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猶記得,去年10月極越01上市時,極越CEO夏一平表示,將會在2024年實作月銷量過萬輛。
2024年上半年,極越汽車的月均銷量為450輛。
在如今,新勢力造車月銷1萬是生死線,月銷1.5萬是溫飽線,月銷兩萬是小康線的評判標準下,極越的銷量少到可以忽略,根本進不了排位席。
事實上,也就是銷量少了點。但當時夏一平說的這番話,絕非信口雌黃。
極越汽車就是之前的集度汽車,由百度與吉利各自關聯公司於2021年初共同出資創立。
後幾經調整,於2023年8月正式更名為極越,但股東沒變,股權結構反而是更擅長造車的吉利占了大頭,由之前的45%提升至現在的65%。
更重要的是,極越造車在架構上采用的是吉利大名鼎鼎的SEA浩瀚架構,在智慧輔助駕駛上則得到百度Apollo的加持。
同為車二代,就極越這條件,絕對好過北汽極狐,東風嵐圖。然而,始創快4年的極越截至目前看來,確實難以用成功為之定義。
01
極越本身的名氣雖然不大,但禁不住後面金主的實力強勁,所以一旦極越深陷困境,它所存在的問題也就被一一扒了出來。
有人說,極度換極越就是負面影響。
當集度汽車宣布更名為極越汽車,「集度ROBO-01」也變成了「極越01」。更名之前,在汽車機器人概念的加持下,集度聚集了不少的市場關註。
然而,一系列動作下來,極越未能繼承集度的前期積累,又像一張白紙一樣出現在公眾面前。
另外,在極越品牌聲量不高的前提下,極越01甫一上市,就直接殺入25萬元級的中大型SUV市場,直面Model Y、蔚來ES6、小鵬G9的競爭,當然還有姊妹車型極氪001的市場威壓。
如此,極越01就很難獲得市場關註。
當然,還有產品方面的問題。極越是特斯拉之後第二個量產純視覺智駕方案的廠商。
極越01采用了基於高畫質網路攝影機、公釐波雷達和超音波雷達等硬體組成的「純視覺」方案,標配了「ROBO Drive」智駕系統,並可免費訂閱12個月ROBO Drive Max高階智駕系統。
極越的這套東西說起來虎虎生威,但忽略了兩個關鍵點。
第一,特斯拉是特斯拉,極越是極越,二者的品牌號召力判若雲泥。
2023年,特斯拉FSD(Full-Self Driving,中文名「完全自動駕駛」)在亞太地區的普及率僅0.4%,絕大多數買特斯拉的人根本不是沖著自動駕駛方案去的。所以,更不會沖著極越01的純視覺智駕方案而下定。
第二,你有的我不想要,我想要的你又沒有。
註意一個時間節點,極越01的上市時間是2023年10月。也就說,新車在完成產能爬坡之後,真正批次交付的時間應該來到了2024年。
2024年新能源廠商們在玩什麽?
20萬元以上的車, 800V絕對是標配,而雷射雷達才是硬通貨。但這些,極越01都沒有。
上述種種,加之極越目前尚未成規模化的營運渠道,極越01看起來確實有了非常充分的不上量的理由。
但是,從去年10月份迄今,在這近10個月的時間,極越其實是有一連串自救動作的。
我們不是說它品牌不行,不該一登場就在競爭激烈的25萬元級SUV市場搶地盤嗎?
去年11月底,剛剛上市僅1個月的極越01全系車型價格直降3萬元,長續航三元鋰電池選裝包(100kWh)同步下調1萬元。
我們不是說它服務渠道單薄嗎?
4 月 3 日,極越宣布與蔚來正式達成充電網路互聯互通合作,極越將陸續接入蔚來能源在全國 312 個城市已經建設的 3,747 座充電站、21,800 根充電樁。
4 月 9 日,極越宣布與領克汽車對外服務品牌「領極聯服」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攜手打造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心的全新售後服務體系。
我們不是說它沒有800V標配嗎?
今年以來,極越一直為其第二款車極越 07的上市預熱,其中著重談到,新車基於吉利浩瀚架構研發,將提供 400V / 800V 兩種電壓平台。以此證明極越是有緊跟潮流科技的能力。
然而,這一切做了又怎樣呢?極越01還是不見起色,可見極越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沒有被挖出來。
02
要問,當初「蔚小理」為什麽能夠從數百家新勢力造車中脫穎而出?
