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去。
好多圈裏人的答案很用心,但這不單單是遊戲水平的問題。
雖然我也想鼓勵年輕人堅持夢想,希望每一份熱愛都能被尊重。
題主,哪怕自提問以來三個多月過去了,也請一定要看看我的回答。
1、
先說個我小時候的事兒吧。
小學時候我有一玩伴,杜哥,他喜歡相聲。逢學校有大型活動需要演出啥的,我都搭班給他捧個哏。越說在小學裏名氣越大,我倆對相聲也都產生了很強的興趣。
小孩子有個興趣愛好自然是好事,我們兩方家長一合計,想給找了個老師正經教教我們。也不知道怎麽拐彎抹角,還真找到個行當內的老師。
班上除我倆外,還有3、4個孩子,邊邊兒大,每天放學一起背背繞口令、八扇屏啥的,都是基本功。一起連玩帶鬧,課上很開心。不過上台過活兒就我倆,畢竟小學演了5年了,算是演出經驗豐富。
有天晚上下課後,老師突然問我倆:你倆願意拜師麽?
小孩子覺得拜師很好玩,老師就讓我們下次上課把父母都叫來。
後來據我爸媽回憶,老師那次跟我們兩家家長談,覺得我倆是好苗子,想讓我倆走專業。還說他是師勝傑徒弟,可以把我倆引薦給師老先生。
我們兩家合計了一下,覺得還是孩子走高考更穩妥,於是就拒絕了。之後也沒再上過相聲課。
這是05年左右的事兒。那時候相聲不景氣,連認識師勝傑的都不多——
——更沒人知道,師老先生有個關系非常要好的晚輩,叫郭德綱。
這麽些年過去了,我在北京成了家,杜哥也在深圳當上了建築設計師。疫情之前,他來過一次北京,我請他去了趟德雲社。我倆看著台上傻樂,心裏多少都有些不是滋味:
如果當初我們走了專業,那現在站在台上的,會不會是我倆?
2、
初高中那幾年,有兩位青年才俊在國際上露臉,經常被人提及,津津樂道。
一個郎朗,一個丁俊暉。
我父母也一樣,茶余飯後經常說起來。尤其丁俊暉的父親賣房支持兒子打球,父母說起來,語氣裏總是充滿羨慕。
為啥?——因為郎朗、丁俊暉的父母非常勇敢。他們敢於承擔異於常人的風險,賭上家中獨子的前程。
其實如果拋開電子遊戲的社會化汙名,進青訓打職業,和當初放棄學業去打司諾克有什麽本質區別?
本質上,青訓也好,鋼琴或者司諾克也好,一旦選擇了這條路,也就意味著放棄了高考這條路。也就意味著需要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承擔非一般的風險。
這是為什麽,在我問我父母,為啥當初沒讓我和杜哥走專業時,他們回答我:
「我們嘮過,我們不了解相聲,不知道前途如何。可我們了解你們倆成績還算不錯,如果正常讀書,考個一本應該問題不大。可如果這時候走專業,就沒有回頭路了,咱們家賭不起。」
這是為什麽,我勸題主別去的原因——走興趣專業這條路,不會只涉及一個人,是需要整個家庭支撐才能走下去的。電子競技確實不像鋼琴或者司諾克那樣燒錢,可好一點的鍵鼠總要吧,家裏的寬頻總不能只有20兆吧。要是準備向其它答主說的那樣體驗一下試訓生活,一日三餐誰來做,15歲的孩子,總不能頓頓外賣吧。
走專業這條路,看似是你的決定,其實最終決定權還在你的家庭。
家庭的決定也不是你父母表個態支持不支持就完了的,一旦決定走上這條路,風險是要家庭共擔的。
要讓家人尊重你的決定,承擔風險,起碼需要讓家裏人了解電子競技這個行業。可你有過考慮過家庭方面,試圖讓你家裏人了解這個行業麽?——從問題描述裏看,你應該沒有。
不要沒真正做好準備,就倉促做出影響一生的決定。
3、
那天聽完相聲,我和杜哥去喝酒,我問他,如果現在咱孩子跟我們當時一樣大,如果有德雲社的人跟咱說,咱孩子有天賦,讓孩子拜師進德雲社說相聲,你會同意麽?
杜哥想想,同意。看我,我也同意。
不是聽到德雲社仨字兒就愛慕名利,而是因為德雲社,我們能夠相信如今的相聲產業。
不是人人都能成角兒,但進了德雲社,哪怕沒成角兒,德雲社也能確保能有穩定的演出,跟著演出就有養家糊口的錢。
相聲這行不怎麽挑年齡,甭管七十八十,只要腦袋不糊塗,就能上台。
哪怕不是演出的料,既然拜了師,有師徒情分和德雲社的企業信譽在,孩子也不會被掃地出門。更何況德雲社如今涉及的業務廣,什麽藝人經濟、德雲華服、餐飲,各個產業之間轉行的空間也很大。
總得來說,如今相聲產業鏈條很完善,哪怕你沒出人頭地,起碼是能有工作安身立命。
而目前電子競技的產業鏈條狀況呢?
