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警情通報,將海銀財富的逾期困局正式擺上台面。
9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對外釋出,依法對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海銀財富」)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立案偵查,對韓某某、韓某、王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海銀財富是「海銀系」核心公司,由韓宏偉、韓嘯父子控制。記者從多個獨立信源了解到,韓某某、韓某即是韓宏偉、韓嘯。11日晚間,巖石股份(600696.SH)也釋出公告稱,因海銀財富涉嫌非法集資犯罪被立案偵查,該公司實際控制人韓嘯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針對這一情況及後續處理措施,第一財經記者向海銀財富求證,截至發稿尚無回復。
據第三方平台數據,2023年以來,海銀財富逾期產品涉及的發行人共計24家,逾期總規模超710億元。據梳理,海銀財富部份逾期產品是透過被監管部門定性為非法金融的「偽金交所」進行登記備案,發行方疑似皮包公司,處於經營異常狀態。
亦有業內人士分析,在2021年前後,海銀控股曾「借道」地方金交所,銷售其債權性質的房地產產品。早在2023年12月,第一財經記者從部份投資人處了解到,當時涉及遲延的產品大多為非標固收類產品,底層資產投向多家供應鏈公司的應收賬款計畫。( 相關報道詳見【海銀財富"計畫遲延",非標固收產品底層資產存疑】 )
11日,警情通報顯示,目前公安機關正全面搜集犯罪證據,全力推進案件偵辦、追贓挽損等各項工作,最大限度保護投資人權益。
逾期規模或超710億元、發行人24家
在被警方通報涉嫌非法集資前,海銀財富已不斷顯露危機跡象。2020年5月,因陷入地產股權計畫逾期傳聞,海銀財富遭投資人上門維權;2023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多名投資者因購買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兌付未達預期聚集在公司總部門口。2023年12月,海銀財富官方表示,近期受經濟下行的影響,計畫出現遲延。當時,海銀控股董事長韓宏偉稱已有一個初步的解決方案。
兌付危機爆發至今已有9個月,第一財經記者從多位投資者處了解到,海銀財富的理財產品至今仍未正常兌付,公司也未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名投資者告訴記者,海銀財富曾拿出房產、白酒計畫作為兌付資產,但兌換估值虛高,許多投資者並未接受。他向記者舉例,一套當地市場價格200萬元的房產,海銀財富可能估值到350萬元。如果投資者有300萬元的產品未兌付,同意用這套房產作為兌付資產,還需要「配套」再投入現金50萬元補差價。而海銀財富將估值虛高的資產轉手給投資人,同時還「收割」了一筆現金。
海銀財富產品逾期規模有多大、涉及多少投資人?有投資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來,海銀財富產品起投金額多為30萬元或100萬元,涉及投資者超4萬人。海銀投資財報亦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擁有4.66萬名活躍客戶。
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2023年以來,海銀財富逾期產品涉及的發行人共計24家,逾期總規模超710億元。發行人分布在上海、廣東、山東、浙江和海南五個省份,其中集中在上海市奉賢區。
涉嫌非法集資,底層資產存疑
海銀財富的產品資訊顯示,產品期限在6~48個月不等,年化收益率7%~10%,每半年付息一次,產品名稱幾乎都是「債權計畫」,底層標的大多投向應收賬款。
但實際上,海銀財富部份逾期產品是透過被監管部門定性為非法金融的「偽金交所」進行登記備案,發行方疑似皮包公司,處於經營異常狀態。
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2023年以來,海銀財富逾期產品涉及的發行人共計24家,發行人註冊資本大多在1億元以上,但實繳資本基本為0。
以其中發行時間較新的「裕昌23號應收賬款債權計畫」為例,根據投資者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合約,掛牌方為壹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經諾億谷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稱「諾億谷」)掛牌登記轉讓其持有的「裕昌23號應收賬款債權計畫」,合計金額5590萬元。
從目前情況看,諾億谷已更名並列入異常經營名單,應屬於「偽金交所」。
所謂「偽金交所」,是指未經國家有權部門授權,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定,為非標債務融資活動提供登記、備案服務的工商企業。
早在2021年底,相關監管部門就已經展開了對「偽金交所」的清理整頓。多地也相繼釋出關於防範「偽金交所」違規經營活動的風險提示。例如,上海市金融穩定協調聯席會議辦公室在2023年11月釋出風險提示稱,除國家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批準設立的交易場所外,其他地方交易場所及涉嫌從事「偽金交所」活動的各類企業均不得以登記、備案、掛牌交易、居間中介、財務顧問、資訊釋出等名義,直接或間接為各類發行和銷售非標債務融資產品提供服務和便利。
諾億谷即在整改範疇之列。2023年4月,諾億谷變更名稱為「雲南熙恩企業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12月,該公司登出公司備案;2024年7月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
掛牌方壹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1月也因「透過登記住所無法與企業取得聯系」而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投資環節,海銀財富產品募集資金所投向的底層資產,與募集說明書宣稱的嚴重不匹配,大部份資金去向不明。
成立18年為何突然爆雷?
