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赵爱霞。
秋风起,眼涩涩。一到秋天,干燥的天气,让很多孩子都 感觉眼睛干涩涩的、还很容易疲劳。
特别是近视的孩子,本来眼睛就缺乏滋养 ,课业压力又大,很容易干涩疲劳。
如今再 被秋燥一伤,状态就更差了,甚至有些孩子的视力也在下降。
经常看我文章的家长都知道,这个时候要多给孩子吃滋阴养血的食物,给眼睛添上能量,比如: 枸杞、黑芝麻、银耳等 。
但也有不少家长表示:滋阴养血没啥用,孩子眼睛依旧干涩难忍、容易疲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时候家长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湿气太重了。
诶?这夏天不是已经过去了吗,这么干燥的天气,哪来的湿气?
事实上,孩子在初秋时节,体内的湿气还是比较重的,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长夏时期的湿邪往往会在秋季继续存在 ,尤其是初秋时节,湿邪氤氲黏腻,缠绵难去。
二是秋天人们食用较多的生冷瓜果 ,这些食物容易伤湿困脾,导致体内湿邪内生。
孩子湿气重,容易 上蒙清窍 ,导致视力模糊;同时, 湿邪困阻中焦,影响气血生成和输布 ,进一步加重眼部气血不足,形成近视。
所以秋季想给孩子补眼睛, 首先不是滋阴养血,而是祛湿,只有把湿浊邪气给清除掉,孩子才能补得进去。
具体该怎么祛湿呢?
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利水祛湿的食物,比如 茯苓、冬瓜、胡萝卜、薏米 等。
除了饮食上,家长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给孩子健脾祛湿,我个人比较推荐足 三里、丰隆、阴陵泉 这三个穴位。
当然,上面这些只能作为日常手段,对于 本来就脾虚、视力也不太好的孩子,湿气往往比较重,靠这些简单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根据孩子的情况,辨证调理。
具体怎么做呢?我讲个病例,家长就知道了。
之前门诊上有个7岁的小男孩,刚查出近视两周,家长找到我的时候, 他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0.7。
刻诊: 面色萎黄、精神状态比较差、胃口不好,经常消化不良,隔几天就要拉一次肚子、舌苔厚重滑腻,脉象沉缓无力。
这种情况的孩子,是典型的 脾虚湿重 ,并且已经影响到气血的生化和运行,眼睛严重「营养不良」,所以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
像这种情况的孩子,想调理 首先就是要祛湿,然后再健脾,最后才要去考虑滋阴养血 的事情,于是我开方:
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山药、陈皮、当归、白芍、决明子、石斛等 。
(此方只针对病例中患者,中医用药一人一方,未经辨证,切勿套用)
这个方子的前五味药,是医圣张仲景的 五苓散 ,具有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的作用,可以把孩子体内的湿浊邪气排出体外,给脾胃功能恢复创造环境;
山药和陈皮 是我根据孩子的情况增加的,主要是 增强健脾和燥湿化痰的能力 ,给五芩散打辅助。
健脾祛湿完成后,就该滋阴养血和明目了。
我根据孩子的情况,在方子里加 了当归和白芍 养肝补血 ,以及 决明子、石斛 等 滋阴明目 的药,补足孩子肝肾,恢复孩子气血供应;最后再用 葛根 来 升阳解表 。
如此一来整个方子便 集健脾祛湿、滋阴明目为一体 ,很适合这个孩子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孩子用药后效果也不负众望,在第一个月的时候, 左眼视力便提高到0.7,右眼视力提高到0.8。
继续用药一个多月,再给孩子测视力的时候,他 双眼视力恢复,而且胃口变好了,脸色也红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