目前對於新人的挖掘,一支隊伍的人員輪換,大賽的數量,比賽轉播品質等等,在我看來,這些方面較之從前,已經有了非常長足的發展。
然而在比賽之後的下遊產業狀況如何呢?據我的了解,還不是很完善。
比如選手經濟人,據我所知,應該沒有向NBA那樣,針對選手個人的經紀人(直播方面有,但不是針對電子競技的)。這就是為什麽每到LPL轉會期,各種瓜天天吃都吃不完。
再比如,關於選手退休後的發展方向問題,就更加敏感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是PDD、UZI。萬一水平止步於二流,退休之後能幹什麽?直播、解說、還是進教練團?還有別的出路麽?
前兩項說到底還是仰仗人氣,人氣又仰仗水平。雖說近幾年國內的教練體系愈發完善,可依舊處在一個摸索的階段,沒有像傳統體育計畫一樣,有一個基礎的統一標準。猶記得當年OG在Ti8上戲耍PSG·LGD,讓我第一次知道了「心理戰術教練」這個職位。
更重要得是,電子競技,應該是目前的體育運動中,最吃青春飯的。
我查了一下,LOL界年齡最大的選手應該是Marin,91年2月份的,19年退休。在役最大的應該是廠長,93年的。
無論怎樣,總結一下都是:超過30歲就沒有上場的了。
如果我是一個家長,做到足夠開明,非常贊同與支持孩子的愛好和選擇,讓他15歲的時候去青訓。並且在職業年齡上做了最樂觀的打算。
當他進入青訓營的那一刻,在未來至少10年內,我還是會擔心一個問題:
孩子30歲以後退休了怎麽辦?
我不是圈裏人,了解僅限所見,如果說得不對,還請評論指正。
4、
說了這麽多,你說我沒有顧忌孩子的個人感受,太邪惡了。
不好意思,下面這個觀點會更邪惡:
題主,你其實沒有想清楚你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
你僅僅用光榮榜對比了一下你目前的成績,又考量了一下玩遊戲時的狀態。
對於做出一項重大決策來說,是極度欠缺考慮的。甚至是存在嚴重誤導性的。
眼前青訓邀請,是對你LOL成績的認可和證明;眼前的分數,遠不是你真實成績的證明。距你高考應該還有2-3年左右,這段時間,完全能有機會改變你的分數。
可你在問題描述中,明顯是傾向想要去青訓的:因為青訓邀請是你的短期成就,可分數充其量也只算延遲滿足。如果你只看眼前,二者會產生嚴重的價值不對等,因此你在看待這個決策時,是主觀的、帶有傾向性的。
我們假設把時間推向2-3年後,你高考結束,已經完成了大學錄取。那個時候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變成了短期成就。可如果你去了青訓,可預見的你還在訓練,何時能上場還是個問號。那時候,你還能保證堅持同樣的選擇麽?
說到底,你只是看到青訓的邀請,激動到準備意氣用事。
可說到底,哪怕我的觀點冒犯感再強,我想,題主你還是會去的吧?
因為心裏那團火,不試一下,怎麽可能甘心。
一如那些為電子競技開疆拓土的老一輩人們,他們也想著,不試一下,怎能甘心。
曾經那位戰勝南韓頂尖高手Grrrr的,年僅14歲的xiaoT。
曾經那個讓WCG第一次升起國旗的Sky。
曾經的yyf、pdd、xiaoxiao......這些ID的背後,不都是一團火麽?
在那個電子遊戲聞之色變的年代,在誤解與不認同之中,正是這些意氣用事的火焰,在短短20年,造就了如今上千億市值的產業。
題主:
當你看到這裏,想必你已經在SN青訓的營地裏了吧?
訓練累麽?老實說,我剛才看了好幾個圈內人給出的訓練作息,我覺得比坐牢都痛苦。
你既然選擇,希望你能堅持住。
哪怕你家人不認可,哪怕你的真實水平沒有你預想中的好。
也請起碼堅持到青訓結束。
為了你心中的那團火。
別像我們這幫油膩的中年人一樣,讓它熄滅。
燃燒吧。
寫遊戲的瑣事,聊玩家的心事
我是 @好賴不知 一個玩遊戲的瞎想家
願看到這裏的每一個玩家,心中的火焰都有燃燒的理由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