掉的。

因此,文一這段論述,看似有點「合理性」, 實際上恰恰沒有看到更深的要素,也沒有對在市場經濟發展和工業革命歷程中關鍵的因素進行仔細的考察,誤導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