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新車釋出後,雷軍攤牌了!

2024-07-27汽車

文 王偉

摘要:長征才剛剛開始

雷軍和小米汽車再一次走到了聚光燈下。

7月19日晚,2024雷軍年度演講在北京首鋼冰球館舉行,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正式釋出巔峰效能純電動車——小米 SU7 Ultra Prototype(小米SU7 Ultra原型車)。

據了解,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與小米SU7雙車同源,采用同一純電平台架構開發。該架構既可打造高品質的民用車型,也可以開發出承受超強耐久於高效能考驗的賽道級產品。

7月22日,小米汽車又在官方微博帳號上釋出的「小米 SU7 答網友問(第四十八集)」中進一步提到,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由小米汽車主導設計與開發,目前該原型車核心硬體及車身結構均由小米汽車獨立設計與開發,例如超級電機V8s采用完全自主研發,賽道級小米CTB電池包與寧德時代聯合研發,並全球首次搭載麒麟二代電池。此外,整車熱管理系統,電驅控制器,電池控制策略等,也均由小米汽車獨立設計與開發。

據說,目前小米SU7 Ultra Prototype已整裝待發,將於2024年10月正式征戰紐北。雷軍宣布,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十年之內,成為紐北最快四門電車」。這會是小米汽車在世界巔峰賽道上,和全球頂尖車企正面對決。目前紐北圈速榜上榜電車屈指可數,自2014年來,上榜純電車僅7款,僅3款為四門純電車,純電榜單前四位都是千萬級跑車。小米汽車將與這些跑車,在賽道上一較高下。

這還不算,小米第二款車也已進入測試驗證階段,預計明年上半年釋出。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它將是對標特斯拉 Mode Y 的純電 SUV。多位接近小米人士說新車和 SU7 同平台、共用一定比例的零部件。第三款車只有一些線索,有人說是增程 SUV,有人說是 SU7 改款,還有供應鏈人士推測是 20 萬元以內的更大眾化車款。

從備貨、定價,再到正式釋出,過去三年裏小米汽車遭到不少質疑、調侃。以至於雷軍在釋出會現場也參照熱梗,「蘋果造車十年都幹不成,憑啥小米三年就能幹成?」

是的,這也是很多至今難解的疑問。

一、小米汽車的野心

釋出會現場,雷軍之所以敢立下「小米汽車要在十年內成為紐北賽道最快的四門電車的」的小目標」,可能是源於目前小米汽車不錯的交付成績和技術成果。上市交付的第三個月便交付過萬,按照全年沖刺12萬輛的交付目標來看,下半年小米汽車單月交付將突破1.5萬輛,甚至2萬輛。小米SU7也有望借此,成為20萬元以上純電轎車銷冠,將Model 3挑落馬下。

這一成果讓雷軍也覺得有些超預期。雷軍透露,在今年初制定全年產能目標、向供應商訂貨時,很多人建議3萬輛,穩一點好。最終小米SU7的訂貨目標是76000輛,這在當時也是個瘋狂的目標。

但雷軍和小米汽車團隊知道,小米汽車只能拼命向前沖,畢竟從一開始造車,這就是場艱難的戰役。

在造車計畫啟動後,已經定居歐洲的李田原、順為資本合夥人胡崢楠等人,都紛紛投入到小米汽車造車行程中。過去三年多時間裏,小米汽車收到了超過38萬份簡歷,雷軍也在釋出會現場發出「英雄帖」,希望更多汽車行業人才加入到小米造車的事業當中。

人才之外,則是制造技術。雷軍指出,小米在14年前創業時走的是輕模式,根基不穩,甚至至今也還在為此補課。所以從造車開始,小米就決定要從底層核心技術出發,十倍投入,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電機、大壓鑄集群、智慧駕駛、電池包等各個核心賽道……小米全部進行了重點投入。」

甚至在電池包研發的過程中,因為太折騰,雷軍還致電過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對此表示抱歉,最終也得到曾毓群的理解。

