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半固態電池:液態固態兩面夾擊,過渡產品艱難生存

2024-08-04汽車

作者/星空下的澱粉腸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肉桂卷

在全球新能源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正迅速提升。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源,鋰電池已廣為人知。然而,鋰電池的安全問題一直是一個難以攻克的難題。鋰電池安全事故頻發,主要原因歸咎於其使用的 易燃有機溶劑電解液 。這不僅引發了公眾對於電池安全性的擔憂,也促使產業研發向固態電池轉型。然而固態電池的多項技術壁壘難以短時間內攻破,因此便衍生出來過渡產品—— 半固態電池

鋰電池熱失控反應過程 資料來源:科技導報

半固態電池作為過渡性產品,目前的技術水平所支撐其綜合效能甚至 難以優於 液態電池,而且最致命的是,其 成本 遠高於液態電池,而技術水平又 難以接近 固態電池。兩面受到夾擊,半固態電池 處境尷尬 ,即使產業化有所加速,但其能走多遠,終究是掌握在固態電池的發展與液態電池的革新夾縫中。

一、電解液成本居高不下

半固態電池,作為液態到固態電池過渡的產物,其設計初衷是為了平滑產品叠代,逐步最佳化效能指標。然而,現實情況是,半固態電池在效能、成本和技術成熟度上 均未達到預期 ,甚至在某些方面不如傳統液態電池。電解液含量的控制問題是關鍵問題之一。

半固態電池初步設計是透過增加少量液態電解液,在固態電解質與正負極之間起到浸潤作用,避免引起電池電導率下降問題。但整體電解液含量需要控制在 5% 以下,以保證電池安全效能的提升。但目前的技術水平遠遠無法支撐5%的技術指標,如果僅使用5%的電解液含量,實際對於半固態電解質的界面問題改善 極為有限 ,電池的迴圈壽命與倍率效能依舊有很大問題。

固態電池發展路徑 資料來源:東莞證券研究所

因此目前市場上半固態電池的電解液含量多在 10%~15% 水平,距離5%的理想指標仍有很大的距離。而10%~15%的水平與目前市場量產的 高鎳矽碳液態鋰離子電池 相差不大 。此外,半固態電池除了引入了部份固態電解質外,與傳統液態電池的結構相比,基本沒有太大變化。這無疑使得半固態電池的吸重力大幅下降。

效能、指標未達到預期, 度電成本 甚至達到了液態三元電池的 2倍之多 。根據衛藍新能源為蔚來供貨的360Wh/kg電芯資訊,其度電成本約為1800元/kWh,而截至2024年7月三元電池度電成本僅為710元/kWh。根據上述資訊,業內估算,目前 全固態電池 的材料成本約為1.5~2.5元/Wh,遠高於磷酸鐵鋰與三元電池。

二、努力擠上牌桌

盡管半固態電池在效能和成本上面臨挑戰,但企業並未放棄這一技術。數據顯示,半固態電池的裝車量仍在 增長 。半固態電池今年5月份的裝車量為482.9MWh,環比增長 30.9% ;1-5月累計裝車量為1621.8MWh,配套企業為衛藍新能源。這得益於其在 安全性 方面的優勢。與傳統液態電池相比,半固態電池在工作溫區和 熱失控時間 上的表現更為出色,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半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會將工作溫區上限提升到60℃、80℃。同時半固態電池的熱失控時間比液態電池要延遲了半個小時左右,被稱為 黃金半小時

半固態電池裝車量 資料來源:汽車縱橫

盡管如此,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瘋狂降本的背景下,半固態電池試圖擠進車企供應鏈似乎是難上加難。因此半固態電池仍在尋找其更精準的 市場定位 。比如恩力動力(非上市)最先選擇進入 無人機市場 。因為無人機市場的痛點剛好可以用半固態電池的優勢彌補,其對於能量密度要求比較高。而且因為搭載電池較小,因此對於電池成本敏感度不比新能源汽車。但是半固態電池最終的目標還是是進入汽車動力電池市場。

恩力動力布局 資料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同時, 儲能 也成為半固態電池玩家重點關註的賽道。在6月浙江並網的新型儲能計畫中,其中有個采用了半固態電池的一期建設規模為100MW/200MWh的浙江龍泉磷酸鐵鋰儲能示範計畫,吸引業界關註。這也預示著半固態電池在新型儲能領域的套用前景。

作為國內動力電池領域的領軍企業,鵬輝能源近日宣布擬投資23億元,大幅加碼儲能及半固態電池業務布局。其中儲能計畫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約18億元,半固態電池計畫約5億元。

三、求生存而不是拼成本

雖然從市場投資來看,半固態電池也可以稱得上妍妍向榮。但如果對比美國固態電池三劍客Solid Power、SES、Quantum Scape,多年仍沒有商業化量產的明確資訊,讓人不禁也為國內的固態電池發展畫上一個問號。

或許市場在等待規模化降本,但現實是,半固態電池還處在 產能爬坡 階段,其是否能夠 生存 下去才是當前最主要的問題。而當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之後,才能形成產業降成本的基礎,企業也才有精力專註於降成本。

但是話又說回來,半固態電池只是固態電池發展的過渡產品,其是否能等到規模化降本的階段,還得看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展給其留出的生存空間。

註: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