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流着眼泪「控诉」父母:
你们给我用最好的,吃最好的;请最好的老师给我上钢琴课,给我报最好的辅导班;在家什么也不让我操心。
可是我一点也不开心,因为我感觉不到你们在爱我。
这段话触动了很多父母。
每个父母都在向孩子表达「爱」,但却始终无法与孩子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因为父母总是把孩子的情商、智商放在首位,而忽略了「我应该好好爱孩子」,只是披了一层「爱的外衣」在满足自己。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教育一定要「渗入爱」,才会给孩子充盈的内心和有温度的成长,它就像是生命的火焰,能照亮孩子的人生。
真正的爱并不在于父母说的话,而是父母做的事。
尤其是父母做的这三件事,既是给孩子力量,又是给孩子最低成本的爱。
看着孩子的眼睛交流
让他感觉被在乎
黑幼龙先生曾经和女儿进行了一次「心谈」式的沟通。
他当时问女儿:「你从小到大,最有挫败感的事情是什么?」
女儿的话让他震惊:「我和你讲话最有挫败感。」
他问女儿:「为什么?」
女儿告诉他:「因为我和你说话的时候,每一次你的眼睛都没有看向我。」
至此黑幼龙意识到,当我们与孩子交流时,手上在看报纸、做家务、看电视,正在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
我说的话父母都懒得听,也许我在爸妈心中一点都不重要。
我们与孩子的交流如果缺少眼睛的注视,看在孩子眼里就是忽视。
这种忽视有时候比否定更可怕,它会让孩子失去父母的关注,同时内心始终有种「父母不在乎我」的自卑感。
鲁迅说过:
「唯沉默是最高的鄙视,最高的鄙视是无言,并且连眼珠都不转过去。」
每个孩子都会从父母身上找存在感,证明有人在爱着他。
倘若父母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连眼睛都不看着他,让孩子找不到存在感,就无法感受到父母传递的亲情和关怀。
最能「俘获」孩子内心的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
父母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会在不经意间向孩子传递温柔和关爱,会让孩子的信任感更强烈。
著名教育学家内藤寿七郎先生曾接触过一个病人。
一个男孩能一口气喝掉一升的牛奶,因为牛奶过度而患上了牛奶廯。
他蹲在男孩面前问:「你喜欢喝牛奶吗?」
男孩点点头。
接着,他又柔声问:「如果不让你喝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男孩倔强地不肯低头。
内藤先生又看着男孩的眼睛说:「你可以不喝牛奶,是吗?」
本来很抗拒的男孩,在内藤先生的目光下,最终点了点头。
后来男孩不再喝牛奶,病状也慢慢好了。
一年半以后,妈妈又试图让他喝牛奶。
男孩说:「大夫说我能喝,那我才能喝。」
男孩之所以那么听内藤先生的话,是因为他在和男孩交流时,始终看着他的眼睛,内心的诚恳和注视会让孩子流露出最真实的一面,那就是「我相信你」。
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爱孩子的同时又征服了他。
就如内藤先生所说:
你想教育好孩子,先看看你给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孩子需要的爱是带着目光的注视,让孩子感觉父母在乎他,它给孩子传递的爱胜过一切语言。
因此,父母学会用眼睛发现孩子。
支持孩子「说出感受」
维护孩子的自主感
知乎上有一个女孩说: 别人眼里的我很乖,但是我只是不敢发脾气而已。
在家里,妈妈不允许她表现出半点不愉快,否则妈妈就冲她发脾气。
有一次去乡下。
她和几个伙伴去池塘里面抓鱼,不小心摔倒了,弄得一身的泥。
当时她哭着找妈妈,得到的只是责骂:
「别人都没事,怎么就你笨得和熊一样,再哭直接把你丢进去。」
当时,她只敢把哭声收到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