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我的家庭買車經驗。
說實話我不記得第一輛車為什麽買了。。。當時家庭收入大約跟你們差不多,不過我們除了信用卡、基本上沒貸款。我家出了點+老公自己出了點+老公貸款,買了起亞K3。那時我沒駕照,車就是他一個人用。話說我老公是個什麽都願意研究的人,所以車輛裏裏外外各種花銷他能清晰把握。K3用了五六年後被我賣了,下圖是老公口述、我記錄的給買主的備忘錄,有些名詞我不知道是啥。。。
第二輛車吉利繽越是我19年買的(認真算是第三輛)。17年我拿到駕照後,老公在閑魚給我淘了輛小熊貓(加上零零碎碎費用,不到2w)讓我練手,我當時很滿足——新手開舊車磕磕碰碰什麽的毫無壓力,然後我用了一年時間把一輛沒啥毛病的小熊貓開得渾身毛病。。。當我嫌棄小熊貓了、而自己終於有了小10w的存款(依舊無貸款、無孩子,別笑我),飄了,決定給自己買輛車(老公在外地工作)。老公的建議是貸款買輛20+w的車(奧迪Q3/領克)。雖然很心動,但我自己算賬(應該不準確):我上下班油費+保養+保險(新手)≈1k/月、還貸≈4-5k/月?那麽我並不配。然後我就看到了小越越,一上車就鐘情,一問價格就定情。一拍腦門堅決全款——爽就一個字。其實買的時候也是有顧慮的:繽越上市不到一年、還沒經過市場檢驗,很多人一聽說就一臉「你挺有勇氣」的表情。其實我勇氣的前提是老公能折騰,我決定買小越越後他一有空就看各種資訊和資料,了解繽越裏裏外外的保養節奏和具體計畫(花費),爛熟於心——某種程度上能降低了國產新型車的維修風險了吧。。。如果是我自己——記不得保養節奏、磕磕碰碰不檢查、4S店說什麽就是什麽,應該會直接買耐操的飛度。
其實我動心買車前,老公曾經躍躍欲試要換輛20+w的凱迪拉克,因為「客戶會根據你的車判斷你的能力」,被我堅決反對了(我就想要小型suv、不願意接手K3)。一直拖到我買了繽越,我倆偶爾換著開,然後他真香了呵呵呵呵。而隨著他的工作經驗增長,能力擺在那,也就不會想著「車輛跟自己身價掛鉤」了。
20年我辭職後,日常出門懶得開(停)車,小越越閑置的時間越來越長。有一天家裏親戚居然求購K3,我們就果斷把它賣了,小熊貓也早早就給了別的親戚耍——我們又回到了只有一輛車的狀態。
總結我家庭的用車需求。老公,工作經常去現場、甚至經常短時間內兩個城市間來來回回,手邊需要一輛隨時能用的車。我,上班的職場沒有直達的公共交通工具,本地雨季動不動就寸步難行;宅女無業之後,就無求啦,偶爾出門,坐公交車很香的(敞亮、快速、省心、省錢),急事就打車。不過我們還是有添置一輛車的計劃的——有了孩子之後。按我個人的想法就是:能不買車就不買車。
補充:我老公36、我35,目前家庭年收入:20-30w,四五線城市,無房貸無車貸備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