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搞價投的理解不了賽力斯為啥市值比傳統車企的更高,恰恰說明了他們其實不懂價值投資。
一家公司的估值,主要是由現在的財務狀況,在行業的發展地位,以及故事情緒所組成的。
一般來說你如果理解不了一家公司的市值,就是這三個裏面你的理解出現了問題。
比如寒王現在的估值,之所以可以漲到天上去,就是因為大A要有一個輝達先炒著。
你別問為什麽,因為A50裏面必須要有一個可以對標輝達的。
同理A50裏面也必須要有一個對標特斯拉的,所以賽力斯被納入了。
其實從這一點來看,上汽和廣汽就無法納入A50,因為在智慧駕駛的故事上,他們就差了賽力斯一截,上汽廣汽長安比亞迪都對標不上。
就更別提華為是有機器人技術研發的,這條路線未來的代工也是現在的一個炒作要點。
賽力斯納入A50這個事情,就是大大超出我預期的。
原本我對賽力斯的概念是:華為汽車代工+藍電自品牌(用華為那裏學來的組織力)打15-10W價位+藍電/問界出海+賽力斯未來再幫華為做一些其他的代工(比如上文提到的機器人,但說實話我覺得除非其他公司蠢到一個極端的境界,不然我覺得華為不會這麽集中資源到賽力斯身上)
但大家可以看到,我的推測就是基於我的認知體系的,我這幾年寫手機行業,更多就是集中在業務層面去理解一家公司。
但是在金融強國的背景下,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多次指數的調整都在不斷調出傳統行業的公司,挑入更多新質生產力的公司。
新的指數A500也可以看到,是一個行業分布上非常平均的指數,這些都說明上面對於股市的定位在進行調整。
這裏就出現了一個我的認知和操作的錯位,我認知裏賽力斯因為自己太弱,所以全盤由華為操盤,所以強於行業平均。
但操作上我認為,這家公司的業績不會有太大增長了,在這個節點上,我不如去買其他的(雖然我買其他的確實比賽力斯漲得好)
然而這裏就顯示了我認知上一個巨大的漏洞。
也就是資金面的思考。
當賽力斯納入指數的時候,會有很多資金盤被動的買入。
這就跟最近小米的走勢一樣,除了小米極其優秀的市值管理外——我願稱最近兩年小米的市值管理為教科書級別的。
其實也跟小米被納入大量海外中國投資基金是有關系的。
就在去年下半年成立的很多投資中國的基金裏面,基本都會把小米作為核心標的。
在這個事情上,小米和賽力斯後續的上漲,在資金面上很大的邏輯都是來自於此,它們被納入了一個「買中國就必買這家公司」的籃子裏面。
當然,小米資金面的改善是我預料到的,我一年前就在勸我的米粉朋友持有小米的股票,不要賣。
因為恒生科技裏面,小米作為制造業公司,未來發展的空間和確定性是比其他好得多的。
不過現在我感覺小米就有點太樂觀了。
因為你做多小米是因為自研芯片+北方高端制造業崛起+可能的未來入局AI行業。
其實反過來,你要看空小米,或者說黑天鵝,或者說屋子裏的大象,也完全可以因為這個。
我只能說:民族品牌要吃這口飯,你必須要承擔對應的代價。
話再說回來。
賽力斯的市值超出我的預期,說明我的認知框架還是太狹隘了,我太過於關註業務面的事情了。
在股市裏,業務,財務數據,技術,固然重要。
但是歷史的行程更加重要,是遠高於一切投資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