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巧了嗎,在誰都說不清楚為什麽要禁摩的時候,還真有個執行禁摩政策的政府,冠冕堂皇地給出了一套說辭。
時間回到2022年,還在疫情期間,當年3月份,杭州市十二屆政協一次會議如期召開。其中一個做機器人的政協委員——李正剛,向大會送出了一份跟他本職工作毫無關聯的提案,建議杭州適度放開摩托車「管制」。根據一般做法,所有人大、政協提案都會在會議結束後轉交有關部門,要求有關部門限期研究、落實或答復。4個月後,2022年7月15日,杭州市公安局對李正剛委員的提案給出了正式答復,並於7月30日公布在杭州市公安局的官網上。先看看人家怎麽說的:
能稱得上理由的,主要是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歸納起來,杭州市認為禁摩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點: ①摩托車過於隨意,對其他交通工具幹擾大。「摩托車具有與自由車相似的行駛軌跡,其特點為自由、隨意。而其內容為機動車,對其他機動交通工具的幹擾更大。」 (既然如此,為什麽不禁止自由車,行人隨意性更大,幹脆連行人也禁止了。) ②摩托車效率不高。「摩托車並不是一種高效率交通工具。據測算,單人乘坐大型公交車動態占有道路面積僅為1m2,出租車為8m2,摩托車為10m2,私家車為14m2,摩托車的人均動態占地面積僅次於私家車,但執行效率卻遠低於公交車。」 (首先這個動態占有道路面積是怎麽測算出來的,為什麽出租車才8㎡,摩托車卻要10㎡,這是多大個摩托車。其次,摩托車動態占地面積僅次於私家車,那為什麽不禁止私家車。) ③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必要性不強。隨著城市交通建設逐步完善,出行方式多樣、便利,「摩托車承擔的交通出行功能逐步減弱,更多轉向休閑娛樂功能,其管理內容也發生轉變。因此,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的角色並非不可或缺。」 (需不需要和能不能是兩碼事,被動接受安排還是主動選擇,也是兩碼事。) ④摩托車不夠環保,噪音、空氣汙染較大。「特別是國際風景旅遊城市的定位,加之我市將承辦亞運會等重要賽事,對空氣品質和交通出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摩托車燒油,汽車也燒油,摩托車有炸街的,汽車也有違法改裝炸街的。怎麽就摩托車該禁啦。) ⑤禁摩是大勢所趨。」自1985年北京率先發起「禁摩令」,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近兩百個城市實施了對摩托車或者電動自由車的專門管控措施,大多數城市管控措施日趨嚴格。「 (人家禁,你也禁,這是跟風,不是理由。)
杭州市答復的禁摩理由,沒有一條站得住腳,經得起推敲。但我們又無法回避一個客觀事實,中國大多數大城市都在執行禁摩政策,且短期內看不到松動的跡象。其實,說到底」禁摩「的真正理由無非以下幾點: ①摩托車是城市交通發展和交通管理中的選擇性放棄物件。 老百姓生活好了,不怎麽用摩托車,摩托車價格低、油耗低、稅收少,在產業發展上也是雞肋,既然如此,還不如省點事,不要了。論人均耗油量、成本,摩托車比出租車、私家車低太多了。大量的出租車、私家車,一車就只裝了一個人。但我們很多人生活好了,確實有更多人願意坐汽車。同時汽車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本身的產業規模,關聯產業規模,技術復雜度,產值,稅收、就業等等各方面都是鼓勵而非限制的。尤其現在經濟不好,各地都在主動取消汽車的限購、限行措施。這是摩托車無法享受到的待遇。 ②禁摩是中國政府懶政管理、粗暴管理,管理手段背離管理目的的一貫做法。因為這種做法省事。 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政府管理中比比皆是。不去管理手段上想辦法,出點問題就取締、消滅。所以深圳連電動自由車也要禁。管理摩托車就像管理汽車一樣,應該讓它規範,讓它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是一禁了之。我2018年去新加坡出差,新加坡的秩序井然令人印象深刻。出租車司機從不輕易變道,非十字路口掉頭的時候,司機至少要等對向兩三百米沒有車才會調頭。更令人驚訝的是,新加坡有大量馬來西亞勞工,他們被俗稱為」摩托大軍「,馬來西亞人每天騎著摩托車往返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上班、做工。人家管理得很好,很守規矩。我們是被管成了習慣,被管成了」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