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阿勒泰遊思——一汽-大眾北疆試駕之旅散記

2024-08-10汽車

阿勒泰四季都美,夏天更多了幾分魅力。

想想看吧,單是駕車走在雪後的廣袤天地裏那「江山一籠統」的豪邁,或者看春秋時節泰加林色彩漸變的神奇,同在這澄澈的藍天白雲下,已經夠讓人的眼睛挪不開位置,更不用說這滿目翁蔥的夏——翁蔥也僅僅能夠形容這色彩的濃烈,卻遠不能形容它的豐富,的確,這裏綠的那麽豐富!像一個淘氣的孩子隨手抓了一大把綠染料,又隨手在這裏或那裏抹上一把,因力度大小、染料多少的不同,那就是夏季牧場、泰加林、雲衫與落葉松相伴的松林、黃沙中叢生的沙棘了。

乘著攬巡,從阿勒泰雪都機場到布爾津白樺林野奢營地的兩個多小時車程,就是在這個孩子的畫作裏穿行的。搭載了經典的第三代EA888發動機的硬核大五座SUV攬巡底盤那麽紮實,即使因偶爾修路「下道」也沒影響到乘坐的舒適,如果不是因為沿途的美景,完全可以讓長途飛行後的我美美地睡上一覺。

【我的阿勒泰】與「我們的阿勒泰」

這裏的夏,天長得讓人覺得時間已經停止。

盡管已經是晚上9點,外面的驕陽仍遲遲不肯落下去。在涼爽的房間裏,隨手翻開【我的阿勒泰】,是消磨時間最好的辦法吧。

這是一本似曾相識的書——如果你看過【一個人的村莊】、【科爾沁草原】、【呼蘭河傳】甚至抑或僅僅看過課本上的【社戲】就會有的感覺。那是一個生於斯、長於斯、又深深愛著生長的這塊土地的人才能寫下的文字——三者缺一不可。不信?可以對比一下那些短途旅者的作品,自然會有結論。而相比之下,「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顯得那樣決絕。

如果你曾經看著距離自己的家不足一裏之外的荒草地上憑空拔起了一座座廠房,看著一輛輛新車從這裏運往各地,30余年間看著自己的父兄輩乃至自己的同學都勞作於斯——一句話,如果你親身見證了一個地方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麽,「安慶路5號」就不僅僅是一個地址,206號門前的石頭也會有著親人的體溫。

從這些感覺而言,誰的心中沒有一個「我的阿勒泰」呢?!

天終於黑了下來,夢裏,阿勒泰下了一場東北的雪。

風車田的「滄海桑田」

如果將遠觀讓人覺得「萌萌噠」而臨近卻足以引發「巨物恐懼癥」的事物做一個排名,我想藍鯨和風力發電的風車應該是並列第一的吧。

在略顯單調的藍天白雲下,迎著刺眼的陽光,一個白色的風車已經令人震撼,更不用說它們成行、成列、成群。「風車田」,誰起的地名呢?形象,但又顯得有些兒戲,不!這不是「風車田」,而是「風車陣」!是一個個巨人排成的戰陣,葉片就是他們高昂的、驕傲的頭顱。是的,他們是自信的,也是驕傲的,仿佛睥睨著這片他們闖入的土地。這樣的戰陣會提供怎樣強大的電力?想想都讓人驚心動魄。

遠眺,是一汪平靜的湖水,腳下,是密密麻麻的、大小不一的、大多潔白色的鵝卵石,這是水流長期沖擊才能夠形成的地貌。這裏難道也曾是水流湍急的地方麽?到底是湖水、河水抑或是海水沖擊才造成這一切的呢?從地質角度而言,阿勒泰地區在億萬年前還真的是古海洋呢!那麽,這片「風車田」果真經歷過滄海桑田的變化麽?