海銀財富的實際控制人韓宏偉為河南籍商人,2006年在上海成立了海銀財富,並一手打造了海銀系資本「帝國」。
業內多認為,海銀財富由韓宏偉、韓嘯、王滇等人控制。據企查查數據,海銀財富由海銀控股(HYW.NASDAQ)持股85%,王滇持股15%;海銀控股由韓宏偉持股71.16%,王滇持股13.39%(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銀系」的另一個資產端平台為五牛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更名為「上海炙昀銘實業有限公司」)。
海銀財富背後的「操盤人」韓宏偉、韓嘯父子更是搭建了龐大的海銀系「帝國」。除海銀財富外,「海銀系」還擁有海銀控股、巖石股份兩家上市公司,業務領域涉及財富管理、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互金平台、白酒等。
2006年,海銀財富成立於上海陸家嘴核心區域。海銀控股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銀財富在全國91個城市擁有185個財富管理中心、1749名理財師。在2021年海銀控股赴美上市的招股說明書中,海銀財富被描述為「中國第三大且增長最快的第三方財富管理服務機構」「國內最大的房地產固定收益產品提供商」。
成立18年,海銀財富為何突然爆雷?
一名財富管理機構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最早海銀財富產品出問題可能要追溯到2021年前後的房企爆雷。2021年以前,海銀財富的理財產品底層基本都投向地產計畫。但奇怪的是,隨著海銀財富重倉的部份房企風險暴露,海銀財富所受影響卻並不大,兌付也未出現嚴重問題。當時,有業內人士猜測公司可能做了「資金池」騰挪。
海銀控股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的私募產品主要包括房地產產品和私募股權基金。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其財富管理服務收入中,分別有74.4%、78.8%、88.8%來自於房地產產品(包括房地產固收、房地產股權投資等)。據海銀控股介紹,這些產品投向恒大、融創等知名、信用評級良好的大型開發商的房地產計畫,期限一般為6~36個月。
但在2021年9月恒大違約、2022年3月融創違約之後,海銀財富卻並未出現大規模的逾期兌付事件。據一名在海銀財富有5年投資經驗的人士透露,這些6~36個月的房地產私募產品基本都正常兌付,甚至部份還能提前兌付。
從投資者提供的材料看,2023年開始,海銀財富新發行產品的型別從房地產產品轉向供應鏈金融產品。「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底層資產,通常是基於基礎貿易項下的「應收賬款」。
但今年5月,有媒體前往天津、寧波、舟山,循著註冊地址及通訊地址尋訪這些底層公司,結果全數都是「查無此公司」。海銀財富所發售的理財產品,底層資產品質乃至真實性堪憂。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大機率從這一階段開始,海銀財富選擇大規模依靠「借新還舊」的「資金池」模式捲動。但是隨著利息、銷售提成、歷史底層資產虧損等持續「抽幹」資金池,最終導致海銀財富危機蔓延至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