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無華為,不造車?

2024-12-22汽車

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崛起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焦點,尤其當上汽、廣汽這類昔日對華為持保留態度的傳統車企紛紛與其簽訂合作協定後,一個清晰的事實浮出水面:華為幾乎與所有重要的傳統汽車制造商構建了合作橋梁。在造車新勢力陣營中,同樣有企業選擇了與華為攜手,只有蔚來、小鵬、理想等少數幾家,依然堅守著自主研發的系統與方案。

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討論:汽車「靈魂論」的逐漸淡化,是否標誌著傳統車企已放下了原有的執著與獨立?面對當前似乎「無華為,不造車」的趨勢,我們應如何理性審視?未來,若街頭巷尾盡是打著華為標簽的汽車,消費者的熱情是否還能持續不減?華為憑借其在通訊技術、智慧網聯等方面的深厚積累,為汽車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新機遇,促進了智慧化、網聯化的快速發展,這是不可否認的。但車企也應反思,如何在利用外部資源的同時,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創新能力,避免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的風險。

「靈魂論」淡出

在探討與華為合作造車的議題上,上汽與廣汽無疑是最具發言權的兩位主角。上汽集團原董事長陳虹曾就合作事宜提出過著名的「靈魂論」。他擔憂,若與華為等第三方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合作,上汽或將淪為失去靈魂的軀殼。這一觀點深刻反映了上汽對於保持自身品牌獨立性與技術主導權的堅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汽已經與華為簽署相關合作協定。

廣汽也曾有過類似的波折。起初,廣汽因不甘於僅作為華為的合作方而選擇了自研道路,並設定了「2025年實作全棧自研」的宏偉目標。然而,事態發展卻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廣汽不僅展示了與華為共同打造的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還推出了多款搭載該系統的車型,甚至表示旗下的埃安品牌將與華為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智慧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表示,華為是埃安最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將雙方合作的緊密程度展露無遺。

除此之外,幾乎所有的傳統車企都已與華為簽訂了合作協定,包括但不限於一汽、北汽、長安、東風、長城、吉利、奇瑞等,更有不少車企正在與華為積極洽談合作事宜。這一現象不禁讓人產生了一種錯覺:在燃油車時代幾乎從未涉足整車制造的華為,如今已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炙手可熱的合作夥伴,甚至到了「無華為,不造車」的地步。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華為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強大競爭力是其吸引傳統車企的關鍵所在。與華為合作,傳統車企能夠迅速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同時借助華為的科技背景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然而,除了華為的技術實力外,傳統車企選擇華為也包含了諸多「不得已」的因素。

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化成為其與傳統燃油車最大的區別之一。然而,對於多數傳統車企而言,智慧化領域卻是一片全新的戰場,技術儲備不足、研發周期長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若堅持自研,可能尚未等到技術成熟,就已被市場淘汰。因此,與華為這樣的科技公司合作,成為傳統車企突破困境、加速轉型的明智之選。

然而,合作並非毫無風險。首先,「靈魂」問題始終懸而未決。雖然與華為合作能夠快速提升智慧化水平,但也可能導致傳統車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對產品的控制權。若華為在合作中占據主導地位,傳統車企或將淪為華為的「代工廠」,進而影響其利潤空間與品牌形象。

此外,技術風險同樣不容忽視。盡管華為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頗具實力,但該技術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安全隱患與技術瓶頸猶存。若因技術問題導致產品故障或安全事故,將對傳統車企的品牌形象、市場銷量及利潤空間造成重創。與華為合作造車對於傳統車企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在保持自身獨立性與技術主導權的同時充分利用華為的技術優勢與市場影響力,將是傳統車企在合作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與平衡的關鍵問題。

華為成了「必需品」

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中,造車新勢力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其中,一些新勢力選擇了與華為合作,以期在智慧化領域獲得快速提升,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北汽極狐、阿維塔以及問界便是其中的代表,尤其是問界,因其深度融入了華為的生態系,使用了華為的鴻蒙座艙、智慧駕駛技術,並借助華為的零售渠道進行銷售,而被外界戲稱為華為的「親兒子」。

然而,並非所有的新勢力都願意走與華為合作這條道路。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始終堅持自研路線,未選擇與華為牽手。這不禁讓人思考:對於那些選擇了華為的新勢力而言,華為是否真的成了造車的「必需品」?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與華為合作無疑能夠迅速提升其智慧化水平,這有助於它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同時,華為作為科技巨頭,其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實力無疑能為新勢力提供強有力的背書,進一步提升其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然而,也有評論人士指出,與華為合作並非沒有風險。新勢力需要支付一定的合作費用給華為,這無疑會增加其營運成本。此外,新勢力還需警惕華為在合作中可能占據過多的主導權,即所謂的「店大欺客」現象。除了成本和控制權方面的考慮外,新勢力在選擇合作夥伴時還需考慮自身的產品定位和發展戰略。如果新勢力的產品定位是高端化、個人化市場,那麽與華為合作可能會讓其產品失去一些獨特性和差異化優勢。畢竟,華為的技術和生態系雖然強大,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勢力的創新空間。

同時,如果新勢力希望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那麽自研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透過自研,新勢力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控產品的技術路線和研發進度,還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獨特的技術優勢。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很多新勢力都選擇了與華為合作,但也有一些新勢力開始尋求獨立之路。北汽極狐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近期,北汽極狐宣布將自研智慧駕駛系統,並逐漸減少對華為的依賴。這一舉動表明,新勢力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意識到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期待更多「華為」出現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與華為合作似乎都成了一種「潮流」。業內人士期望,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華為出現,助力汽車企業轉型升級。一方面,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不斷變化,車企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另一方面,車企為了保護自身的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也會逐漸加大自研力度,提升自身實力,也促進零整關系調整。

早在2017年,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突破重點領域核心技術」,並強調要「支持企業開展智慧網聯汽車自主技術攻關」。這意味著車企在自研方面將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當然,實作技術自研需要車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不過,只要車企能夠堅持自研路線,就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畢竟,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掌握核心技術才是生存發展的根本。

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在與華為的合作中需要保持警惕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消費者來說,則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喜好做出選擇。對於華為來說,則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銷售渠道、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處理好與合作夥伴的關系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創新。只有這樣,中國汽車產業才能由大到強。

文:韓冬 編輯:郭晨 版式:李沛洋

喜歡請點亮分享、點贊、在看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