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雪凝
冬天,每一位在通勤路上饱受寒风摧残的打工人,大概都抱着相同心愿,缓解一天的疲惫和寒冷。人的脚踝皮肤薄、血管多、极易散热,因此脚丫子通常是全身上下最容易冰冰凉凉的地方。
当冰冷的双脚伸进冒着热气的温水中,微烫的水将温暖传递给皮肤、肌肉、血液,随着温度的升高,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速度也会加快,这份温暖沿着血管带到全身。
很多人觉得,泡脚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不但能助眠,还能治疗各种疾病。但是,泡脚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泡脚的最佳温度是多少?哪些人群不建议泡脚?
泡脚的水温不是越高越好
有一些人非常享受热水泡完脚身体发汗的感觉,甚至有人觉得,不把脚给它烫红就不能算泡脚。医学上有个名词叫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引起的慢性烫伤,如果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处理不当可能会发生溃烂。
70岁的张大爷患糖尿病十多年,他的小腿常有发凉、酸胀的感觉,有时还会发麻。他听说晚上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暖身、缓解脚部疲劳,他特意买了个泡脚盆,泡脚的时候,张大爷总觉得水不够热,多次叫老伴一次又一次地加热水。不一会儿,他的双脚肿胀发红,烫出好几个大水泡。接下来,这些伤口出现感染、溃烂、疼痛剧烈,张大爷去市中心医院就诊后,才得知自己是糖尿病足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泡脚不仅无法改善他的下肢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因为烫伤导致足趾坏死,使疼痛加重。幸而张大爷伤口处理及时,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和糖尿病足专业组负责人程远表示,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先是因糖尿病引起下肢神经、血管病变,致其脚上的感觉减退,受伤而不自知、不重视。例如张大爷在泡脚时烫出水泡。由于「糖友」的愈合能力较差,伤口发生感染,易形成溃疡;溃疡若长期不愈合,创口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最终可能会导致截肢。
泡脚时间宜短不宜长
65岁的张阿姨一到冬天就感到脚冷,便养成了睡前泡脚的习惯。这天张阿姨的女儿给她买了能加热的泡脚桶,张阿姨便想在看电视时多享受一会热水烫脚的感觉,正当张阿姨泡完脚起身时,突然感觉一阵头晕目眩,胸口也开始发闷。她试图站稳,却双腿发软,跌坐回椅子上,紧接着便心慌、出汗。虽没有严重反应,但家人放心不下,赶紧送她去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经了解,张阿姨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史,平时需要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医生解释,泡脚会导致下肢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下肢,而张阿姨患有冠心病,心脏供血本来就不足,这种情况下加重了心脑血管缺血,再加上高温和长时间泡脚导致血压波动,最终引发了这次突发状况。
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高血压临床专业组负责人黄鑫涛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泡脚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会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和体表,从而引起心脏、脑部等重要器官的缺血,容易出现头晕眼花、心慌、胸闷等症状,引起不良后果。这类患者应避免长时间、高温泡脚,建议泡脚时水温控制在37℃-40℃,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保持有人陪伴,以防意外。
除了以上两种人,泡脚会「踩雷」。还有很多人认为泡脚「加点料」,效果1+1>2,买的足浴包五花八门,说是有祛湿、滋阴暖宫、补肾等功效,每次泡脚丢进去好几包,但是泡脚可不是「卤爪」,使用不当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
泡脚需要注意什么呢?
01.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最好在饭后1小时再泡。或是晚上入睡前1小时泡脚。
02.泡脚不宜大汗淋漓。泡脚后喝杯温水补充水分。泡脚时以微微出汗为宜,千万不要大汗淋漓,尤其警惕睡前泡脚出大汗。
03.下肢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不宜泡脚。泡脚容易对下肢静脉血栓产生刺激,有可能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脱落,甚至还有可能会引发病情加重。
04.儿童泡脚时间不宜过长。儿童的皮肤比较细嫩,不宜久泡,且泡脚时间过长,足底韧带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发育形成和维持,因此儿童的泡脚时间可缩短为10分钟。
再次强调,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以及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因为这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糖尿病患者要留意水温高低,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有时候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
【来源:驻马店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