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三年巨虧437億,景順長城頂流基金經理淪落行業倒數

2024-08-18財經

忘戰必危,是我大A股民的基本素養。

炒股,炒的就是統籌布局、謀略規劃,得能夠以整個市場為假想敵,並在戰術層面上因勢就導,極限微操。

對於基民來說,要想的就沒那麽多了。股民有自己的假想敵,但基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自己的基金經理。

尤其是在2020-2021年牛市浪潮締造過神話的明星基金經理們,在大潮退卻的時候,即使抓褲衩的手指關節都已經捏的發白,也沒能躲過基民鋪天蓋地的謾罵。

可在「菜就是原罪」的投資市場,戰績就是基金經理風評唯一的標準,如果像景順長城基金的劉彥春一樣,近三年來管理的六只基金產品累計虧損437.63億元,那挨打,就只能立正。

在管基金三年縮6成,劉彥春已「躺平」

21年的從業經驗,並沒能幫助劉彥春從容地面對牛熊的轉換。

鳳凰網財經【財經連環話】發現,當前劉彥春管理的6支基金全部處於虧損狀態,景順長城績優成長混合、景順長城集英成長兩年定期開放混合、景順長城內需增長混合、景順長城內需貳號混合基金近三年跌幅超過40%。

其中,景順長城績優成長混合A跌得尤其慘烈——近三年凈值下跌了48.13%,據天天基金數據顯示,在行業2107只基金中排名第1562位,四分位排名基本就在「不佳」與「一般」中徘徊。

據機構之家統計,近三年來劉彥春管理的六只基金產品累計虧損437.63億元。

根據景順長城及基金定期報告,劉彥春目前在管規模為453.54億元,和其賠掉的家底基本持平。而在2021年二季度時,其在管規模還是1163億元,本人是妥妥的「千億」明星基金經理。

贖回+虧損的雙重減重之下,其在管規模縮水振幅已超六成。

但在管產品的大跌,似乎並沒有讓劉彥春感到有多緊迫,其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基金換手率已連續三個季度不足10%,整個投資組合也僅僅只有約20只股票,其在管的六只基金三年來「組團」重倉堅守的中國中免,已成功幫助其業績虧損超80億。

此外,基金經理秉持長期主義,深耕自己熟悉的領域雖然沒錯,但曾幫助劉彥春在市場風頭無兩的白酒行業,其指數自年初以來已跌超28%,大幅下挫,只是劉彥春仍死守白酒不松手,甚至在二季度逆勢加倉了迄今已跌破1400元大關的貴州茅台。

以他的代表作景順長城鼎益混合為例,該基金的十大重倉股分別為邁瑞醫療、貴州茅台、五糧液、古井貢酒、瀘州老窖、山西汾酒、海大集團、海康威視、美的集團和中國中免,半數都是白酒。

其他幾只基金產品的前十大持倉也幾乎完全一致,只是持倉比例稍有不同。

同時,據iFinD數據顯示,劉彥春自去年10月以來便鮮少參與企業調研活動。

閉門還只造一輛車,基民自然不滿。

此外,鳳凰網財經【財經連環話】發現,劉彥春在管的6只基金產品中,機構持有者都在大規模「跑路」。

根據天天基金數據,前文提到的「跌得最慘」的景順長城績優成長混合A,機構比例從巔峰時期的33.5%一路降至1.1%。

其在管的規模最大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A,機構比例也從巔峰時期的20.72%跌至0.69%。

「行業內人士」全部跑路,徒留散戶們在原地傷悲,多少令基民有些感慨。

昔日明星基金經理,何以淪落至倒數第二?

近年以來,監管政策明確提出公募應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

一來是公募基金近年來規模迅速擴張,行業的激烈競爭和市場的波動加劇,引導行業回歸理性投資是必然方向。

二來是曾經的高收益固然有基金經理的功勞,但更多是時代的紅利。

鳳凰網財經【財經連環話】梳理2023年公募基金年報發現,2023年公募基金整體利潤-4347.74億元,虧錢最多的基金產品TOP榜單上,劉彥春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A以72.23億元的虧損規模赫然居於榜單第二,僅次於張坤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

截至2023年年報報告期末,2023年度該基金A類份額凈值增長率為-19.67%,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6.00%,該基金C類份額凈值增長率為-20.00%,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6.00%,兩類均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但在登上業內倒數第二的黑榜之前,劉彥春曾經是業內妥妥的「頂流」。