當然有很多綜合的原因,比如資本的強力介入,比如以產品、服務等強化了品牌特質。
但有一點不可忽略,且是「蔚小理」三家的共性。那就是創始人的個人IP在互聯網經濟時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又以理想的CEO李想為最。
這個關鍵點其實也被極越CEO夏一平發現,並模仿。
從最初極越01還被叫做集度ROBO-01,並處在研發階段時,夏一平就將它拿來和小米比。
在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極越更是把展台設在了小米SU7對面。隨後,夏一平還在其個人社交平台上釋出視訊稱,極越比小米造車更快。
當極越01上市之後,夏一平又轉移靶向,明確表示,從2021年我們定義這款產品的時候,就想跟特斯拉打一仗。極越01就是要對標特斯拉Model Y。
接著,夏一平發現Model Y實在高不可攀,小米SU7竟然一炮而紅,再一次調轉槍頭,重新瞄準小米。
在小米SU7銷量攀升的期間,夏一平釋出多個視訊稱,車輛設計應該堅持原創,並批評了友商「致敬經典」「仿照保時捷」的行為。
可以想象,夏一平的言論一定會惹怒米粉。
8月6日,夏一平釋出視訊稱,近期有友商透過網路水軍無底線黑極越品牌和其本人。但貌似夏一平並不排斥這種互動,他「情緒穩定」的針對評論區出現較為密集的負面評論進行了一一回應。
其實,夏一平除了點射,還有散射。
今年6月底,夏一平透過個人社交媒體突然對賈躍亭發難。稱「沒有智駕的FF91將會被丟進時代的垃圾桶」。
事實上,我們知道,僅就獨立造車而言,賈躍亭一定強過夏一平。
賈躍亭在美國完成了獨立研發,並打通了所有的商業環節,量產了超過200萬人民幣的產品。如果夏一平失去吉利和百度的加持,他會怎樣?
結合上述所有例項,不難發現,夏一平透過碰瓷、蹭流量的方式,在努力增加個人IP在互聯網上話題量。他在試圖走李想、李斌、何小鵬走過的路。
而夏一平近期以來更密集的發聲,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性地為新車極越07的上市造勢。
日前,在極越07美學品鑒會上,夏一平稱,極越花費了3億元工程費用,將極越07車型的A柱後移了6.5厘米,以追求極致美感。
這些話極具「成功學大師」的演講風範,聽起來都有呼風喚雨的起勢。然而,這是賣產品,不是賣意識。
事實上,恰好也是這一點讓網友最擔心,羊毛總歸出在羊身上,這些費用是不是還要平攤在消費者身上?這可能並不是使用者想要的結果。A柱後移幾厘米,你夏一平認為是極致美感,使用者認為,美不美另說,安全能保證嗎?
所以,把蹭流和口嗨結合,是這一時期夏一平個人IP引流,助力新車上市的關鍵手段。
夏一平如此一番操作的指導思想是什麽?
在反思銷量低迷的原因時,夏一平表示:作為一個新的品牌、新的品類產品,當一個使用者進入極越門店,思考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我要買車,而是這是什麽品牌的時候,這就需要我們解決問題了。
是的,夏一平所有看起來似乎有些離奇的行為和缺乏事實依據的言論,其實都是為了快速加大極越品牌的傳播量。
03
夏一平這麽做,能不能救極越於水火?
可能很難。
第一,新勢力造車的草莽時代已經結束。李想、李斌們走過的路有時代的特殊性,不可復制。要知道,當紅的雷軍、余承東不是人家說了幾句話而引流成功,而是人家之前已經紅了,他們的話才被人關註。邏輯已經發生了顛倒。
第二,李想、李斌,包括何小鵬在內,在入局造車之前,都曾獨當一面開創了自己的互聯網企業,並取得了成功。他們造車,是切換賽道。
夏一平的履歷中,有菲亞特克雷斯勒亞太區智慧車聯事業部負責人,摩拜聯合創始人兼技術長等耀眼的元素。
但說到底,都不是獨立的事業開創者,直白講,真正當過老板的人和沒有當過老板的人,還是有區別的。
在此之前,威馬的沈輝與夏一平有類似經歷,威馬已經倒下了。哪咤的張勇也有類似經歷,哪咤現在每況愈下。
零跑的朱明江,1967年生人,在這個圈內,已經算是大齡創業青年了。但朱明江有5000元白手起家創立大華股份的經歷,零跑現在越來越好。
第三,極越當初定位於高端智慧汽車機器人品牌。即,智駕就是品牌標簽。
可這都2024年了,智駕功能實作了「全民普及」,成為幾乎所有車型的標配,就連小鵬的智駕標簽也在逐漸弱化,在現行的政策法規框架下,極越的智駕能力很難展現出「高人一籌」的能力。
J.D.Power釋出的2023年中國新車購買意向研究(NVI)顯示,汽車的智慧化體驗在近年來雖有上升,但其對使用者購車的影響權重僅占14%。
如此看來,極越可能很難翻身,哪怕是夏一平竭盡所能的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