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區別:中國人沒錢可以不買車,美國人有錢沒錢都必須買車。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有車沒車只是60-100分的區別,就算不能開車或者錢不夠,你還可以坐公交地鐵、騎兩輪、打車、走路,該幹啥幹啥……所以車「好不好」往往比「有沒有」還重要。但美國地廣人稀的大環境和功能區集中的分布特點,決定了私家車在各種出行方式中處於絕對優勢,是生活必需品。買個菜跑10公裏都不算遠,公交、出租車指望不上,自由車出了小區就沒路可騎,基本上只能健身不能代步。摩托車?沒頂棚特殊天氣怎麽出門?沒後備廂怎麽采買吃穿用度?總之 ,沒車,你啥也幹不成,哪兒也去不了。下到剛入社會的窮小子,上到拄棍才能走的耄耋老人,不人手一輛車,你就沒有足夠的出行自由。 小賣部 ?社群菜站?不存在的(這也是美國人習慣性一次買菜買一堆囤一兩周的原因)。
你以為美國人人出門都開車=美國收入高車價低,人人都開得起車,真正的邏輯其實是沒車=沒腿。只要你有家可歸並且不住在市中心,怎麽也得買個基本能走的N手車 才能活下去。大部份中國人是上幾年班攢了錢去買車來改善生活品質,有些人即便一輩子不買車(我姨一家),照樣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生活品質也不差。所以用中國的思維看待後者,就容易得出美國人人掙錢買車都很輕松的錯誤認知。總之,美國人人有車看起來是奢侈,本質上是無奈。
購車預算被分攤
正因為幾乎每個成年人都需要一輛車,所以購車的預算會被車子的數量攤薄。 車子貴多不貴精,自然豪華車的比例就低。 對中國來說,汽車總體上還屬於改善型消費品,合全家之力買一款好車的現象比美國更普遍。像我們家(廣義的家庭),每個人的出行時間和路線都不一樣,哪怕兩個人共用一輛車也很不方便,於是只能人手一輛車。盡管總投入有15萬美元,但要分給5輛車用,所以一輛豪華車都不敢有,最貴的中配CC也才4萬美元。在中國,有多少五口之家拿著100萬預算買5台十幾萬或二十幾萬的車?直接買兩台四五十萬的不是更香嗎?換言之,美國雖然車價不貴,但因為老百姓對汽車數量的要求優先於對品質的要求,豪華車的實際門檻反而是更高的。
養車成本高
另外,2022年以後的美國車市,也只是買大排量和豪華車比較便宜,經濟車型不僅價效比差,養車修車成本也不低,車險、配件耗材、工時費都比國內高,維修周期還長。
比如我之前的老凱美瑞,右前翼子板被一輛臨牌捷豹 肇事逃逸撞了個凹坑,鈑金噴漆 花掉1000刀(自付500)還要等一周多才能取車。靠保險租了輛低兩個級別的現代Accent代步。
工時費高我能理解,畢竟美國人工比較貴,材料費也貴是為啥呢?現在開的雅閣混動 ,一個機油濾芯 12刀、一個空氣濾芯 30刀、一條輪胎220刀還不含工費(都是原廠配件且非4S價格),有的中美價格差不多,有的甚至美國更貴。
如果遇到三大件或者主被動安全的問題,只查不修就能收你一兩百刀,維修單算。不信可以自己去美國4S店官網的Service選單看報價,防火墻不會攔你。更扯的是,如果你在一家店查出問題但是嫌維修報價貴想換一家,那你還得給下一家店再交一筆診斷費,哪頭劃算還不知道呢。
再說保險,我的雅閣半年就要將近600刀,選的還是比較便宜的保險公司,而且保費隨著車齡折舊和不出險時長的降幅非常緩慢。我2012年的凱美瑞 和2021年的雅閣混動,上同樣的險種,保費只相差不到20%,這還是在後者購買價貴30%的情況下。除了油價起飛的2022年,我歷年的保險費都比油費貴。而國內同檔次的車,第一年的保費撐死了也就1000刀,不出險的話來年能便宜一兩百刀,四五年以後400刀左右就搞定了。
由於中國人有車沒車只是60-100分的區別,能不能傳三代對中國人沒那麽重要,不壞誠可貴,但車的品質和功能這種影響日常體驗的指標也同樣重要。而美國人沒車壓根兒就出不了門,由不得他們考慮別的:早上出門車啟動不了,你今天的班可能就上不成了;質保期內出點兒不大不小的毛病去4S店處理,不找售後要輛代步車 你哪兒也去不成;出了事故送修,你得做好租一周代步車(當然有保險負責)的準備……所以在美國人眼裏,如果預算不允許「能用」和「好用」兼得,必須優先顧前者。
美國韭菜香
正因為美國人的生活離不開車,美國版的車子普遍比國內「務(粗)實(糙)」得多。
1.美國市場的汽車指導價 居然每年改款都要普漲一次,一個換代周期 (5-8年)積累下來,新一代車型比上一代貴10-15%是家常便飯。2002年2.3L的雅閣,起價只要$16000,現在1.5T已經漲到$28000了。如果有款車連續兩年不漲價,都可以在廣告上吹上天了。對於這一點,美國消費者壓根不覺得奇怪:我的同事聽我說中國很多車型指導價20年不是原地踏步就是不升反降,都表示不可思議。
2.起價接近3萬刀的美規B級車或A級SUV,只要不是頂配或次頂配,你的錢絕不會花在諸如後排出風口 、泊車雷達、天窗、發動機壓力撐桿 、後座可調頭枕、副駕駛電動座椅、全液晶儀表、後視鏡折疊、軟質內飾材料 等「華而不實」的配置上。就連折疊鑰匙、門把手/後視鏡外殼噴漆、鋁合金輪轂 、獨立後轉向燈 、前排椅背儲物袋、後備箱 主開關都還可以叫做「配置」。帶毛茬兒的塑膠件、不平整的漆面、不對稱的接縫、不均勻的焊點 出現在4萬多美元以上的車上都不會失真銷量。
3.8代凱美瑞,剛出的頭兩年發動機蓋 全系都是液壓撐桿,現在反而減配成手動撐桿;11代雅閣和10代相比,腰部支撐從4向減為2向,混動按鍵換擋換回機械檔桿,取消2.0T+10AT和自適應懸掛。配置減了,價格不降反升,局地還加價,但依然不影響銷量。
4.兩萬美元以內基本買不到新車。
以上4條,中國消費者是絕不容忍的——大不了我不買你,又不是沒車不行。但美國消費者沒見過好的,早就習以為常了,畢竟再漲價再減配,該買還得買,否則你連掙錢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