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汽車早餐|傳小米汽車重組組織架構;報道稱大眾汽車中國擬在集團層面裁員數百人;土耳其宣布對進口電動車采取新規定

2024-09-23汽車

國內新聞

截至9月19日全國累計收到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超107萬份

9月20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分會發文稱,自8月起,報廢更新補貼申請量增長迅速,9月補貼申請量仍保持高位,截至9月19日,全國累計收到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超107萬份。截止9月19日,全國幾乎所有省份均已出台並落實汽車置換補貼政策,單車補貼金額均較為可觀,預計將為車市帶來新一波增長動力。

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預估台風災害相關理賠金額已超1.67億元

繼台風「貝碧佳」登陸並離開上海後,台風「普拉桑」也登陸上海。記者20日獲悉,截至9月19日20時,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累計接到台風災害相關車險報案22549筆,預估理賠金額11261.6萬元,非車險累計接到報案9453筆,預估理賠金額5485.9萬元,總體預估理賠金額已超1.67億元。

9月份滬牌拍賣結果公布

9月21日,9月滬牌拍賣結果出爐。其中,個人額度合計拍賣總數4260個,參加拍賣人數41171人,中標率10.3%。最低成交價93100元,平均成交價為93255元,比上個月93959元減少了704元。最低成交價的截止時間是11:29:56第55位。

國際新聞

阿根廷總統米萊將於下周一在紐約會見馬斯克

阿根廷總統米萊的發言人曼紐爾·安多尼在當地時間9月20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米萊將於9月23日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年度會議期間會見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

土耳其宣布對進口電動車采取新規定

土耳其政府20日釋出公報,宣布對進口電動、混合動力乘用車采取新規定,將於30天內生效。公報顯示,土耳其貿易部進一步擴大對進口電動車(包括混合動力乘用車和充電乘用車)的相關限制。根據新規定,土耳其進口商必須在國內7個不同地區設立至少20個用於進口車輛售後組裝、維護和修理的授權服務站,方可獲準進口電動車。土耳其此前已經對進口電動車加征高額關稅。

座椅螺栓固定有缺陷 日本大發工業公司將召回171萬輛車

由於駕駛座和副駕駛座螺栓固定存在缺陷,日本大發工業公司日前向日本國土交通省送出了包括「Tanto」在內的15款車型的召報酬告,將召回共計171萬輛汽車。

豐田在美召回約4.2萬輛卡羅拉Cross

豐田汽車當時時間9月20日公告稱,正在對2022年6月至2024年9月期間生產的部份卡羅拉Cross混合動力汽車實施安全召回,召回涉及美國約42000輛汽車(北美約51000輛)。公告稱,在某些情況下,轉彎踩制軔踏板時,駕駛員可能會暫時感到制軔踏板過硬,導致停車距離超出預期,這會增加發生碰撞的風險。

企業新聞

小米汽車重組組織架構 聚焦端到端智駕

9月20日有媒體報道,小米汽車智慧駕駛團隊近期已經完成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原有「感知」和「規控」兩個二級部門,重組合並為「端到端演算法與功能部」,負責量產方案開發。知情人士透露稱,小米汽車的目標是年內交付端到端智駕。

上汽大眾回應南京工廠關閉:生產基地調整是必要的經營行為

針對市場上關於上汽大眾南京工廠將關閉的傳聞,上汽大眾方面表示:「基於企業戰略規劃、響應市場趨勢,企業對生產基地作出調整,是正常且必要的經營行為,這種調整不僅是對當前趨勢的積極響應,也是對未來發展的主動規劃和投資。」上汽大眾解釋稱,目前南京工廠的一切生產工作都在正常執行中,目前帕薩特全系車型產能充足,生產、銷售一切正常。只是基於市場需求和產品規劃,上汽大眾未來有很多新產品要推出,包括全新的燃油產品和新能源產品。基於全新產品型譜,生產基地也要做相應的規劃。

銷量下滑 大眾汽車中國擬在集團層面裁員數百人

有媒體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大眾汽車中國在集團層面的減員數量將達到數百人,因該公司在這個最大的市場無法止住銷量的持續下滑。不願公開身份的知情人士稱,大眾的高端品牌奧迪也在單獨裁員。大眾汽車回應彭博新聞稱,此舉是其全球範圍內降低成本努力的組成部份,但拒絕透露具體的裁員人數,該公司8月曾重申截至2026年底的節流目標。

賽力斯:擬以115億元現金收購華為技術持有的深圳引望10%股權

賽力斯釋出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公司全資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引望智慧技術有限公司10%的股權。本次交易中,標的公司10%股權合計作價為115億元。公司表示,透過本次交易,將進一步加強與華為的合作,提升公司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該交易尚需經公司股東大會批準。

訊息稱廣汽傳祺與華為合作概念車9月24日釋出,明年一季度上市

9月21日訊息,廣汽傳祺與華為聯合創新計劃的首款概念車將於9月24日正式釋出,該車將定位為大型豪華旗艦轎車,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3.0、新一代鴻蒙座艙等,計劃於2025年一季度上市交付。

文:陳萌 編輯/版式: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