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時就是這樣,你永遠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麽。
1月10日深夜,上海環懿私募基金實控人、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高杉,在夜跑中憑空消失了。彼時,對於失蹤的原因,外界有一些猜測。有人認為是被監管調查了,因為此前有不少失蹤的大佬,後來證實被卷入案件中去了,比如另一私募大佬汪潮湧。
2月8日傍晚,上海環懿私募基金公司確認,高杉已經離世,死因警方正在調查。
萬杉深處響流泉
在熟悉高杉的人士看來,高杉為人隨和,其在投資方面經歷了多輪市場牛熊周期。從多個公開視訊來看,圓臉戴著眼鏡的高杉,在投資上頗有心得。幾次公開演講侃侃而談,皆贏得了投資人的好評。
「我剛入行的時候,就在閱讀‘杉再起’(高杉的微博名)這個大號的文章,高杉老師對宏觀的判斷,對我一直很有啟發。」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鮑雁辛曾在公開場合如此評價。
這得益於高杉豐富的從業經驗。高杉的投資經歷,盡管跟大多數公奔私 (從公募基金經理奔向私募基金經理) 的投資人員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他從入行開始就一直從事買方(包括基金、資產管理公司等投資機構)工作。
高杉畢業於山東輕工業學院,2005年起步於泰信基金,任電子行業研究員。這家公募基金公司規模並不大,用他所說的話,當時在公司的處境,跟多數人一樣「留下來的年輕人,基本上要當萬金油使喚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上海信璞投資合夥人王璟的引導下,高杉踏入了周期投資的大門。2007年,高杉來到上投摩根基金,任周期性資本品行業專家、研究副總監。這一年,煤炭行情大好,高杉很快在行業小有名氣,「否則真是等上N年,才有機會讓領導註意到。」高杉後來回憶說。
兩年的A股高點過後,2009年-2012年,高杉成熟於國泰基金,任專戶投資經理,所管年金和專戶均業績優異。 2009年-2011年,在滬深300同期暴跌30%的情況下,他取得15%的絕對收益。
2012年,高杉「公奔私」了。高杉先後在兩家私募基金任投資經理、研究總監,其中在凱石投資期間管理的金獅144、181獲得13%的超額報酬,得到工商銀行FOF資金池5000萬元追加資金。
2013年9月,高杉建立私募倍霖山投資,在海通證券、國金證券體系取得良好的代銷產品和FOF產品業績,2016年位列多空策略類第一名。
據高杉向媒體回憶,他一直引以為傲的是:2016年初、2019年初,以及2020年的2、3月份這三個低點,都被他抓住了。2020~2021年,高杉連續帶領團隊躋身私募基金百強(20億~50億組)全國前五。
買方的經歷,讓高杉更講究投資的準確性,這也給他從事私募基金投資,提供了很大幫助,「實戰更加貼近實戰。」高杉曾說。 他喜歡兩類行業:一類是周期股當中的成長股,這個行業的天花板高,競爭力強;另外一類是產能受限的公司,產能沒增長,但庫存一直下降,價格表現得非常好。
除了擔任上海環懿首席投資官外,高杉擁有自己的微博——「杉再起」,以及自媒體公眾號——「萬杉深處響流泉」。後者名字來源於高杉收藏的高泉性潡的一幅字。寓意在挺拔稠密的杉樹林中聽取最深沈的清泉。這個公號主要釋出他的投資筆記和讀書雜談。
(高杉微博主頁截圖)
2021年12月31日,高杉還做客了第一財經【公司與行業】的直播間,對2021年投資進行了回顧,展望2022年的投資方向。
然而,在今年1月1日之後,高杉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停更了。
1月10日,夜跑的高杉,突然失蹤了。直到2月8日,高杉意外離世訊息得到確認。
意外離世背後
2021年,高杉建立了新的平台上海環懿,任首席投資官。這個平台是高杉的新事業的起點,卻也是他最後的「杉樹林」。
上海環懿成立於2014年6月,彼時的實控人是王穎。不過,在2020年10月,王穎與高杉簽訂了轉讓上海環懿私募基金100%股權的協定。自此,高杉成為上海環懿的實控人。那麽,高杉失蹤後,上海環懿何去何從?
