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我拿你當朋友,你放我的血吃我的流量饅頭?
其實不是小米汽車不能賣20w以下,而是一開始就這麽定,後面就再也沒有退路了,全部堵死。
比亞迪一開始不也是相對較高,留下一個市場價位的公開印象後,再透過降價給消費者一種占到便宜的感覺,從而增加銷量嗎?
前期是回本階段,所有人都知道車企賣貨的幾大過程,當所有研發成本都收回,產量和銷量都跟上的時候,一輛車的出廠成本才會逐漸降低,然後可以賣更優惠的價格。
小米慘就慘在還沒上市,市場上已經討論過幾百輪了,這樣的品牌,資訊高度透明,沒有銷售手段的操作空間,一上市只有兩個結果,要麽生要麽死,大賣和倒閉,沒有中間選項。
銷售手段的操作空間沒了,小米汽車初期的成本回收階段就沒法作妖,更大的風險是要是我即使定的低也賣得不好咋整?
雷軍一個人可以這麽賭,可小米和小米汽車要對所有股東負責,他還敢隨便搞嗎?小米引入的那些戰略資本,背後代表的勢力都不是吃素的。
一個大企業大到一定程度後,決策過程都已經不可能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小米現在騎虎難下了,到底我該定多少才合適?
也怪不得小米和雷軍,誰讓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進展得這麽快,快到讓雷總都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合資車企就已經被國產品牌按在地上摩擦了呢。
下一步,該是國產品牌巔峰對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