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小米造車迎來新進展,曝五菱行銷高管周钘下個月加盟小米,這對公司業務發展有何助力?

2022-07-22汽車

小米造車的事情我之前的文章蠻少披露的。這篇文章我就一次說個透吧。

1.小米是真造車,把吉利給挖慘了。

前段時間理想L9的事情,有一個人指出了理想公關的洗白稿的錯漏:

理想 L9 試駕車疑似空懸斷裂,廠家稱緩沖環為「試制件」受質疑,該問題存在哪些安全風險?

很多自媒體也不知道這是誰,然後下場評論的時候要麽說前吉利汽車的工程專家胡工(包括一些抖音幾百萬上千萬的所謂抖音汽車大V),要麽就說是 某專家。

其實這個新聞本身就是牽扯出了2021年的一樁業內公案,就是坊間傳聞小米汽車花了十億薪酬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長的事情。

挖走人家院長聽起來已經很離譜了,但是實際上的情況比這個更離譜。因為這位胡大佛代表的可不是一個專家,他代表的是在吉利裏面的整個聯電幫的帶頭大哥。這裏面的故事沒有兩瓶茅台2斤花生米是絕對不能說的,我們還是從小米挖走這位胡大佛說起。

胡大佛走了之後,陸陸續續吉利原來從聯電挖走的大批專家就組團離開了吉利汽車,轉投小米。而吉利的聯電幫原本又是在吉利的軟體架構主導權鬥爭中勝利的派系,吉利浩瀚架構的主體基本都是聯電幫的搭起來的。所以說這撥人可以說是又能戰鬥又能折騰。(我不負責任的猜測,這兩年吉利的智慧座艙出的這些糟心事,和小米汽車的這波挖人很可能關系很大)。

小米汽車在21年招人說起來篩選率很高,但是薪酬相比一些廣撒網的新勢力的起步階段挖人確實不怎麽樣。可以說一開始就到了一般初創企業成熟期的薪酬標準,這裏面一部份的原因也是因為雷軍帶隊的小米背後有高人指點,直接挖走了幾家企業的整個架構的團隊,其中最吃虧的就是吉利。

從挖人的投入、精準度和效率,就能夠看出一家企業的造車意願和能走多遠。所以我們作為業內人士,很多時候有人問我某某企業的看法,第一步就是先看看圈內人的人才流動流向。只有一些低品質的瞎找的,肯定就不是好好造車的主。

小米汽車在技術領域挖人一直精準有效,很看好。

2. 五菱的行銷很多人認為是mini EV爆款,但是mini EV的爆款是一個意外,五菱行銷團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對於爆款的出現,我覺得存疑。

五菱miniEV的爆款是一個意外。這款車一開始其實是被作為老頭樂升級款在內部匯報和立項的。在一開始miniEV主要銷售目標市場是柳州為中心的五菱能掌握的地方政府的優勢區域,搶低速電動車的市場。一直到上市後第二年在盤點銷量的時候發現,大量的車被年輕人給買走了。然後才開始了年輕化包裝和開足馬力造車以及改款。

所以其實包括上汽通用五菱自己在內,很多企業也都在復盤,miniEV這個爆款到底是怎麽出現的。至少有一點可以確信,miniEV的爆款不是被制造出來的,而是被市場反向引爆的。

但是上汽通用五菱有一個優勢,就是反應很快。

所以我個人其實對於上通五行銷高管加盟小米汽車倒並沒有覺得會是多大的所謂「新進展」。因為小米也不是走經銷商模式,市場宣傳調性的角度能借鑒上通五的其實並不多。此外,上通五在媒體/自媒體這塊的經營受限於它的預算,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主要還是miniEV和以前五菱宏光的內建buff。

所以這位周钘究竟能給小米汽車帶來什麽,並不好說。或者說小米汽車其實王牌已經囊括了不少了。

3. 小米汽車目前的幾個隱患

a. 動作太慢: 第一款車 2024年初才上市,也就是最快明年下半年才能開釋出會。目前國內的電動車行業已經進入了一種病態的技術內卷。因為實在在別的領域卷不出什麽高度了,所以在雷射雷達、螢幕、芯片算力上不斷地開展軍備競賽,幹出了把雷射雷達當作加強型AEB,芯片空耗算力當前又不能提供實質的自動駕駛或高階駕駛輔助的功能等這類事情。2024年初這個行業更是內卷到進一步病態的狀態,以整合產業鏈和價效比作為傳統優勢的小米來說,能不能在這樣的環境下殺出血路以及用硬體價效比來吸引客戶眼球,其實相當存疑,畢竟上一個自稱汽車界小米的是絕大多數高管都是做汽車供應鏈出身的威馬汽車。

b. 團隊整合:小米汽車目前事實上是雙基地開局,一方面在上海有研究中心,另一方面在北京總部又有一波人。而且,小米自己的團隊也在深入的開展汽車方面的研究。目前如何把汽車行業的技術團隊與小米自己的專業團隊融合好是小米汽車的一個大問題。

c.執著的自制:小米汽車目前是拿了北京亦莊地和資源,在北京自建工廠造車(亦莊,還記得蔚來嗎?)。分兩期30萬產能工廠。上一個自己背這麽大規模債務要幹汽車的是賈躍亭。雷軍花錢比賈躍亭謹慎多了,也少走了很多彎路。但是小米汽車單獨上市之路目前看來遙遙無期,那麽2年內出車的壓力就完全卡在小米集團的現有現金流身上了。目前小米的股價和手機業務承壓非常嚴重,所以利用現有還算充裕的現金流創造汽車這個下一站未來,小米已經是憋到了最後一刻。小米目前的玩法已經是重資產的玩法了,雖然說如果幹出來可以長長久久,但是如果融資進展不好,未來幾年在汽車投入的關鍵期,如果集團現金流業務有什麽變故,很可能會壓塌整個小米集團。

小米的未來,可能會壓在融資和汽車業務獨立上市這一塊上,考慮到目前的大環境,隱患很大。所以反過來說,第一款小米汽車對於小米來說至關重要。而且我認為它不會是一款想要靠過多新技術技術方案內卷來吸引眼球的車子,小米要想辦法說服客戶,它選的高價效比技術方案是合理且超值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上通五行銷團隊的加盟,可能真的有那麽些味道在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