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國有大行完成中期分紅,銀行板塊見頂了嗎?|鈦媒體金融

2024-07-19財經

7月17日,中國銀行完成2023年年度A股分紅派息,這意味著,六大國有行均完成了2023年年度A股分紅派息,紅利概念加持下,7月16日,「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股價均創下歷史新高。

有不少銀行股投資者表示,獲得中期分紅之後,帳戶裏的年化收益遠高於把錢用於定期存款或者購買債券、理財產品,那麽下半年銀行股是否可以繼續持有呢?

圖片來源@百度股市通

國有大行股票漲勢喜人,銀行高管也在增持「自家」股票

銀行股歷來是大手筆分紅標桿,為響應新「國九條」的號召,國有六大行及多家A股上市銀行已完成中期分紅。

業內人士認為,實施中期分紅將進一步提升高股息紅利價值,未來幾年應該會持續如此,並且後續會有更多中小銀行加入實施中期分紅的行列,這一做法不僅是為了響應新「國九條」的號召,也有利於提振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利好股市。

銀行股一致以來以「穩定」著稱,投資者們戲稱,牛市買銀行股等於錯過牛市,熊市買銀行股等於毫無波瀾。

不少購買了銀行股的投資者向鈦媒體APP表示,他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持有或者加倉國有大行股,主要的考量是他們把握不好現在的行情是會保持熊市還是開啟牛市,如果保持熊市,持有大行股是比較穩妥的,向下波動不會太大,還有定期分紅,如果開啟牛市,國有大行的股票也會是銀行板塊的領漲的幾只,綜合下來價效比最高。此外,從經營和安全性角度上看,六大行相比於其他銀行經營更穩健,安全更有保障,因此投資者自然而然對六大行的股票更有投資信心。

7月16日,工商銀行完成2023年度分紅派息,1092.03億元的分紅規模成為A股市場中的分紅之王。據官方數據顯示,42家A股上市銀行2023年度總分紅規模達到6133.5億元,其中六大國有銀行分紅總額達到4911.07億元,占銀行業近7成。

業內人士表明,盡管中期分紅幾乎不影響銀行利潤分紅的總額,但有助於改善股東現金流,增強股東持股「受益感」,有助於穩定銀行股的估值和銀行板塊的執行。

據鈦媒體APP統計,截止發稿,2023年以來股價上漲前五名為: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渝農銀行、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漲幅分別為80.18%、79.03%、64.51%、61.99%和53.27%,股價漲幅前五名中有4家為國有大行。

此外,華福證券研究發現,近年來銀行業一直保持較高的分紅比例,而很明顯,國有行的分紅率是最高的,這也是國有行股票吸引人的一點。

圖片來源@華福證券

華福證券分析師張宇認為,今年以來銀行板塊的上漲行情主要有三方面的驅動因素:一是股息率選股邏輯在板塊內的擴散,高股息策略從國有行擴散到中小行;二是地產政策的放松;三是市場對於銀行凈息差下行斜率放緩以及基本面即將見底的期待。

西南證券研報認為,今年以來銀行股走勢受紅利防禦和基本面預期共同推動,包括去年底的調降存款掛牌利率和權益市場其他板塊調整共同催化,疊加降低存款準備金、金融數據較好等因素共同影響,國有大行防禦性較強。另外,部份銀行提高分紅和區域優質銀行業績表現超預期疊加房地產相關政策推動。5月底,權益市場其他板塊繼續調整,部份銀行進入中期分紅,大行和部份優質中小行領漲。

中信建投證券權益策略首席分析師陳果也曾指出,央企紅利類資產是高勝率選擇。一方面,高股息率優勢能提供安全墊。另一方面,與A股整體水平相比,國企整體分紅比例較低,但相對波動較小,未來提升空間充足。此外,國企具備較高分紅意願,其中央企更為突出。

其實2023年開始,六大行的股票就表現不錯,但是其余銀行表現則更多是跟隨大盤表現,這導致了即使不少大V在為銀行股喊單,但仍出現了大多數股民處於觀望不買單的情形。

在2023年各大行的年報就可以看出,部份銀行高管開始主動增持本行股票,在之前鈦媒體APP對各大行年報的分析中也提出了大行股是2024年投資的一個好的選擇。

接連創下新高後,銀行股還能追嗎?

據鈦媒體APP了解,目前市場對於能否進場銀行股眾說紛紜。有部份投資者表示,中期分紅結束後,他們賣掉一部份銀行股持倉,因為擔心這個資訊利好結束後股票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下跌,等過段時間再擇機重新接回來。此外,他們認為,「銀行股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調整,一是因為銀行股近期保持持續增長,恐下半年動力不足,二是半年報即將釋出,根據銀行陸續釋出的資訊和歷史經驗來看,國有銀行上半年業績或繼續承壓,因此會擇機在半年報釋出前將受益變現。」不過,他們也傾向於留一部份底倉。

也有一部份投資者表示他們會繼續持有手中的銀行股,甚至逢低加倉,他們的考量是銀行股是今年A股中「唯紅不綠」的少有板塊,他們相信上半年銀行股的這一表現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入市,從而帶動下半年「專屬」銀行股的行情。此外他們認為,雖然金融監管在不斷加強,但就是因為對金融監管的重視,銀行作為實體經濟的「血液」更需要鞏固加強,從而接下來幾年銀行更加不敢懈怠,不但要努力創新升級,還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當然,銀行能夠支撐分紅還是因為利潤增長,這也將積極的訊號傳遞給了市場,盡管凈息差壓力仍重,銀行的穩定性是不容置疑的。

興業證券認為,當前銀行股的股息率對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仍有較高溢價,銀行紅利空間仍較大,當前銀行股息率仍具備較強的吸重力和配置價值。

華夏基金認為,作為配置性資產,銀行股向下安全邊際有高股息率支撐,同時兼具順周期內容,隨著經濟回暖,估值存在向上的彈性;另外,銀行的負債成本趨於下行,這些或進一步推動銀行板塊估值的修復。

總體來說,對於是否要增持銀行股,市場各持一半的意見,不支持持有的投資者向鈦媒體APP表示,在現階段銀行股已經處於高位,甚至出現了溢價和過熱的情況,5%的年化收益已經不能持續太久了,持有銀行股更多是出於防止市場過度波動,一旦股市情緒轉暖,成長型或者創新型題材會受到追捧,而上半年大漲的銀行股可能會成為「血包」。

但是支持持有的人認為,「資產荒」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在市場還沒找到更佳的投資方向之前,持有銀行股就是穩賺不賠,特別是現在中小銀行的股票才剛剛啟動,銀行板塊還會持續走強。 (本文先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李婧瀅,編輯|劉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