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環境下肯定是全球芯片荒,在這個前提下,汽車行業本身也存在兩大原因,下面我們來看看。
1.過去成功的【零庫存】,成為現在的缺陷
2020奶奶全球汽車銷量約5600萬輛,相較於2019年降低14.5%,為2014年以來最差表現。因為疫情導致車市不佳,去年汽車大廠紛紛取消芯片訂單,但車市反彈的速度遠超車廠預期,使汽車廠陷入無芯片可用的窘境。原因是車廠慣用「及時生產(Just in time,JIT)」制造策略,在裝配汽車的過程中,所需的零件只有在必需的時候,才有剛好的數量送到生產線上,使零部件的庫存趨近於零,以降低對公司的空間和財務上造成的壓力。
然而,當論及半導體生產時,恐怕是另一回事。如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IPC)首席經濟學家尚恩·杜布拉菲奇指出,半導體的產品從客戶下單到交付的周期至少需要12周。當車廠在2020年取消訂單時,芯片制造商就會將生產排期留給下一個客戶,在車廠重新有需求時,只能排在這些客戶的後面。
今年2月的美國德州大停電,多家半導體廠被迫停產,導致三星等芯片生產廠家產能受損,其中恩智浦更是軍用芯片的龍頭,加劇供應短缺。20日又傳出日本車用芯片大廠瑞薩電子發生火災,恐怕進一步限制車用芯片的供給。頻頻傳出的天災和意外,讓習慣零庫存的汽車行業,根本無從招架。
2.需求預估失準,與消費電子搶貨難
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帶起的膝上型電腦、遊戲機、手機的需求,消費電子產品蓬勃發展。如個人電腦2020年全球出貨量近3億台,相較於2019年增加11%;平板電腦2020年全球出貨量月1.6億台,較去年增加28%;即使是已經算飽和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在疫情肆虐下2020年仍保有全年出貨近13億支。
這些消費電子產品對芯片的需求,造成排擠效應,其它需要芯片的產品超額下單也是個問題。在產能已滿的情況下,車廠與消費性電子相爭產能,芯片制造商自然難以應對。
從芯片廠商角度來講,車廠不過就是另一個客戶,而且並非最大的客戶。舉個例子,所有汽車廠70%的芯片供應來自台積電,但是台積電收入只有3%來自汽車領域。所以芯片廠不會為了滿足你小客戶去得罪大客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