1月10日高杉失蹤之後,上海環懿就已經報警,並在1月中旬前後減倉應對客戶贖回。
2月8日下午,上海環懿的一名人士告訴市界, 「公司正常執行當中,可以繼續關註我們的產品。我們正在等警方訊息,確認了(DNA)後公司會發公告。公司目前事宜由另外一名高總負責。」
上述人士所說的「高總」,疑似一名叫做高賢衛的人。天眼查顯示,高賢衛持有上海環懿26%的股權,高杉是實際控制人,持有55%的股權。公司主要人員構成有兩位,郭琪擔任執行董事,高賢衛是最終受益人,擔任監事一職。台州市榮格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19%的股權。
不過,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官網上,上海環懿的實控人仍顯示為王穎,高杉並未出現在高管資訊欄中。在出資人資訊中,高杉出資35%。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上海環懿發展勢頭迅猛。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上海環懿在管產品48只,規模約在20-50億區間,成立期限多在近一年或以內。不過,進入2022年後, 上 海環 懿 旗下產品,未能躲過市場調整。
今年1月, 上 海環 懿 旗下產品平均業績為-9.8%,遜於同期滬深300指數回撤振幅-7.62%。 上 海環 懿 業績最佳產品上海環懿潤金,今年以來業績表現不佳,凈值回撤-10.48%,區間最大回撤達到14.3%。
盡管如此,從長期業績來看, 上 海環 懿 並不算太糟糕。2021年7月, 上 海環 懿 獲得全國資產管理規模10-20億公司股票策略組業績第五的成績,產品的平均收益為17.74%。
此前, 上 海環 懿 還發行了針對海外客戶的美元基金——萬杉環球產業優勢基金,主要投資於美股、港股及其他市場,也可以北上投資滬深港通,該基金2018年以來的收益一度近240%。
高杉無疑是 上 海環 懿 的核心人物。公開資料顯示, 上 海環 懿 組建的十余人投研團隊以投資總監為核心。如今,隨著高杉的意外離世, 上 海環 懿 在管的40多只產品,又該交給誰呢?
私募排排網上,顯示了 上 海環 懿 的兩名基金經理,一個是郭琪,他2007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獲得經濟政策學碩士,目前在管2只基金產品;另外一名為朱昉晨,在管3只產品。2013年,他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獲得金融專業本科學位。
郭琪在管產品的時間皆未滿一年。截至1月18日,其代表作環懿水流花開今年以來收益為-8.86%,遭遇最大回撤為13.88%。
「公奔私」也不易
前有華夏基金蔡向陽的突然離世,現有高杉的意外離世,基金圈的悲傷在這一刻出奇的相似。蔡向陽和高杉皆是一步一個腳印,從默默無聞的研究人士,攀登到基金大佬的高處,他倆的實力和水平毋庸置疑。
但不同的是,蔡向陽的人生最後定格在公募,而高杉的人生最後定格是私募。
從2007年起,基金經理「公轉私」的浪潮就從沒有停下,到了2014年,第一批私募牌照發放後,持觀望態度的一些基金經理更是下定決心,「公轉私」的熱度也達到頂峰。
有些人是想出來賺錢,有些則是想證明自己離開了厲害的「投研團隊」一樣能行。對於一些成名已久的基金「大佬」來說,私募基金不僅受到的束縛少,還有更高的收入,且更能施展個人能力。
體量小的私募,除了收取管理費外,還收取業績報酬,一般為二八分成。有人算了一筆賬,比如一只私募基金起始規模為1億元,一年後賺了1億元總規模變成了2億元,私募基金經理先收管理費,假如為500萬元,還剩下1.95億元,其中有9500萬元為盈利,根據二八分成,私募基金經理分到1900萬元業績報酬。
雖然奔私的理由不一定相同,但大家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為了做出驕人的絕對收益。然而,「公奔私」這條路,並不容易。尤其是2021年以來,行情大發展下,資本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分「蛋糕」的人陡然增加,「優勝劣汰」變得極為突出。
這時候,抗壓能力對私募人士來說極其重要。「私募壓力更大一些,如果你管理40個億,今年給客戶虧了20%,那你今年就沒有分紅,就只能賺個管理費。」一名上海私募人士告訴市界。
一些公募基金經理 「奔私」後,有可能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整個投研隊伍肯定是帶不走的,但是要搭建一個像公募基金一樣的投研隊伍,要很高的成本。即便有新的素質過硬的投研團隊,也需要磨合,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的投研體系和風格。
在私募基金行業,太多基金經理都要賭高收益,這是他們新私募基金的最快出路,他們更像是讓人心跳加速的短跑運動員。除了以上種種,私募基金經理也同樣面臨其他方面的壓力:比如凈值回撤大的壓力、網路暴力壓力、配合銷售路演或直播上的壓力。
奔私已經很多年的高杉,有沒有經歷過以上難處?答案是肯定的。這從高杉公開場合的發言,可以看出蛛絲馬跡。高杉曾表示, 「的確小公司的日子比較難過」。
他還說過, 「做私募的確是比做公募來講,挑戰和難度更大。不管是渠道還是客戶,其實他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比如,他們既要一個相對好的收益,還要有一個比較小的回撤。」
彼時,他透露,自己已完全適應了在私募的工作狀態,「我在私募的時間,已經快超過我工作的(公募)時間了。」
但如今,這個曾「過五關斬六將」私募大佬的人生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