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關於僱用的故事吧
有個農民,一年種一畝地,能收五百斤糧食
有一天,農民想吃魚了,拿五百斤糧食去換了五百斤魚幹,雙方都很開心。
可是,有一天,漁民說,我用五百斤魚幹換你一年勞動吧,萬一今年有冰雹呢,你也有五百斤魚幹。農民想了想,好,反正我想吃魚,糧食我吃夠了,我也不會釣魚。
然後,漁民成了老板,開始指揮農民幹活,告訴農民你的時間是我的,今天幹這麽多,明天幹那麽多,而且必須幹完,否則不給你魚幹。後天又幫漁民曬網。
年底,漁民成功得到了八百斤糧食,農民得到了五百斤魚幹。
漁民認為,我的精細管理才讓農民種更多糧食的,這是我應得的。
農民想,同樣的一年勞動,咋比平時累那麽多呢?
如果,農民能達到年均500斤的產量,漁民不會虧損的。
換個思路,如果農民不同意僱用而是尋求平等合作呢?農民大機率會得到更多的魚幹。漁民會同意嗎?
故事裏的漁民也許會同意,但是,現實中的老板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因為,勞動力過剩,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企業的風險從來不是老板自己一個人擔著的,企業經營困難了,老板還堅持不降薪還是少數,如果算上通脹,不漲薪就算降薪。如果企業倒了,員工失業是一定的。老板承擔所有風險的現象太過理想化,實際上很難存在。
薪資對勞動的精準量化也存在理想中,現實中沒法精準計算。
也可以換一個思路,一小時值多少錢?我幫一個人節約一個小時,我應該拿多少錢?我拿他半個小時的收益,是不是很公平?
我會編程,我一小時掙一萬,但是我很缺時間,我拿五千雇人幫我打掃衛生一小時。然後我倆平分一萬。是不是大家就開始看不懂了?
多想在人和人平等的基礎上想一想。時間到底應該值多少錢?
所有的僱用都是建立在壟斷了一定生產資料的基礎上,利用壟斷地位壓低勞動時間價值的行為。
這就是工業時代的封建地主行為。
地主也承擔了荒年的風險,荒年給長工飯吃,勤勞的地主也監管長工組織了種地,買了牛讓長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