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自動駕駛什麽時候才會涼涼,估計還要多久?

2020-07-23汽車

2024年,智慧汽車成為了科技領域最火的話題,甚至超過十年前的智慧型手機。同濟大學朱西產教授說,「智慧汽車是移動的手機,智慧型手機是口袋裏的汽車。」簡單來說確實如此,兩者都是智慧機器,都是新質生產力,都將顛覆人類生活,成為真正的Game Changer。

1984年,CMU,全球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Terregator,距今正好40年!

智慧汽車的技術主要分為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兩方面。智慧座艙包括智慧車機、語音控車、操作控車等,已日趨成熟。但智慧駕駛,技術難度大,敢不敢用,能不能用,要不要雷射雷達,上路表現到底哪家強,大家卻是各執一詞,爭論不已。技術狂熱派認為,端到端智駕就是未來,馬上迎來ChatGPT時刻;保守派認為,智駕就是智障,誰命硬誰用,已經搞了幾十年,再搞也就這樣子。總體呈現兩極分化。(這一幕就像是抗日戰爭前期國內出現的「速勝派」和「亡國派」。)

From 朱西產教授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很好理解,現在各車企智駕幾乎都處於L2+或L3水平,特殊情況要人接管,正在向L4水平過渡。這導致在一些無知群眾的錯誤使用或者軟體自身Bug的情況下,自然會出事故,會被輿論炒作,會出現觀點混亂的局面。但是智駕大勢,不可阻擋!

From 朱西產教授

那麽,智駕到底哪家強?咱用數據說話!

選擇三家典型車企(特斯拉、華為、小鵬)對比,其中特斯拉是電車的領頭羊也是智駕標桿,華為研發強大後來居上+傳統車企底子(只考慮采用智選車模式的問界,不考慮HI模式),小鵬(理想、蔚來不相上下)代表造車新勢力,比亞迪、小米、百度極越等的智駕車2024年才釋出,不言而喻:

數據來自於2024.04

怎麽比較?智駕主要是一個數據驅動的AI軟體,假設 工程師 能力為同等水平,在核心 演算法 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對比 數據 算力 可得到大致結果,特斯拉數據是華為的10倍,是小鵬的4倍,特斯拉算力(目標是200E FLOPS=30w張A100≈300億¥)是華為的5+倍,是小鵬的10倍。因此目前: 特斯拉>華為≈小鵬等

但由於華為算力自研(包括雲端計算平台910B和車端計算平台智慧模組MDC 610),可按需擴充追上特斯拉,結合國內豐富的駕駛場景數據,很容易形成軟體叠代升級的正迴圈,因此未來: 華為≈特斯拉>小鵬等

一點淺見,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