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小米能夠在智慧駕駛領域超過問界麽?

2024-04-02汽車

沒有正式釋出,所以建議還是讓子彈飛一回兒。個人看法是等真車功能實際上線之後看療效,現在吵來吵去沒意義。

華為組建車BU是2012年,明確開始研發智駕是在2014年。

而2013年,百度已經開始研發智駕。2009年,長城汽車已經開始研發智駕。2006年,豐田就已經開始研發智駕。2006年,寶馬就已經開始研發智駕。其它國產車商研發智慧駕駛的時間都晚於百度。

假如「研發時間長就一定更厲害」這個論調成立,那麽現在智慧駕駛最厲害的應該是豐田寶馬。國內智慧駕駛最厲害的應該是長城汽車,而其它車商的智慧駕駛技術都比不上百度——那麽,你是否認可這個推論?

你是否認可長城汽車應該是國內智慧駕駛老大?你是否認可國產產商(除長城以外)的智慧駕駛都不如百度?如果不認可的話,那你還認同「研發時間長就更厲害」這個論據嗎?

另外,說一下CV技術,這玩意是用CPU在圖形中負責辨識目標的。而它只是預處理,並不涉及到GPU的人工智慧算力。現代大模型的自註意力矩陣轉換技術實際上把原先opencv做的事改成了自己直接用算力去做,不需要這個預處理了。如果你真的有超強算力,那麽直接用算力解析圖片呀,幹嘛還用CV研究人員?這兩者根本就是不同的兩條技術棧。類似的道理,用雷射雷達跟用網路攝影機視訊辨識也是完全不同的技術棧。如果你真的依賴CV,那麽就沒必要比什麽AI算力,如果你真的比AI算力,就沒必要拿CV的研發說事。

技術這東西,不是說你研發得越多就一定越先進,而是大家都付出很多的試錯成本,但最終,只有那個「找到正確方向」的公司才會成功。其它的方向,都會淪為「試錯成本」。

openAI不是人工智慧領域最早的玩家,但為什麽chatGPT出現之後轟動世界?因為大家突然發現它的這個方向能出成果,而與此同時,其它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發,哪怕比openAI早很多的,那部份「方向錯了」的研發工作都已經失去了價值,淪為了沈沒成本。大家只有盡快切換到正確的方向上來,才能有更好的進展。而這種時候,就相當於其它各家的研發,都歸零了,從同一個起點重新開始。

其實雷軍說過,新的基於大模型的人工智慧技術出現之後,原先的很多技術逐漸變得沒有意義(因為不是最優選擇)。小米雖然研發得晚,但同時也少走了很多彎路。切換研究方向的代價相對也沒那麽大。

最後我的觀點:其實大多數車商都不會拿問界當競對,因為他們的目標是第一梯隊車商,不太可能拿賽力斯這種二線三線產商的品牌作為對標競對。

但凡他們拿問界對標,親自跟問界比較,那都屬於自降身價,沒開始比就提前輸了,華為不下場造車的前提下,這根本沒有必要。

而智慧駕駛的最終決戰,恐怕還是要靠使用者實際的使用數據。等到哪個公司擁有最高的銷售量,最大的使用者數據基礎的時候,獲得了這些使用者的真實使用數據加持,它就最可能成為智慧駕駛領域的領先者,而這個產商,我認為極大可能「不是小米,更不是華為」。

未來智慧駕駛領域的決勝,要看銷量跟使用者使用量,而不是耍嘴皮子。我還是這個觀點,無論小米還是華為都很難成為智慧駕駛領跑者,反而另外一些產商更有可能,因為他們造得出國民神車(華為因為成本因素造不出,小米因為品牌建設的因素不願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