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經過商,但是正在往經商的路上走,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1、賺錢的幾個維度。
①賣力---②賣藝-----③拼縫-----④抽水-----⑤結網
賣力:工廠裏打螺絲釘,大多數農民工,少數的打工人,都是在出賣自己時間,以便和企業主/雇主換取自身生活所需,so,他們基本存不下多余的錢。
賣藝: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在這個階段。大部份大學畢業本科/碩士/博士,其實是在賣藝這個階段,也是我們社會中產群體裏的絕大多數人,還有好些的中介機構,服務商等,出賣的是自己的時間+專業技能。
拼縫: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個人與咨詢公司的合作,律師/私人醫生/商貿公司/智庫咨詢/做壟斷性場景下的生意的,都屬於在做拼縫的生意, 這個階段重要的不再是能力和時間,而是一種資源,剛好別人需要的資源。
抽水:做的是抽成的生意,例如現在的美團外賣,抖音,淘寶等平台型經濟,還有銀行、保險等等金融機構其實做的都是錢生錢,抽成的生意。還有一些靠提供資質背書的公司,本質都是給別人提供好的賺錢平台,自己雁過拔毛。甚至很多地方產業園/GOV收稅等等都是這類。
結網:主要是利益集團,大多數是屬於國家管控壟斷或者進入門檻極高的行業。不多說。。。
總體上分為靠賣時間賺錢,靠專業能力賺錢,靠認知和資訊差賺錢,靠資源人脈賺錢,靠臉(身份)賺錢。
2、知道賺錢的路數以後,得想辦法提供「可交換」的價值。---策劃研究
為什麽要說是可交換呢?因為生意本身是滿足需求,提供服務或產品,往深想,服務或產品本身就是在進行價值交換。可以被量化的價值交換才會賺到穩定的收入。
而什麽是可交換的價值?看需求,有的人需要技術,有的人需要人脈,有的人需要情緒娛樂,有的人需要認知,有的人需要學業,有的人需要培養下一代,有的人需要吃好/穿好/玩好。等等,因人而異提供價值。
3、打造自己本身獲取「可交換」價值的認知。---行動
兩種和步驟,一是擴大獲取資訊的渠道,二是對資訊進行深度加工。
一,擴大資訊的渠道,就是像展會、直播、行業論壇、文章、新聞、國家政策等,註意能夠接觸到了的任何表象。
二,對資訊進行深度加工,就是把獲取的資訊,知識進一步挖掘,找到即將到來的爆發的領域,以及可能出現的重大政策變化,然後去開始做有可拿出來「交換」的東西。
4、借勢加杠桿,培養自己的‘網’‘圈’‘團隊’
延長間杠桿:事情都是靠人來做的,要懂得花錢買別人的時間,也要懂得萬物非我所有,但均為我所用。用人創造出可被看到,可被量化的作業(結果)。明白生意的本質是自己賺到的錢就是用來加杠桿獲取更大利潤的。
加認知杠桿:提高自己認知上的杠桿,透過讀書,與高人對談,事上練,行上知,多思考。
加金錢杠桿:融錢,拉合夥人,投資人,把自己的可以拿出去部份拿去給被人畫餅創造「想象力」,靠大佬背書。
5、延長自己在世間的留存世間。
人死後帶不走一分財富,但可以透過其他方式進行財富的傳承,增加自己在世間的留存度。
常見的做法是,在子女後代的教育上砸重金,利用他們的認知和圈子籠絡資源。盡量在人活著的時候完成認知的傳承,階層的傳遞。(世間最公平的時間,其次是人的認知,窮人最大的感恩應該說是在知識/認知不能無腦繼承的前提下獲取向上突破的通道,可以和富家子弟進行同台競技)
另外,一些顯性的動作,例如做公益、做扶貧、捐錢給學校,給國家歷史文化做貢獻等等,獲取某些圈子資源或資源交換。例如某地產大佬捐給哈佛200多億,換取了他的兒子可以去哈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