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市場AI和機器人的熱點爭奪愈演愈烈。
還有一個在旁邊看戲的自動駕駛,隨時等著接過風頭。
其實這3個本質都是科技股,都是當下的主線。
至於CPO,算力硬體等這些機構敢重倉的方向,也有部份已經有明顯反彈跡象。
那AI的調整就結束了麽?
按照過去的經驗看,市場都會發動一些新的熱點,來吸引被套的短線客離開AI,來完成換手。
目前場內很明顯的動作就是大量資金押註在機器人板塊上。
短線玩法沒變,只是板塊變了而已,要認清當下的事實。
AI退潮期,肯定是不考慮AI低吸的,但新板塊的接力也會是很難的選擇題,易錯,同時因為新熱點欠缺大票支持,延續性也會差很多。
為什麽板塊行情需要大票,百億小票天天連扳不好嗎?
這就是需要理解,大遊資和大資金看重的是什麽?
是流動性,而不是漲幅。
5個億能進出一個核心大票,比5個億進10個小票要賺的多的多。
哪怕小票的漲幅是大票的3-5倍,大資金本質上也賺不到什麽錢。
所以一輪大行情,有持續性的,能讓散戶無腦跟的行情,必須有大票在前方當中軍,讓大遊資和大機構在裏面瘋狂做T。
這才是一個能讓散戶跟風喝湯的機會。
而純小票賽局,就是收割機之間互相pk的場所,小散基本沒有勝算,因為你不是跟著蹭湯的,你就是湯。
道理講明白了,但很多人依然執行不到位。
打不過,就別打,就休息,很難嗎?
雖然結論只是兩個字休息,但也要把道理講給大家聽,尤其是交了學費還不知道為啥交的新朋友。
胡錫進炒股就是最典型的散戶思維。
他一進來就是滿倉幹,無論他幹什麽板塊,哪怕他靠運氣真賺錢了,後面也會虧。
因為他對市場根本沒有認知,不知道什麽時候應該戰鬥什麽時候休息。
希望看到這裏的你,有一些感悟,知道接下來的節奏要怎麽判斷。
最後一句話總結:
關註市場高成交量大票開始賺錢的時候,才是散戶進場賽局的時機。
這句話不一定能幫你賺錢,但一定能幫你少虧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