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生命醫藥領域的,我非常保守。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才敢用阿裏雲。
之前都是臨時存一下測序數據。
這聽著很反直覺,都壞了你還敢用?
正確的邏輯是,
沒壞過的東西,號稱自己不會出問題的工具,盡量別用。緬北化的可能性很大。
生物醫藥領域,保守的一批,很多工作都是不斷寫規範的文件和記錄。三十年前的臨床實驗數據,現在翻出來反查回去是常有的事兒,經常有哈佛的大牛被人質疑三十年前的實驗造假翻車的案例。而三十年的IT公司,目前國內還沒有。。敢說自己穩定執行了十年的雲平台都沒幾個。
做個比喻,
現在你手上有兩個藥,
A, 列了適應癥,列了副作用,列了藥物禁忌,列了藥物互作。
B, 列了適應癥,副作用不明,機理不明。
正常情況下你會用A藥,迫不得已,你才會用B藥。
任何技術都用適用範圍,都有效能極限,這個極限也包含低運維經濟周期的極限,粗話是:能穿多大褲衩,褲衩爛成幾個洞,心裏要有數兒。
出現重大故障,解決之後,激進資本吹泡泡割韭菜的時代熬過去了,進入物美價廉的平價時代,才是產業化的開始。可不就是開始使用的正確時機嗎?
謹以此文,紀念昨天去世的保守投資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