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城軌協會:2035年全面建成城軌交通多元融合發展體系

2024-06-21財經

本報記者 孫麗朝 北京報道

中國城市軌域交通協會(以下簡稱「城軌協會」)近日釋出的【中國城市軌域交通融合城軌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至2035年,全面建成城軌交通多元融合發展體系。城軌與各類交通方式、新型基礎設施實作功能上的深度融合,網路韌性與通達性大幅提升,服務大城市能階和乘客滿意度明顯提升。

【指南】提出,中國城軌交通在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仍存在短板與不平衡問題,全行業在永續發展方面面臨諸多挑戰。一是線網客流強度偏低,城軌企業營運收支失衡,提升品質效率實作財務永續能力亟待增強;二是城軌網路規劃布局仍需完善,結構有待最佳化,新線建設與傳統鐵路改造統籌不足,一體化設計的實作度不高,規劃融合亟待推動;三是城軌線網和綜合交通的營運統籌融合欠佳,營運組織體系亟待完善;四是城軌交通產業安全尚有隱患,全產業鏈支撐能力亟待提升;五是城軌營運服務品質與乘客出行期望尚有差距,服務水平亟待提高;六是城軌企業,與相關產業協同融合尚需深化,經營範圍亟待拓展等。

【指南】提出了九種融合模式: 區域、四網、多交、路線、站城、系統、綠智、文旅、業務(或產業),並制定了融合城軌建設「兩步走」的發展目標,至2030年,初步建立城軌交通多元融合發展體系。九元融合工作全面展開,新建線融合度指數均有提升,乘客反映強烈的斷點、堵點、繞點和糟心點明顯減少。至2035年,九元融合的融合度指數有顯著提升。

圖為北京14號線地鐵金台路站。路炳陽/攝影

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融合發展一方面需要土建工程、車輛選型、通訊資訊等系統的技術統一和標準相容,另一方面還需要打破行政和行業壁壘。例如,跨區域、跨交通制式的票務融合和安檢互信,需要各地區和各交通方式營運方統一安檢標準、設定合理的清分體系,大範圍推廣需經歷艱難的協調過程。

針對當前城軌價格調整的機制尚不健全的問題,【指南】提出,要研究完善票制票價制定和動態調整機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票制票價體系;以票務為依托,開展服務創新,鼓勵軌域出行。針對電費在營運成本中的比重較大的問題,【指南】則強調要研究與國家電網建立電價優惠溝通機制,分批分類推行城軌用電公益電價。

城軌協會副會長、【指南】研究編制組組長丁樹奎表示,隨著城市群都市圈的快速崛起,中國城鎮化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軌域交通面臨建設軌域上的城市群都市圈的新使命。幅員大了、層次新了、架構復雜了、協調難度大了、技術要求更高了,未來城軌交通將是涉及並融入多核(中心城市、副中心、衛星城)、多交(城軌、鐵路、民航、公交等多個交通方式)、多層次(大、中、低多種運能交通制式)、多節點(交通樞紐、轉乘站、互聯互通路線等多個銜接點)和多營運主體(政府營運企業、PPP營運商)的新型綜合交通體系。

「融合城軌的落腳點在‘引客流、增收益、降成本’三大方向上,增強城軌交通永續發展後勁,構建客流、財務、技術、裝備、環境等全面永續的城軌交通是目標。」丁樹奎強調。

【指南】強調,「增收益」方向的工作定位在:一是營運收入(票務收入)與路線線網的運能相匹配,能夠呈現相應的增長態勢;二是實作城軌交通沿線資源全鏈條開發,資源開發收入(非票務收入)要在平衡營運成本和融資付息中占有更大的比重。譬如區域融合、四網融合、多交融合和路線融合,透過公共交通的大範圍跨區域覆蓋、多交通方式銜接和高運輸效率提升,在實作客流強度不斷增高的基礎上,實作營運收入的持續增長。

「降成本」方向的工作定位在:加強規劃建設階段投資控制及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根據基本功能需求,結合價值工程,推進資源共享,控制工程規模,避免機電系統功能過度冗余,以降低建設成本、減少投資規模和全生命周期成本。

就客流和財務永續性,【指南】提出了量化的目標,到2030年,營運收入提高15%,單位公裏營運成本降低15%,300萬以上人口城市50%以上路線客流強度達到0.7萬乘次/公裏·日。到2035年,營運收入提高20%,單位公裏營運成本降低20%,300萬以上人口城市路線客流強度達到0.7萬乘次/公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