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女人

28岁演员从高楼一跃而下,生前顶楼徘徊3小时,死后母亲悔恨不已

2024-09-17女人

"28 岁演员高楼自杀,生前曾在顶楼逗留 3 小时,母亲深感懊悔 "

"我的离去,与其他人无关,所以不必怪罪任何一人。"

在2011年11月25日的某刻,演员尚于博在手机上敲定了这17个字,随后,他做出了从楼顶纵身一跃的决定。

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之后,这位28岁的男子最终选择了彻底终止生命。

在他离世后,人们在他手机上发现的最后17个字令人倍感心酸。

究竟是多为善的人,能够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依然心系他人?

外界看来,他事业辉煌,家庭幸福,为何正值青春的他,却选择了孤独地离世?

在他展示出的乐观外在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外人所知的过往?

选择独自离去

提到尚于博,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无论是【娘家的故事】中的沈建弘,还是【海峡往事】中的日本特工雄一,他都凭借出色的演技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他具备极高的同理心,再加上帅气的容貌,令他在每一个角色的演绎中都充满生动的情感,极具感染力。

在旁人看来,他总是那副帅气的外表、和谐的家庭以及成功的事业形象。

而当他面对观众,展现出乐观开朗的一面时,粉丝们从未想过,这样的他竟渐渐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尚于博看似坦荡的演艺生涯,实则充满了坎坷,他出演了诸多作品,却不曾广泛受到关注。

邀请他出演的导演络绎不绝,几乎把他的家门都踏破了。

他每日从清晨劳作至傍晚,然后回归休息。除了拍戏就是睡眠,高强度的工作已让他几近崩溃。

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时,不料,此时的他不仅深陷严重抑郁,还出现了人格分裂的症状。

明明已深陷困境,他却依然选择了独自承受,从未向任何人倾诉过他的痛苦。

无数次在崩溃的边缘挣扎后,2011年11月25日,尚于博在北京楼顶徘徊了三个多小时,最终还是选择了独自离去。

消息一经公布,不仅在影视界掀起了一阵风暴,也对他的家庭及其父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母亲得知尚于博的死讯

在跳楼前的最后关头,尚于博或许担心父母察觉异常,没有联系他们,而是给一位好友拨去了电话。

他在电话中对朋友表示:"我此刻在观赏景色,发现了一片非常美丽的景象。"

当时,友人听到尚于博的叙述后,并未深究,只是简单地认为他外出游玩,寻求放松。

正要问其去哪游玩,话音未落,电话那头响起了嘟嘟声。

随后,尚于博跳楼的消息传来,这位朋友简直惊得说不出话来。

尚于博的母亲毛爱珍在儿子去世后的次日清晨,得知了儿子离世的消息。

考虑到妻子承受不住丧子之痛,尚于博的父亲并未立即告知妻子这一消息。

但真相总有揭露的一刻,得知儿子去世,毛爱珍悲痛欲绝,差点站立不稳。

她万万没想到,一贯乐观的儿子竟然以这种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她百思不解,始终未能明白儿子为何会如此行事。

直至某日,她回想起一年前尚于博对自己说过的话,这才恍然领悟。

「妈,我可能得了抑郁症。」这句话,尚于博在2009年5月对毛爱珍吐露过。

回想起儿子的话,毛爱珍早已泪流满面。

当时,尚于博说完那句话后,见母亲担忧,他随即安慰母亲自己已完全无碍,让母亲不必挂心。

当听到儿子这么说,毛爱珍并未深究,因为在她看来,抑郁症不过是情绪的波动,并非大病。

她未曾料到,她自认为无碍的小病,竟一点点将尚于博带入困境。

在决定之前,尚于博还特意陪伴毛爱珍一同外出旅行。

了解儿子工作辛劳,毛爱珍特意多请了几日假,陪他游览了几个地方。

她绝没想到,那次旅行,竟成了儿子对她做最后的告别……

小时候的事

作为父母,又有谁能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呢?尤其当那孩子年仅28岁。

每当回念与儿子共度的时光,毛爱珍的心便如刀割,泪水不禁如雨落下。

为了深入理解尚于博抑郁后自杀的内在原因,毛爱珍在情绪平复后,几乎查阅了他所有的日记和社交媒体账号。

未曾料到,尚于博的这些记载,竟又一次将毛爱珍推向崩溃的边缘。

尚于博出身于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童年时期,他享受着父母的宠爱,生活充满了幸福。

回顾尚于博的童年,毛爱珍印象中的他始终乖巧、听从教导,且极为孝顺。

那一年,尚于博6岁,毛爱珍与朋友们带着孩子们一同前往游乐园嬉戏。

当时天气炎热,家长们便给孩子买了可乐解渴,所有小朋友拿到可乐后都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当毛爱珍给儿子买了可乐时,他却一直手不释杯,没有立即饮用。

当有人问起他为何不喝可乐时,尚于博的回答几乎让毛爱珍感动到泪目。

「这可乐是给妈妈留着的。」年仅六岁的尚于博如是说。

通过这件小事,不仅显现了尚于博的懂事和孝顺,也体现了他是一个心思细腻、考虑他人感受的体贴孩子。

后来,父母远赴深圳创业,全家由此背井离乡,面对的生存压力巨大。

为在深圳安身,父母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早出晚归成为了常态。

那时的尚于博正值上学年龄,因此,他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由于工作的繁重,父母每天疲倦至极,一回到家中便沉沉睡去,因此,原本和谐快乐的一家人,开始逐渐「渐行渐远」。

后来,毛爱珍在尚于博的日记中发现,他在转入新学校后其实并不快乐。

由于他是外地人,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斥,而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法时刻陪伴他。

从此以后,原本乐观开朗的尚于博逐渐变得内敛,话语稀少。

儿时的性格随他成长,那个敏感且善良的他,总是担心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

或许,这就是他后来得了抑郁症却不愿向任何人诉说心事的原因之一吧。

结语:

或者是因为对尚于博抱有愧疚,在儿子离世后,毛爱珍开始改变了她的态度。

她的儿子因抑郁症不幸离世,为了不让他人重蹈覆辙,毛爱珍开始关注抑郁症患者群体。

她还设立了基金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援助更多与尚于博同样深陷困境的人们。

尚于博28岁离世,令人痛心,同时也凸显了心理疾病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但愿未来,更多抑郁症患者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愿每个抑郁症患者都能感受到温暖与爱,早日恢复健康。

对于这个话题,您怎么看呢?

信息出自:头条百科

【儿子因抑郁症逝世九年后】,【新京报】,2020年10月10日

【演员尚于博家人成立基金会,普及抑郁症防治知识】,发布于【北方新报】,日期:2012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