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或可能得出客觀結論,繼而增加實際解決問題的機率。
汽車保有量的增幅!
交通設施的範疇當中,訊號燈屬於硬體類,讀秒器屬於軟體類。
除了訊號燈之外,比較顯性的硬體類還有路面品質與寬度,瞬時可容納更多車輛行駛以及具備更高車速機率皆與路面的這兩個指標成正比。
也就是說,路面越是寬闊平坦,瞬時經過的快速車輛就越多。
倘若在此基礎上,每逢路口必設訊號燈(數量逐漸遞增),每逢訊號燈必取消讀秒器……
又會造成與促使怎樣的情形與趨勢?
眾所周知,保障車輛行駛安全性的基礎之一是較為恒定的車速,之二是降低並列與「紮堆兒」的機率。
這些都不是透過駕駛員提升水平素養可以左右的事情,甚至絕大部份與客觀條件的聯系更密切,然而路面狀況與訊號燈數量也包括在客觀條件之中。
現如今的城市路面,特別是主幹道,修繕程度目測可辨的優渥。
但是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漲,只是增設更多的訊號燈抑或取消讀秒器這樣的治理思維與方式,究竟屬於更有效的發揮了優渥路況的實用性還是適得其反的制造了更多的矛盾?
交通出行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劃重點之一,其需求便是更為體現實用性,也就是說體現實用性本就相當於在改善民生以及更優質的服務於國計。
那麽,取消讀秒器究竟對國計民生有何實用性的助益?這個問題有待全社會集思廣益來思考並形成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