在眾多的「油車」隊伍裏,ID.CROZZ是「少數派」,但有了這些「巨人」陪襯,它們仿佛同樣有了「世界歸根結底是我們」的那份從容。

到底是「電比油好」還是「油比電強」呢?先不用忙著下結論吧。看看這「戰陣」,也同樣看看這些鵝卵石,再想想永恒的時間。

「找轍」沖沙過程裏的小感慨

「找轍」是一句北京土語,意思是「找辦法」。這句話最初也許是一位「老司機」(或者車夫)發明的吧?只有你親自駕車透過泥濘的山路亦或是「沖沙」時才明白它是多麽的形象、貼切!

「前車後轍」,捋著軌跡走,危險程度當然大大降低,「緊過沙子慢過水」是老司機的至理名言,這「緊」細想想也有「緊跟」的意思在內吧。

純電車型嚴格來說在「沖沙」時難度更大——稍一猶豫,車輛打橫失速就很容易陷落,還好,ID.4操控效能相當棒,不僅履著車轍安然無恙,甚至在教練的驚呼中順利闖過了一小段「新路」。饒是如此,「沖沙」最好的辦法依然是「找轍」——無論「油車」還是「電車」。回望高高的沙丘,忽生感慨:為什麽有那麽多人對自己新闖入的領域如此自信,急吼吼地忙著「顛覆」呢?這樣的人,真該勸他們多來「沖沙」幾次——完全探路式地沖上幾次後,他們也許就會明白「車轍」的可貴了。

彩虹布拉克「符號」的是與非

一個地方也能「變廢為寶」麽?當然!比如「彩虹布拉克」。

這個廢棄的村莊如今已經因一部熱播電視劇大火,倒不能說此時來阿勒泰的遊客全部因它慕名而來,但作為旅遊團的「必打卡景點」,即使溫度高達33攝氏度(更別說如此幹燥!)、陽光熾烈的正午,這裏遊人依然絡繹不絕。

從距離拍攝地11公裏起,路標已經隨處可見。「巴太家」的小賣部門裏門外都是自拍或者互拍的遊人,想在「發財樹」的樹幹上留一張紀念照?即使是行動笨拙的「大媽」也不是難事,梯子早就備好了,坐在上面,撐開一把花傘或者抖一抖紗巾,嘿!

你看!在這麽個傳說與景觀都如此豐富的地方,一個廢棄的村莊能夠「起死回生」(我真的找不出什麽更貼切的詞),無非一個作品講好了故事,那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一個經典車型是不是也有可能因此再創造銷量奇跡呢?

相比那些「會講故事」的後來者,認真做產品的企業,要努力啊!

阿勒泰上空的鷹夏季牧場的牛羊及其他

阿勒泰的鷹真多!這是從7年前第一次來這裏就有的感覺。它們有時振翅向上,有時翺翔徘徊,無論哪一種姿勢,都那麽從容——從容得好像它們不僅僅是空中的王者,也是這一片廣袤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然而,這看似隨處可見的鷹,卻總是和我開著玩笑,他們總是在我忙於趕路時出現,卻在我準備拍攝時消失,直到白哈巴村的夏季牧場。

實際上,這個季節,只要開車沿著喀納斯大環線行駛,轉場的牧民村落隨處可見。對遊人而言,氈房、草地、牛羊在藍天白雲下隨手一拍都是美景。而對牧人而言,這些美景,總不過是一個個平凡日子裏的片段吧。

從容的不僅僅是天空的鷹,當然也包括這裏成群的牛羊,按部就班忙碌著的牧人——那是「坐地戶」才有的從容。低矮的欄桿早已經支好,偶爾會間雜一段鐵絲網,但這一切「隔斷設施」都有點漫不經心:牛羊們吃著青草,隨意「漫步」也許就到了隔斷之外,與行駛的車輛相向「頂個哞兒」,這時作為駕駛者你能做的只能是暫停車輛,讓它們滿足好奇心後再從容地離去。

而「體格兒」相對「秀氣」、外觀又足夠俊朗的探歌,更讓這些牛羊多看了那麽一陣子——誰說它們沒有審美意識呢?!

