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尤其是在一些年輕人更聚集的行業和場景,酒開始回歸本質,那就是一種飲品。
大家追求的,不再是「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這種毫無邏輯僅僅順口的打油詩,或者是喝高以後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稱兄道弟,而是開始享受酒本身帶來的樂趣,追求品質和味道。
這樣的酒文化,才值得討論,值得分析背後邏輯的。
而披著酒文化外衣的糟粕,讓他們順著滑入時代的垃圾堆就行。
從「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酒仙李白,到「酒酣胸膽尚開張」的蘇東坡,再到「勸君莫辭酒,酒能解君愁」的陸遊,咱們國家文化的熱情,很多時候都要用酒來助興。
在古代,酒文化很多時候都和上下貫穿千年的文人士大夫文化密切繫結的,酒文化促進了文人文化,而文人文化記錄了酒文化的傳承。
從商周兩朝開始,古人就開始用酒祭拜天地。
按【左傳】的說法,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點明古時候最重要的就兩件事,一個是戰爭,一個是祭祀,而酒已經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根據【周禮】的記載,祭祀的時候需要供獻八種不同品類的酒,稱為「五齊」和「三酒」,之後再由參與祭祀的人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
雖說歲月之下咱們沒辦法回顧當年祭祀用的酒是什麽樣了,但是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就是當年的盛酒器。
如果說在商周兩朝,酒文化是主要集中在統治治理和天人交流之上,那從春秋戰國開始,隨著生產力的逐步提高,商業化開始對酒文化產生影響。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子】就記載,宋人有沽酒者,為酒甚美,懸幟甚高。
這算是酒產業第一次進入大家的視野,在那個時候,好酒就需要用高懸的酒旗來彰顯品牌和吸引客戶。
這種「平橋淺水通村笠,草市斜陽颭酒旗」的習俗一直流傳,【水滸站】裏面武松打虎前就是看到店家酒旗上的三碗不過崗;清明上河圖裏面,虹橋附近的一家酒樓樓上就橫架一根竹桿,懸掛一面川字酒旗。
進入了漢朝,就出現了酒業的個人經營者,這裏面比較有名氣的,就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街頭賣酒。
根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壚,相如身自著犢鼻裈,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這描繪了當時的小酒屋場景,裏面的「壚」就是泥土堆起來放酒壇子的土台子,相當於櫃台,卓文君站在櫃台後面招呼客人,而司馬相如穿梭其中打雜。
這種傳統當壚服務模式,成為了中國傳統酒店經營的模式,貫穿了2000多年。
進入到唐朝,有意思了,酒開始真正意義形成產業;而酒文化在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唐朝,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唐朝初年國家經濟還不穩定,隋末亂局依然有余波,糧食更多的是服務於戰爭和國家安全,所以唐朝政府頒布了禁酒的命令。
隨著威脅的逐漸消除,唐朝開始把釀酒的權利收歸到中央的手中,制酒、售酒都統一歸中央管控,畢竟這裏面利潤非常巨大。
隨件更進一步推移,唐朝便將釀酒權下放給專業的工匠和部份商家,自己從參與者變成了收稅者。
這就徹底啟用了酒產業,酒戶因為可以自由經營而促進了唐代酒業的繁榮,從釀制原料,制作工藝方面都進一步發展。
也造就了「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余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文化繁榮。
到了宋朝,有意思了,要知道在這之前,中國的酒,基本都是釀造酒,也就米酒,詩詞裏面經常提到的濁酒,比如一壺濁酒喜相逢、濁酒一杯家萬裏,其實就是米酒。
這米酒,和現代的醪糟水差不多,度數也不高。
真正提高度數的,是宋朝引入的蒸餾技術,從那時候開始,造就了中國白酒。
始建於公元1126年的劉伶醉古燒鍋遺址,說明在宋朝就已經有蒸餾模式出現,不然也不會出現蘇東坡記錄的「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滅」這種能燒起來的酒。
但是學界基本認為,蒸餾白酒技術得到大範圍的推廣,是到了元朝。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裏面記載的是,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明朝開始一直到清朝中期,白酒開始慢慢的在底層人民生活裏面侵占黃酒的市場,出現了專門釀造蒸餾酒的大曲。
可以看出,酒產業作為古代高附加值的產品,搭配上飲酒是一項普遍的社會活動覆蓋了大範圍的消費群體,一直是在經濟活動裏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不論是漢武帝實施的酒業國家專賣政策讓釀酒業成為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之一,還是南宋趙構退避紹興開始大力扶持酒產業充實國庫讓「越地無處不酒家」,都說明了酒對國家經濟活力的貢獻。
去年,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的統計,中國白酒產業實作了稅收、利潤雙千億的突破。
現代國民社會經濟裏面酒行業的價值,是推動酒文化可以持續叠代的底層動力。
2019年,全國釀酒行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8350.7億元,其中白酒是當之無愧的頭馬,完成營業收入 5617.8億元,同比增長8.2%。
啤酒行業完成營業收入 1581.3 億元,同比增長4.8%;葡萄酒行業完成營業收入145.1億元,同比下降17.5%。
比較有意思的是,白酒行業的產量其實已經多年的下滑,2020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618.36萬千升,同比下降10.26%。[數據來源: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
但是和這個數據形成對比的是,2020年1-11月,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059.85億元,同比增長3.53%,累計實作利潤總額1312.07億元,同比增長8.96%。[數據來源:前瞻資料庫 ]
這說明什麽呢?
