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燕食品陷入業績增利不增收的怪圈。根據紫燕食品釋出的財報資訊,2023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46%,凈利潤卻出現49.46%的增長。關於利潤增長,紫燕食品給出的解釋為原材料價格回落,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但關於營收下滑卻未作出更多解釋。從財報具體數據可以看到,2023年紫燕食品主營產品及其他產品收入均出現下滑,而這也被認為是紫燕食品營收下滑的原因之一。
增利不增收
2022年9月上市的紫燕食品在2023年出現營收下滑。根據財報,紫燕食品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35.5億元,同比下降1.46%;實作凈利潤3.32億元,同比增長49.46%。營收下滑的趨勢延續到2024年一季度,財報資訊顯示,紫燕食品一季度實作營業收入6.95億元,同比下降8%;實作凈利潤5396.4萬元,同比增長20.87%。
原材料價格回落是紫燕食品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紫燕食品在財報中表示,原材料價格趨近於往年區間,且公司透過最佳化供應鏈、提升生產工藝、加強技術改造,實作降本增效,凈利潤因此有較大提升。不過,雖然得益於原料價格回落,2023年紫燕食品利潤實作增長,但相比往年業績來看,其2023年凈利潤尚未恢復至2020年水平。財報數據顯示,紫燕食品2020—2022年凈利潤分別為3.587億元、3.276億元、2.218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關於收入下滑的原因,紫燕食品未在財報中作出具體解釋,業界猜測這或許與其主要產品收入減少有關。財報顯示,紫燕食品最主要的產品是鮮貨類,包含夫妻肺片、禽類產品等。2023年,紫燕食品鮮貨類產品實作營業收入約30.04億元,同比下滑1.71%;預包裝及其他產品實作營業收入約3.45億元,同比下滑5.72%。
關於業績情況,北京商報記者透過撥打紫燕食品官網電話,官方信箱聯系企業方面,均未得到回復。不過,從消費端的反饋來看,價格貴、分量少等正成為不少消費者集中吐槽的點。
「60塊我一個成年人吃不飽」「分量越來越少,味道也不如以前好吃」「一年比一年貴,買了40塊錢但感覺都沒什麽」……在美團平台紫燕百味雞門店點評和天貓紫燕百味雞旗艦店的評論區裏,有不少消費者反映產品味道變了、分量太少等,還有消費者懷疑濫竽充數,「點的夫妻肺片裏面總有雞爪子、豬耳朵,是不小心混進去的還是濫竽充數不得而知」。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從過往財報數據可以看到,2023年紫燕食品雖然利潤有所上升,但未能突破前期的業績高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企業增長的基礎不穩,缺少更好的預期空間,產品和服務缺少品牌附加值的能力和差異化的優勢,所以經營表現多數會處於平穩震蕩狀態。
海外市場尋增量
或許是為改善收入情況,紫燕食品把新門店開設和開拓市場作為業務增長的發力點,不僅把業務範圍從華東大本營拓展向全國市場,還打算「出海」謀求海外業務發展。
門店拓展是2023年紫燕食品主要工作之一。財報資訊顯示,截至2023年底,紫燕食品全國門店總數達到6205家,同比增長8.96%。同時,為加快海外業務拓展,2023年5月紫燕食品成立海外事業部,並對第一批開拓海外市場人員進行業務管理、模擬實操等方面培訓。經過對澳洲、美國市場進行了深入調研與市場環境考察,已經簽訂澳洲的代理協定,並與大華集團和創豐集團在美國市場開拓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值得註意的是,如此大力加快門店和市場開拓,相應地也造成了紫燕食品銷售費用的急劇攀升。2023年紫燕食品銷售費用達到2.174億元,同比大幅上漲58.74%。紫燕食品在財報中坦承,公司銷售費用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發展新的子品牌,拓展新區域,加大廣告費投入和增加相應的銷售人員」。
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看來,紫燕食品的發展模式可能與周黑鴨、絕味等鹵味企業存在一定差異。紫燕食品主要是在佐餐鹵味賽道上深耕,註重產品創新研發,不斷拓寬消費場景,這使得紫燕食品在市場競爭中面臨不同的挑戰和機遇。隨著門店數量的增長,也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如租金、人力等費用的增加,這也可能是導致該公司收入下滑的原因之一。此外,新開門店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實作盈利,而這也多少會而影響該公司整體的營收表現。
紫燕食品方面也意識到市場開拓存在一定風險,「現階段公司的業務區域以華東、華中、西南為主,區域集中度較高,未來公司擬向其他區域市場進一步拓展。對於新開拓的銷售渠道,公司在短期內的投入較大,但其投資報酬周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公司不能成功拓展新的銷售渠道及市場,將可能導致未來業績增長速度出現下滑」。紫燕食品在財報中表示。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原材料價格下降為鹵味行業帶來一定成本優勢及利潤紅利。紫燕食品作為華東區域品牌,透過近年來布局全國化慢慢成為泛全國性的品牌,但還沒有真正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品牌,未來紫燕食品發展的永續性還是有不確定的客觀因素存在。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張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