黑走馬與冬不拉 生活本該如此簡單

夜色再次降臨,篝火也已經燃起,這是返程前夜的歡聚,兩整天的試駕快得就像一個短暫的夢——一個朝九晚五工作日裏午休間的打盹。

「小夥不跳黑走馬,英俊瀟灑哪裏來?姑娘不跳黑走馬,愛的心房為誰開?......」伴隨著冬不拉的弦聲,身著盛裝的當地姑娘們開始跳起了歡快的「黑走馬」。

黑走馬的舞蹈與冬不拉的弦聲都是那麽簡單,但為什麽那麽動人?我想原因也同樣簡單:因為,那是真正用心生活才能得來的吧。

一個「鏡頭」與另外的故事

選擇攬境去趕返程的航班無比正確——因為臨時修道的原因,返程路況比來時復雜了許多,又因為間或遇到的道路變窄,同樣增加了超越社會車輛的難度。可以設想一下當一款車長5152mm、車寬2002mm的SUV跟在一輛電影【無人區】裏那輛草料車後的場景吧。感謝同行兄弟高超的駕駛技術,當然同樣感謝這款軸距2980mm車輛的操控性和2.5T版強勁的動力,道路稍微寬闊一些便順利超車,絕不拖泥帶水。

如果徐崢飾演的那個主角開的是攬境,就該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吧。

泰加林與賈登峪的傳說

7月29日下午5點30分,返程航班非常準時地起飛了,在仿佛正午的陽光下。

在新疆,對時間總會有「誤判」——不僅僅在於時差造成的「早」與「晚」,也因這土地的廣袤與當地人的從容帶來的「疾」與「緩」。與「內地」相比,這裏一切都是那麽舒舒展展的。

從飛機的舷窗俯視,一片片的泰加林僅僅是一塊塊的濃綠,而只有行車臨近、最好是步入其中,你才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新疆雲杉、新疆冷杉間雜著疣枝樺、歐洲山楊,無論是這個緯度、海拔的「原住民」還是「外來者」,都那麽平胡地共生著。

對於自駕愛好者而言,鐵賈公路(鐵熱克提-賈登峪)是極美的一段路線,同樣美麗的是一個傳說,關於賈登峪的傳說:賈登峪,蒙語是「賈登的房子」之意。傳說曾經的喀納斯猛獸成群,先民大受其害,而賈登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神秘獵人,不僅降服猛獸,而且經常扶危濟困。後來他老了,很久沒有訊息,當人們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裏發現他時,他已經安祥地端坐著離開了人世。而自此後,這裏便不再有猛獸的侵襲,傳說正是賈登離開前與猛獸達成了「互不侵害」的協定。

泰加林與賈登峪,都有著那麽一股當今罕見的「君子範兒」。

尾聲:

如果說在某個歷史階段,思考是危險的(想想中世紀的歐洲!),那麽至少在「卷」當頭的當下,思考是「奢侈」的——從這點而言,這次試駕之旅倒真得配得上住宿地的「野奢」二字。

對一款產品(也不僅僅是SUV,甚至不僅僅是汽車)而言,真正的「奢侈」到底是什麽呢?我想,起碼應該具備的一條,那就是「空間的奢侈」——不,您別誤會,這和軸距沒任何關系,而是指「留給思想的空間」。換而言之,或可如此形容:因足夠的實力,它不怕「貨比三家」,而就那麽從容地等著你,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思考後的決定,因為它堅信,經過比較後,你選擇的一定是它——這份「奢侈的空間」,是多少「冰箱彩電大沙發」也無法填充的。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機翼下,燈光與星光輝映的長春,到了。(腹稿於7月29日晚阿勒泰回長航班上,8月1日完稿於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