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理想和問界也很強勢,但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比亞迪的話,估計連一些友商都不同意啊。「如果不是比亞迪,那我那麽多經費不都浪費了?」
不過也不能怪友商反應過激,咱們直接拋開所有定語,就直接算比亞迪在國內汽車銷量中的占比。2023年1-11月,中國汽車市場乘用車累計銷量是2327萬台。
而比亞迪同期累計銷量為267.2萬輛,減去出口的20.6萬台,國內銷售為246.6萬台,這意味著比亞迪占據國內乘用車銷量的10.6%。
這是什麽概念?國內每不到10台新車就有一台是比亞迪旗下的。
如果想加定語,你完全不需要給自己疊「XX城市XX價格以上SUV銷量第一」這種厚厚的護甲。直接加一個新能源,你就會發現沒法玩了。
如果只是銷量圖個樂,到現在還解決不了盈利問題那也沒意思。但比亞迪不僅銷量高,盈利能力還賊好。以最近的23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來看,單純銷售環節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計算,其毛利率達到了22.12%,1-9月整體毛利率也來到了19.79%。而第三季度凈利潤更是104.13億元人民幣,賬面上甚至還豪橫的趴著五百多億。
與此同時,今年利潤獎金和應屆生待遇都是新高,直接跨入頂級企業待遇,可選人才從二本、普通一本、到雙一流,到現在C9、藤校搶著進,24小時12萬份簡歷也不過是一個縮影而已。
上個月第6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成為全球首家達成該成就的車企,而且離年度300萬的銷量目標也只差最後一步。而且進入12月,方程式豹豹5和仰望U8的交付都會提速。因為這兩者都屬於訂單在手,只需要產得出就能交的掉,估計5K-8K的增量應該是有的。再結合年底的一些活動,12月327272台的目標也並不算太難。
其實今年的比亞迪,在我看來已經完全步入了穩定正反饋階段了,基本盤和下限已經兜的很穩了。而且作為一家只生產純新能源的企業,比亞迪可以說是最早確定上岸的新能源車企。
既然已經上岸了,那自然就有它該有的樣子。
不同於不少連產品矩陣都尚未打造完全的車企,比亞迪現在連品牌矩陣都已經基本成型。
王朝和海洋:
覆蓋30萬以下的絕對主流市場,小型車、AB級轎車、AB級SUV等主流車型一應俱全,現在還在持續補充獵跑等細分車型,以及未來規劃中的平價MPV車型。可以說這是比亞迪的基本盤,客觀上也是國內市場的主力走量區間。
在這個區間裏,比亞迪車型齊全、風格齊全、規模化以及全產業鏈(尤其是電池)優勢,成本優勢巨大,而且逐漸形成了可靠的口碑,因而在這個區間裏,預計將長期保持優勢。
方程式豹和騰勢:
覆蓋30-50中高端市場,目前有MPV、硬派越野、獵跑和中大型SUV。
現在看方程式豹的定位更為清晰,主打硬派、強悍效能,市場覆蓋清晰明確。
而騰勢的定位就略顯尷尬了,除價格站位之外,似乎並未站穩某個細分領域,目前看智駕有一點苗頭,但先鋒和主生態席位已經被占,不是很看好,則仍需要梳理出自己獨特的特征標簽。
仰望:
百萬級超高端豪華車,目前在售U8一款,以絕對效能突破價格天花板。12月銷量預計會來到1500台左右,也就是單車型單月營收十幾個億,非常可怕。
U8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生態席位,捅破天的效能和獨一份的功能成為富人們的新寵。
而且相對於傳統豪華車,仰望的富人標簽則更加堅實。首先是仰望是百萬級豪車的知名度足夠廣,其次就是仰望的客戶群更純粹,買傳統豪車可能還要考慮下是不是出於一些目標利益,而買仰望的則是純有閑錢、不關心什麽logo不logo,喜歡就花七位數買了。
經過上述梳理,可以看到比亞迪現在的金字塔型品牌&產品矩陣已經搭建完成,正常的商業盈利模式也已經在穩定運轉。再考慮到其手握大把專利、產品經驗和隱形的新能源口碑,目前看比亞迪至少會是未來下限最高的那個。
其實這輪新能源變革,很多自主品牌都乘勢崛起,1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占比59.7%。雖然合資依靠燃油車型大面積、大振幅的降價動作吊著一口氣,但依然擋不住被自主品牌們從「大眾市場」打成了「小眾市場」。
基於這個情況,現在雖然只有比亞迪一家算得上新能源時代確定上岸的車企,但隨著自主、新能源雙替代,未來上岸的自主品牌還會越來越多。相信距離這一天的到來,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