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更新:
細心的小夥伴發現U9 跑起來的前7秒跑了1km距離(平均速度500kph+),說明這個數據圖層大機率是後來p上去。圈速是真的,但圖層是扯的。結合之前說測試節奏亂掉,很可能這次圈速並不是用來沖擊圈速的測試,可能只是一次熱身,然後真正沖擊的那次爆胎了。。 亦或者仰望的狗屎宣發團隊一如既往穩定發揮。你們選一個~
11-12更新:
一些來自於段老板新的資訊供大家參考,真偽自辨:
- 因為沒有在歐洲銷售,所以無法暫無法被紐北認定為量產車。在送出材料解決中。
- 本來勻小米的那天測試爆胎了,無法完成測試。相關問題一直沒能在紐北冬歇前解決所以最後測試用的策略很保守,所以是階段性測試。早先測試跑出比這個更快的成績。
- 車載視訊放不出的原因是因為車載視訊還需要紐北官方認證。
我說一下我看到這些資訊的看法。
第一個我覺得挺奇怪,那麽多量產車都在歐洲上市了嗎,或許是仰望和國內粉絲太著急吧,所以第一時間放出成績了。量產車邏輯上確實比原型車有更多認證工作要做。
第二個成績方面,717確實不算特別快,但大家都覺得前後等功率、鐵鋰的重量跑出717也符合預期,段老板微博說:「做出了遠遠快過7:17的圈速」,那是多少707? 紐北的10秒算不算遠遠? 超過了現在的兩次第一taycan,還是帶著鐵鋰和等功率的DEBUFF?平心而論我還是覺得如果能遠遠大於717是很難以置信的,比SU7U原型車646 甚至後續636更難以置信。量產因為需要做很多合規設計無法獲得原型車那樣巨大的前軸抓地力,U9比現在的量產第一TAYCAN TURBO GT要重200kg。無法想象他們怎麽樣逾越這個巨大的鴻溝,難道真的是四電機向量實作了更快的灣速?
第三個車載方面,小米那玩意昨天測試今天就出車載視訊了,仰望這節奏慢這麽多嗎,如果說是否量產車需要時間驗證,那車載視訊紐北為啥不讓放? 有明白人解釋一下嗎?大家需要車載了解車輛在直線、彎道的效能,以及全程動力衰減情況的效能表現。尤其是那個遠遠快過717的圈速,更是讓人好奇得不行。
總之,無論如何新能源效能車領域繞不開比亞迪這家車企,他在相當長時間可能是中國利潤、產量都最大的新能源車企,如果他不造效能車,其他家大概也造不出,因為大家認為的效能是一個有門檻的事情,跨越門檻,超越極限需要的是研發經費。今年9個月賺250億的比亞迪拿不出這個經費,那吉利汽車(今年6個月經營溢利特殊科目27億)、上汽集團(今年9個月賺69億)、長安汽車(今年9個月賺16.81億)、廣汽集團(今年9個月扣非凈利潤虧損18億)、北京汽車(今年9個月經營溢利特殊科目-7.36億)、北汽新能源(今年9個月扣非凈利潤虧損45億)、小鵬汽車(今年9個月經營溢利特殊科目-27.70億)蔚來(今年前6個月虧損100億)東風(今年9個月扣非凈利潤虧損3億)、一汽解放(今年9個月扣非凈利潤6551.70萬)更指望不上,理想、長城、賽力斯倒是能賺錢,但是他們只做SUV、MPV他們根本不搞效能車啊。
真正能提的就是小米了,小米就一款車目前,SU7,屬於運動型車,旗艦是正經效能車,小米今年上半年經營利潤119億,然後經營溢利特殊科目-18.3億,老板帶頭搞效能車,所以在效能這件事上小米投入的研發經費可能可以不輸比亞迪,比亞迪車型多會分攤,而且比亞迪不止要做車還要做電池、各種功率半導體,比亞迪要顧得東西多一些。小米這邊最高領導對效能也比較重視,反正肯定比船夫重視,船夫一邊搞車還要一邊給整個世界做新能源工業鏈。話說小米這18億是被印度人貪了還是咋了。。。
11-11:
如果是量產車,這個成績是有驚喜的,因為是拖著前後等功率電機,鐵鋰電池這些拖累完成的成績,這說明4電機多多少少在向量控制上追回了一些時間。
問題在於這是不是量產車。需要紐北官方認證。
結合最近的行銷宣發和成績,可以說比亞迪的狗屎行銷繼續穩定發揮,但比亞迪的工程團隊肯定也在賽道累計了經驗進步了調教,否則717別想跑到,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1300多匹看去高,但是前軸利用率低,實際上這車動力不會比taycan強太多,taycan有變速箱的。
迪子還有海量研發經費,未來真的值得期待,哪怕是硬核效能車迷,你在國內也只能期待小米比亞迪吉利了,其他車企有能力的沒利潤,有利潤的沒決心。迪子雖然磕磕絆絆至少還在前進。哪怕在正確的道路上喜歡跳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