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美學者:美應停止扮演對華貿易「受害者」

2024-05-21財經

參考訊息網5月20日報道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5月16日刊登題為【美國應停止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扮演受害者——華盛頓可以接受現實並改變策略】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和公共事務學院兼職副教授、美國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學者湯姆·莫倫豪特。全文摘編如下:

比較優勢似乎已經用盡。美國總統喬·拜登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新關稅,將電動汽車關稅提高到100%,電池關稅提高到25%,關鍵礦產關稅提高到25%。為什麽?當然是因為中國沒有遵守規則。

這種說法聽上去真像是老調重彈。此舉出台之際,美國在電池和電動汽車領域遠遠落後於中國——無論是在成本和品質方面,還是在創新方面。

現在是承認這一現實並了解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了。我們需要停止將美國描繪成可悲的受害者形象,找到一條能更好平衡國家安全與能源轉型的前進道路。當前的情況是,這些關稅最終將增加終端消費者的成本並減緩能源轉型。

美國忽視發展制造業

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第二個十年,西方國家將經濟發展道路轉向服務化,專註於供應鏈中的高價值環節,例如研發、品牌、設計和行銷。因此,西方將價值較低的「骯臟」制造業外包給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

然而,西方卻傲慢地認為,中國不會從制造業向設計、研發和行銷等領域發展。但透過深思熟慮、始終如一的產業政策,中國確實取得了進步。

當美國和歐盟深陷政治紛爭,支持不永續的生物燃料,或因燃油經濟標準而陷入黨派之爭時,中國政府早已將電動汽車列為優先事項,並加強確保關鍵礦產的政策。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並支持企業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投資。

在中國政府從制造業向電池創新轉型的同時,美國政府卻朝相反方向發展。

從當前情況看,中國不僅控制重要供應鏈,還經常生產出更好的產品,這是兩個實實在在的問題。無論在川普還是拜登的領導下,美國政府都有理由擔心,中國在關鍵礦產和電池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中國實體加工60%以上的重要電池元件,例如鋰、石墨、鈷和鎳,並制造大約80%的陰極、陽極和電池芯。即使像加拿大這樣的友好國家擁有這樣的供應鏈主導地位,都會引起美國嚴重關切,更不用說中國了。

保護主義無益問題解決

美國正積極尋求實作這些供應鏈的多樣化,這是明智之舉。盡管美國的激勵措施成功鼓勵了國內電池生產,尤其是千兆工廠的生產,但在電池制造的中遊領域,這些措施的效果並不明顯。

不可否認,中國是這一領域的大麥克,在原材料成本和品質方面具有競爭力。

由於高風險、高利率、復雜的審批程式以及電池商品價格的波動,目前投資者對北美計畫的投資熱情不高。根據國際能源署尚未公布的2024年前瞻性評估,中國將繼續保持其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事實上,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批評中國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戰略,尤其是在汽車等戰略性行業,這些行業雇用大量人員。政府希望保護這些行業合情合理,但保護行業與在行業內保持競爭力之間有重要區別。

不過,美國也可以從向內看、甚至向中國學習中受益。中國的崛起是由嚴格的任務和目標推動的——目前這種戰略在美國行不通,因為美國的政治環境充滿政治色彩,遊說團體可以在政府更叠後輕易推翻合理的行業政策。

美國還可以探索公共采購政策,這些政策在中國非常有效,特別是在電動公交車方面。此外,有必要在勞動力發展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特別是因為關鍵礦產和電池行業的培訓在美國仍是一項重大挑戰。

華盛頓必須緊迫地認識到,當前的形勢前所未有,它不能簡單地以「保護和投資」的方式來應對這一挑戰——這不僅是因為消費者和政府都要付出高昂代價,還因為這種策略在面對中國在電池領域的蓬勃發展時並不那麽有效。相反,美國真正需要的是與國際夥伴進行有意識的接觸。(編譯/劉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