2018年至2021年前後,劉彥春曾以其「喝酒吃藥」的核心資產,業績一路扶搖直上,獲得大量基民追捧,在2021年一季度末實作在管規模突破千億元。

數據顯示,景順長城新興成長A在2019年和2020年年度收益率分別為72.18%和85.97%;景順長城鼎益A在2019年和2020年年度收益率分別為69.04%和93.03%;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在2019年和2020年年度收益率分別為74.31%和89.41%;景順長城內需貳號在2019年和2020年年度收益率分別為75.45%和86.84%。此外,還有幾只在2019年新成立的基金,在2020年同樣收獲了同類靠前的收益排名。

2020年,「2020中國機構投資者峰會」在滬舉行,劉彥春一舉奪得「三年期股票投資最佳基金經理」、「五年期股票投資最佳基金經理」2項大獎;在指數投資方面,黎海威摘得「五年期指數增強最佳基金經理」;在海外投資領域,周寒穎榮獲「三年期海外權益投資最佳基金經理」。

彼時,劉彥春幾乎成了景順長城基金的代名詞。

但好景不長,此後兩年,市場短期的行業輪動在加快,重心從白酒醫藥先轉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又借AI的爆火捧熱了TMT,市場風格卻始終沒有輪轉到消費板塊。

劉彥春「重倉消費、高度集中、長期持有、從不擇時」的風格有點像曾國藩的「結硬寨,打呆仗」,可惜市場不是農村的迎神賽會,缺乏靈活應對的劉彥春,最終在逆周期導致的市場風格劇烈變化裏逐漸跌落神壇。

巨額虧損,不改天價收入

此前,市場有傳言質疑劉彥春2021年-2023年三年間累計收入高達1.38億元,引發市場關註。景順長城基金內部人員則回應稱:「薪酬是有人自己根據管理費拍腦袋測算的,造謠。」

可薪酬的具體數位可能有出入,其復雜的薪酬電腦制也不能僅僅靠管理費來推算(還包括業績提成等多個方面),但基金經理們的「天價收入」卻是不爭的事實。

首先,大部份基金經理收入與其管理的基金規模掛鉤,其管理費收入提成比例一般在10%至30%之間。

近年來,隨著公募基金市場急速擴張,行業本身管理規模就在不斷擴大,據Wind最新數據,得益於非貨幣基金和EFT產品規模的擴張,到2024年3月,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經突破29萬億。

2023年,在市場整體平淡和管理費下降的雙重影響下,半數以上機構2023年的營收、凈利潤均呈現負增長,但其最終錄得的凈利潤都在14億之上,且凈利潤率都超過25%——比華為都高。

管理費帶來的「利潤」之豐厚,可見一斑。

但這種利潤建立在怎樣的業績基礎上呢?

根據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3年公募管理的基金產品整體虧損4347億元。

而在給投資者大把虧錢的同時,卻仍能其中享受提成的基金管理人,其收入在投資者眼中自然高度敏感。

以劉彥春在管規模最大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基金為例,根據【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3年年度報告】,在剔除了應支付銷售機構的客戶維護費之後,2022年應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凈管理費規模為383626115.91元人民幣,也就是約3.8億元。

2023年,在「行業降薪」,以及基金本身大規模贖回、虧損的背景下,應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凈管理費規模為299556502.05元,約2.99億元。

即使以10%的最低「提成比例」來算,基金經理個人的管理費收入也在3000萬元左右。

而這只基金近三年的收益率為-42.24%,規模從2022年6月的452.14億元跌至2024年6月30日的236.75億元,累計虧損216億元。

此外,再加上其他幾支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劉彥春本人「三年間累計收入高達1.38億元」的傳言數據或許不準確,但也絕不是電洞來風。

至於「天價收入」、「旱澇保收」的基金經理什麽時候能踏踏實實辦回事,基民還在等待,因為近三個月來,劉彥春管理的6只產品跌幅均超過了17%,在同類的4300只基金中,排名幾乎都是4000名開外,處於同類墊底的位置。

有趣的是,2023年的景順長城基金20周年多資產策略會上,劉彥春曾表示,外部環境的變化多是周期性的,時間可以把周期性熨平。

但從結果上看,他確實與外部環境保持著高度的同頻。

只是熨平周期的時間,實在有點過長了。

參考資料:

【劉彥春躺平「戰果」:三年巨虧437億、穩收36億管理費、個人收入1.3億】.機構之家

【聰明的錢|兩年虧損300億,千億劉彥春躺平等風來】.36氪

【揭秘景順長城巨虧風波:437億元虧損,基金經理收入1.3億傳言被辟謠?】.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