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模式中時間到底發揮了多大作用?

2022-07-26財經

記住,在價值投資中,時間>金錢

說起投資,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兩個最基礎的要素,分別是時間和本金,現實裏,有相當一部份人把本金看的很重,以為只要有足夠的的錢就能透過各種操作快速暴富,其實,理論和現實都否定了這個觀點,並且也驗證了這個想法是很危險的。

相比本金,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大家肯定都知道,他是全球富豪榜前十的價值投資大師。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一點是,雖然巴菲特十幾歲就開始買股票,到如今投資生涯已有70多年,可是他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50歲之後獲得的。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秘密不是巴菲他本金多,而是他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成本,並且把時間成本完美投入到了周期和復利之中。

我們知道,一項投資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三個要素,認知、 時間和本金。

認知可以透過學習提升,本金可以開源節流積攢,唯有時間是稍縱即逝,一去不返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時間成本在價值投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讓時間成本收益最大化。

首先,投資中的交易並不難,我們只需要買入賣出,所以國內大多數人熱衷炒股。

但價值投資卻是一件極其復雜的事情,不僅需要大量專業學習,還要在市場中反復實踐,這個過程中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

在我們確定買入投資目標後,還要經歷或短或長的持倉等待,也是在增延長間成本。

比如我們買了一套房子,由於限售政策的存在,我們至少要持有2年才能交易,那麽這兩年時間就是我們丟擲去的時間成本。

兩年後無論房價漲跌,這2年的時間成本都會沈沒,成為不可回收的沈沒成本。

其中,收益越高,付出的時間成本相對越低,虧損越多,時間成本就越高。

既然時間成本在投資中無法避免,那麽我們該如何讓它實作收益最大化呢?

在投資領域,投資時機和持倉時間是和經濟周期密切相關的。

有句話叫人生發財靠康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康波周期」說的金融市場會按50-60年為周期進行波動,每個周期中都會伴隨著經濟的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基於康波周期理論,經濟學家周金濤成功預測2007年次貸危機、2013年房地產拐點和2015年全球資產價格大波動,並說出了「人生發財靠康波」這句名言。

顯然,蕭條時買入低價資產,繁榮時高價賣出,是普通人一生中為數不多的發財機會。

雖然說的是發財靠康波周期,但歸根結底還是時間成本,畢竟一個人一生中最多也只能經歷兩個康波周期,這就是時間成本的昂貴之處。

最後說說時間成本的報酬率。金融學中有一個著名的72法則,說的是即使年化復利只有1%,72年後本金也會翻倍。

比如我們向年化收益率到9%的企業投資1萬元,用72除以9就會得出,我們的本金翻倍需要8年時間。

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只優質股票,並願意投入大量時間成本,那麽在政治、經濟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隨著持有時間越長,預期收益增長會越來越快,但大部份人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不一定是能力上做不到,而是沒有認識到時間的神奇。

當然,以上觀點都是在市場制度完善且有效的前提下,比如美股有上百年的歷史,機構投資者占比超過80%,散戶都較為理性。

而我們的A股市場只有三十年的歷史,80%的投資者是散戶,這種靠時間賺錢的策略對專業水平要求極高。

很多想要投資的年輕人,總覺得自己本金不足,卻不知道時間才是自己最大的籌碼。

一個只有兩萬本金的年輕人,和一個擁有20萬本金的老人,誰擁有的資本更多呢?答案不言而喻。

年輕人可能會虧損,但不會離場,因為他有足夠多的時間成本繼續投入。

說到這裏,我們一方面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要認識到自己在時間上的優勢,並且不要浪費這種完全不可再生的資源;

另一方面也希望掙紮在投資實踐中的人們,要學會長期持有投資,不要抱有短期投機的心態,因為,不願意等待是大部份人投資失敗的重要原因。

技術是生存之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小博大是投資的真正魅力,拿住有把握的利潤是理財之根本!不妨關註公眾號——A股之光 一起領略股市的奧妙!

文章來自頭條:聽金社
原文連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