二、走別人趟過的路

其實,「小米速度」一直讓冷眼旁觀者驚嘆。

小米 2021 年二季度啟動汽車預研,計劃在 2023 年三季度進入小批次生產階段。這意味著它們需要在兩年內完成工程分析和設計、產業化批準、模具開發、試驗驗證等一系列環節,為 2024 年一季度量產做好準備。

曾在一家大型合資車企工作的工程師稱贊小米汽車的開發速度,說他們原來整車開發通常需要四年。

小米壓縮新車開發周期的辦法之一是盡量用被市場充分驗證的方案:SU7 的外觀輪廓近似保時捷 Taycan,前大燈像邁凱倫 720S;搭載的 CTB 電池一體化技術已在特斯拉、比亞迪等車型上量產;智駕 BEV+Transformer 路線也是大多數車企的選擇;至於一體壓鑄,在特斯拉的示範下,更多車企陸續把它納入制造環節。

小米選 SU7 供應商也是類似思路,比如制軔控制器來自博世、剎車卡鉗來自布雷博、CDC 阻尼減震器來自采埃孚。一位接近小米供應商的人士評價,小米汽車選供應商時非常 「紮實」,基本只有全球化的一級供應商入選,供應鏈團隊也熟悉市場和行情,談價目標明確,「不像新手」。

在賣車上,除了價格和創始人的影響力,小米汽車也利用了手機業務的銷售渠道,即小米和龐大經銷商開設的上萬家小米之家(按需擴建),此外還有新建的直營交付中心和經銷商門店——直營 + 經銷也是被同行驗證過的。

截至 6 月 30 日,小米汽車有 87 家門店。雷軍說,到 2024 年 12 月,小米汽車會建有 220 家銷售門店。這是小鵬、理想等新勢力成立六年左右才能達到的數量。

三、豪車市場的鯰魚

6月的B+、C級轎車銷量排行榜中,小米汽車可謂是最「年輕」的品牌。雷軍曾說,「他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掛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

這些話,無論是造勢的口號,還是發自肺腑的宣言。自3月28日釋出,4分鐘大定破萬,到如今小米SU7月銷破萬,甚至超越了傳統豪華品牌奧迪A6L。小米造車就正式從傳言變為了神話。

小米汽車「一戰封神」的背後,豪車市場發生的變化功不可沒。電動化、智慧化的趨勢將傳統豪車品牌拉下神壇,大家回歸同一起跑線。

理想、華為重新定義了中大型SUV的內在價值,小米SU7也讓純電轎跑有了新的定價邏輯。加之產品卷、價格卷、流量卷,國內豪華車市場的底層需求正在發生轉移,從以往追求豪華、體面,到現在用智駕、智艙技術來重新定義高端。

基於此,小米汽車憑借零百加速2.78s、最大馬力673PS的出眾駕駛效能,以及車載HUD、人機全生態等多項智慧黑科技成功出圈。

其次,小米很懂年輕消費者,其運用「心理代償效應」平衡了年輕消費者消費意願強,但消費能力有限兩大特性。外觀上,小米SU7模仿保時捷,效能對標特斯拉Model3,定價出人意料,這就是小米「花小錢辦大事」的精明之處。

再者,小米汽車還善於抓細節,歸納總結了友商產品的優劣勢,將自身產品打造成了「集大成者」。車內搭載小米澎湃OS可以聯動眾多小米生態產品,座椅後背支持硬體生態拓展趣味性強、前座扶手內建手電筒、配套手機支架安裝孔位、雙層鍍銀的天幕和前擋風玻璃等。

時至今日,新車釋出時的行銷熱度已然褪去,「水分」被瀝幹,小米汽車用實力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四、結語

在7月19日的年度演講上,雷軍非常自豪地表示,「小米汽車首戰告捷,小米汽車終於擠上了牌桌。當然離成功還差很遠,長征才剛剛開始。」雷軍對於今年沖刺12萬輛交付非常有信心。他透露,小米汽車預計會在今年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萬輛的交付目標。

遙想三年前,雷軍宣布造車,遭遇了無數調侃;沒想到,三年過去,曾經在行業內外都被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被雷軍幹成了。如今,雷軍好像終於決定攤牌了,而電動汽車市場上,也註定會再起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