對的,白酒貴了。
但是這個貴,並不是莫名其妙的開始提價了,而是一個結構性的轉變,市場價格特別是中高端白酒價格持續增長。
這背後對應的,是消費者大趨勢的變化。
隨著消費實力的提升,消費者對於「喝好酒」的需求與日俱增,願意以更高的價格去購買白酒,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
可能和大家印象裏面的直觀感受相反,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喝白酒,但是不是傳統「喝飽」或者「應酬」,而是開始追求白酒的品質,這給很多品質級別的白酒廠提供了更大的消費者來源。
喝酒的動機從功能內容、社交內容,開始往娛樂內容、休閑內容的轉變,就開始對白酒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時候,工藝開始成為了消費者關註的點。
這裏就要提一嘴,喝白酒,有一個地方是繞不開的,那就是茅台鎮,這個中國最有名氣的酒業之鄉。
茅台鎮不光是有茅台這一款酒,我想講一個外來和尚好念經的酒廠,厚工坊。
厚工坊是廣東五葉神公司投資的醬酒,當年全國各地尋訪古法,同時並購已有近30年歷史的茅台鎮釀酒廠,巨資建立醬香白酒釀造基地,堅持古法釀酒。
這就形成了一個上市第一年就創造5億銷售額的醬香型黑馬。
我從來不覺得文化就一定要是曲高和寡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
茅台鎮上的酒,產量是有限的,而對應的是大家日漸釋放的消費能力和對品質的追求,所以這種稀缺性和需求性的矛盾必然讓年份酒具有了收藏價值。
因為高度純糧固態自然發酵中國白酒,伴隨儲存時間越來越長,酒體老熟度,醇厚柔潤度,酒體自然豐滿度,協調平衡度,舒適愉悅度,迷戀醇香度等都有大振幅提高。經過陳釀,優質大曲酒酒質越來越高,這樣收藏價值就被體現出來。
在這方面酒業巨頭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厚工坊最近新上市的兩款酒,名字就很直白,一款叫做「儲時」,一款叫做「藏香」。
這兩款酒的根基是構建在36年醬酒原窖基礎上的,厚工坊老酒庫封藏的酒齡超過15年以上的封壇老酒,然後從中選用高年份老酒用不同比例調配,來保證酒體豐富的層次感。
所以,酒文化和酒產業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酒產業為酒文化提供發揮的舞台,酒文化為酒產業提供更絢麗的內容。
一個人對白酒的喜愛,可以基於情緒、可以基於文化、可以基於單純的愛好。
但是如果脫離了經濟效應,酒文化和酒產業就是無根浮萍,不能持續,咱們看酒文化酒產業不光是要看終端消費場景下的熱度,更要註意背後的商業邏輯。
以厚工坊為例的酒企業,在新的時代裏面,用自己追求品質、提高技術、承擔文化傳承的特性,用對古法的堅持和人匠精神的推崇,繼續為酒文化的傳播添磚加瓦。
不過,酒文化是一種成年人才能欣賞的文化,好酒的品質也是只有成年人才能體驗出來,所以,未成年人,可以多背背和酒相關的古詩,等到了年齡可以飲酒之後,才會更感受到酒文化的含義。
再強調一遍,未成年人,不要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