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從經濟收益的角度講,體制內和體制外哪條路更好?

2022-09-01財經

最近 很多人比較喪,你看如下這倆提問。

當然,有體制內,也有體制外,有一眼望到了頭的,也有直接想躺平的,更有看見同學薪資高或者「混得好」就想拉黑的。

其實有了穩定的就想獲得更多的錢,沒錢的想穩定,如果自感倆都沒有那就終日惶惶直接想逃離。但逃離無法,所以就口頭安慰自己想躺平。

今天是高考日,每年都有人借此時做文章,社會人借考生口寫一些反諷的文章。群友也有轉發的。

這叫針砭時弊,每年都有,你看大前年我有次轉發就中招了, 【一把尺子量到底:從高考到職場】【雞湯,為何是自媒體時代的硬通貨?】

說到底,總會有些不滿,尤其體制內和體制外這倆職業道路,究竟選哪個好呢?人生不可以同時選擇2條人生路同時過,所以總會有不滿,前兩天我剛說過, 【有沒有那種「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最簡單來說,體制內職業道路比較穩定,尤其很少裁員,收入是前低後高。體制外道路可能剛畢業就收入不少,頂點大多在中年甚至35歲前後,但是有個中年失業危機且當下在不斷提前,而且需要學會求職技能,無論你歲數多大,都會有被人家HR小姑娘甚至比你小一圈的主管挑三揀四和挑剔的那一天。

但當下就是如此,10億職場人,只有1-2億在體制內,而且半體制內占據了一半,另外大概8億人在體制外。

你要說這倆道路,當然也都有人不適應。我寫過,畢業後剛進了 體制內的, 他們每100人中大概會有80人會進入了 祥林嫂模式 ,這是一開始不適應體制內所致。當然,到了第三年就好多了,祥林嫂現象會自然消失,最終頂多還有10人實在無法適應。即會有10%的人無法適應體制內,一輩子難過,堅持不動的話,縮短壽命都有可能。這是統計規律。

從學校畢業後來到了 體制外 企業上班的,這個更難適應,適應時間就是我們所說的迷茫期長達5年之久,中間的絕望之谷在畢業後的第30個月前後出現。體制外明顯是更難適應的,每100人進了體制外,一開始差不多會有99人不適應, 5年後還剩下大概20人不適應,占比在20%,比不適應體制內的要多 。但無奈,這部份不適應的人一般也沒機會去體制內嘗試下。

以上,體制內不適應的10%的人,和體制外那不適應的20%的人,不代表他們彼此換下職業道路,就解決問題了,但相對可以緩解自身的巨大矛盾。

好在體制內外還是有機會互相切換的,只不過4個切換方向都有難度。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大家看下體制內外的人,職業高度和收入曲線圖如下。

拋物線ABC,就是 體制外道路 ,看起來薪資高,但比較苦逼,身心俱疲的樣子,而且中年後尤其接近退休C點時,不斷下降。

射線AD,則是 體制內道路 ,不需要跳槽,穩紮穩打,但是一開始基數不高,年輕人進去後容易有無力感,就是「感覺一眼望到了頭」,對於覺得自己能力強的人來說,很是難過。

最終兩者所賺得的財富,體制外其實就是上圖 旋ABC 包著的面積,體制內則是 直角三角形ADC 的面積。

這個ADC的面積,在每個城市實際上接近是個定值,如果你在體制外想賺到比同齡體制內同學更多的財富,則你要麽 提高你拋物線頂點B的絕對高度 ,比如同學在老家體制內年入20萬的時候,你在杭州阿裏年入100萬,要麽你 拉長A、C兩點之間的距離 ,其實就是退休後還為孫子、為兒子甚至為自己繼續打工。

我幽哥提倡的當然不是後者,而是鼓勵你 年輕時就為沖擊最高的B點而努力 ,有時外包崗位、996加班、工作不能摸魚、起早貪黑、租房住、大城市的「二等」居民、忍辱負重,我甚至都是鼓勵的。

按照我幽哥所指明的職業經理人道路,當然是以大城市體制外賺取高薪資為主,這個路數也是我自己在走的。從金錢以及經濟角度來講,當然先將錢賺了為好。如果你學會跳槽技能,又能有一定的副業,則大機率不會亞於體制內同齡人的職業人生,無論是金錢、收入還是財富上來說,都是如此。

包括幸福指數來說,也是如此,為何要等到中年或者老了來獲得相對更高的收入呢?

可能體制外的工作只有20%的崗位, 不低於體制內的均值,但我幽哥所講的職業經理人道路,只要你按照我的思維來,大機率是超過80%的同齡人的

最後,你選哪條道路?就看你適不適合體制外了,見【 什麽人適合體制外? 】。

中國職場寶典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