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结束的海淀区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中,精华学校的老师们与学生一同参加考试成为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其实了解精华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们学校保持多年的一个传统。通过这项举措,不仅使老师们更加了解高考测试,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让老师们更好地站在学生视角去总结分析应试策略、教学方法等,从而提供更有的放矢的指导。
「师生同考」对于精华来说绝不是「作秀」,它甚至和老师的晋级、表彰、续聘等挂钩,足以显示出学校对教学教研的重视。而这么做的结果,是打造一支出色的教师队伍,而最终受益的还是精华的学生们。
「师生同考」已成为精华的传统项目
海淀区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日前落下帷幕,当考场内来自精华全日制的学生们凝神静气地思考和答题时,在另外的考场中,他们的老师也正参加这一考试。
老师们不仅要和学生作答同样的试卷,就连考场要求也与学生们别无二致,只是多了对老师的一些特殊要求。进入考场前,老师们要将个人通讯设备关机后存放于个人物品收纳处。开考前十五分钟,他们就要按时入场并打考勤卡。未按时到场的老师,则根据考勤规定进行处理。考试开始后,老师们根据监考工作人员的提示,正确填写答题卡,粘贴条形码。考试结束后,他们要按时上交全部答题卡,如果由于个人原因推迟上交或未交答题卡,则被视为作弊。对于作弊的老师,除了要取消其本次考试成绩,学校还要按照员工手册的规定通报批评并进行处罚,同时取消该教师本年度晋级调薪的资格。
「师生同考」的场景,对于精华的老师和学生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据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教研校长曾勇志介绍,每逢高三年级的期中、期末、「一模」和「二模」这四次「大考」,学校都要求一线的教师们参加考试。他们要在同样时间限制、同样严格监考的情况下,与学生们同场竞技、相互切磋。
曾勇志表示,「师生同考」在精华已实施多年,成为学校的一种惯例。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按照学生的考试要求,另行单独组织老师参加考试。考前、考中以及考后,学校也都严格按照高规格的管理制度与判卷标准来执行,学校部分高层领导还会亲临现场进行监考。谈及学校为何如此重视这项工作,曾勇志指出,「师生同考」有利于老师们深入研究高考命题趋势,把握新高考改革风向,亲身体验试题的难度、命题角度和规律,更深入地把握考情;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在考试中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考试策略和技巧指导。
师生同考,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崔老师是今年刚入职精华的年轻老师,此次期中考试对她来说算是第一次「大考」。兴奋之余她也有些紧张,因为此次考试的评分标准不仅与学生完全一样,而且老师们的考试成绩必须在区里排进前30%才算合格。为此,她每天「见缝插针」地复习了前几年高考的真题、模拟题,甚至在上班的地铁上都要练习听力。「有时晚上准备睡觉了,突然想起来要期中考,立刻就没了睡意,爬起来再做两道题」,崔老师说。
崔老师的紧张不无道理,因为精华把这些考试作为衡量老师专业水准的重要参考之一,老师参加考试的成绩不仅会和晋级、表彰有很大关系,还会作为教师续聘的重要参考。在「师生同考」模式下,那些成绩表现优异、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奖励;而成绩表现不佳、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的教师,则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这也促使大家更加努力地提升教学能力。
虽然参加「师生同考」有些压力,但崔老师还是非常认可它的必要性。毕竟身处考场紧张的状态下通过「实地演练」,对题目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用她的话说,「知道哪些答案是混淆选项,易错点在哪,对于学生们的作答也会有一个简单的预测,这对于之后的教研和授课都非常有帮助。」
其实每位参加「师生同考」的老师们都像崔老师一样,从这些考试中收获了专业成长。在精华已从教四年多的宋老师今年是第四次参加期中考试了,他此前供职的教学机构从未有过这种形式,他认为这可能与他们无法和海淀区教研同步有关。在宋老师看来,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应试经验不同,老师长期的教学增长的是教学经验,而应试经验必须通过真实的实践、参加大考的实践总结,才能提炼出教给学生的应试技巧和方法。
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教研助理王老师也认为,「师生同考能帮助老师们拓宽视野,检视自己的不足,提升专业技能,从而用更加严格的要求来对待自己。」另一位教研助理董老师则表示,「老师参与考试,可以站在学生视角,更真切地感受学生的答题缺陷与痛点,有助于日后的教学指导与提升。作为老师,自己的功底要足够强,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教给学生。」
在曾勇志看来,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长流水」,所以「师生同考」这种教学相长的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真正达到了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研的目的,可以有效促进精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改进教研和教学,就需从考试开始。只有参加大型考试,精华的老师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试题透露出的方向和学生们在做题时遇到的问题,这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教师专业不断提高的良好环境;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同理心,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了解高考测评。考试后学校会将教研成果输出与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为精华的各科教师‘充电’,帮助他们不断更新教学水准」,曾勇志说。
师生同考,让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与崔老师一样,袁老师也是今年新加入精华的老师,她此前任教的学校也没有「师生同考」,所以此次期中考试对她来说也是第一次。虽然两个半小时的考试袁老师顺利地完成了整套试卷,但她表示,时间把控对她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毕竟考试和日常的备课不同,拥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但她认为这恰恰是「师生同考」的意义所在,因为通过实地演练,可以让自己更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题目,看到出题人考察的重难点;另外也能更好地站在学生角度去总结分析教学中的应试策略,更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对此,参加过四次「师生同考」的宋老师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这种形式有利于老师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试卷、看待问题,更容易换位思考,并督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想办法应对和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问题。
即使已连续多年参加「师生同考」,但教语文的张老师仍觉得这一形式对老师们的帮助很大。「老师参加考试,对考场节奏、时间分配有更切实的体会,以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同时这也可以检验日常教给学生的方法是否适合考场。此外,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生的应试过程,掌握学生考场的心态变化,日后能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传递正确的应试技巧,精编精练精讲教材,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正答率」,张老师说。
曾勇志对此表示,「除了每年让老师参加四次‘大考’,精华学校还通过精细的数据分析,对老师从另外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包括考察教师贡献值增加值,计算班内学生弱科分差位次,对比教师预测学生成绩与学生实际成绩的相关性,学生对老师教学的阶段性评价以及老师教学的研究水平。通过以上六方面评价,学校可以跨学科、跨班级、跨层级地去比较学生成绩,这种考核方法与选课、走班完全匹配,体现了高考改革‘注重过程评价’的要求,也体现了‘向老师要效率’这一精华办学的一贯思路。」
「师生同考」,只是精华学校重视教研工作的一个缩影。除此,他们还开展了全员教研、前沿教研、大师引领等多种形式的教研工作。由于拥有行业领先地位的教研实力,精华学校的办学也结出了丰硕「果实」——去年学校举行月考的时候,就有学校找过来,希望一块参与考试和学情分析会。精华也曾邀请一些外部学校来参加自己的开学教研,结果有数十所公立学校老师前来参加,并且认真听课做笔记,至于一些城区和学校邀请精华去做讲座或分享的就更多了┅┅这都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外界对精华教研质量的认可。而重视教研的最大价值则是让学生受益,以今年毕业生为例,共有二百六十余名精华学子高考成绩达到六百分以上,还有七十余位学生被「985」大学录取,本科录取率显著提升。多年来,精华已为清华和北大输送了数百名优秀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