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女人

事实证明,长大后还「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1件事

2025-01-01女人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小时候,孩子总爱围着妈妈转,一个劲地跟在身后「妈妈」、「妈妈」地叫唤。

可长大后,有些孩子会疏远妈妈,甚至一看见妈妈就烦,躲得远远的。

而有的孩子,却始终和妈妈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让有些妈妈深感困惑:「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那么好,而我的孩子长大后,就不跟我亲了呢?」

事实证明,长大后还「跟妈亲」的孩子,通常是妈妈做对了1件事。

01

情感账户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词——情感账户。

它是由心理学家斯蒂芬·柯维提出。

任何一段亲密关系,就像是银行「账户」。

在这个「账户」里,若「存款」多于「支出」,关系就会变得稳固;

反之,账户若「透支」,关系就会受损。

有些人会问:「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投入的‘存款’多吧?可为什么孩子还跟我关系不好呢?」

这个「情感账户」,跟我们现实中的银行账户,有很大的不同。

它不是说,你单方面为孩子花钱、付出,就是「存款」。

它指的是,你每一次爱与支持、拥抱、鼓励和陪伴,才是向账户中存入「情感存款」。

而每一次忽视、责备或忽视,都会变成「情感取钱」。

这个账户的核心逻辑在于—— 当「存款」多于「取款」时,孩子就会觉得安全、幸福,和妈妈的关系自然也会越来越亲密。

反之,如果账户长期处于「透支」状态,孩子会感到被忽视、不被理解,甚至会逐渐疏远妈妈。

另外, 情感账户的核心是「平衡」。

不是说,我们不能批评孩子。

我们可以批评,但一定要记得,「取完钱」后,一定要多「存钱」。

你只有存得足够,才能在「收」和「支」之间,达到平衡。

想要和孩子建立「情感账户」,我们就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被爱、被理解和被支持。

02

要怎么建立情感账户?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情感账户的「存款」大于「支出」?

①爱和接纳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妈妈的接纳和爱。

接纳的意思是:无论孩子的表现是否符合你的期待,你都让他们知道,「妈妈爱你,是因为你是你,而不是因为你表现得好不好。」

我们需要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或犯错时,先接纳他们的情绪,再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第一句话不要是「怎么又没考好」,而是「这次没考好,你是不是有点失望?妈妈相信,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越来越好。」

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爱意:

每天的一个拥抱、一句「妈妈为你骄傲」,甚至是静静地陪孩子玩一会儿,都会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②在关键时刻,及时「存款」

有时候,妈妈的一次及时回应,就能让孩子的情感账户瞬间「存满」。

比如,孩子生病时、考试失利时、被朋友误解时, 这些都是他们情感最脆弱的时候。

如果我们能在这些时刻,倾听并支持他,这会让孩子对我们的依赖和信任更深刻。

邻居小诺参加画画比赛,他充满了期待,最后结果不如意。一回到家,他就低着头不说话。

邻居宝妈看到他的样子,心里就有了数。

她没有指责说:「叫你平时多用点心,你不听,现在怪谁呢?」

也没有马上否认:「不就一次比赛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考试考得好就行了。」

而是蹲下来问:「看你的样子,好像心情不大好?」

小诺抬头,红着眼睛点点头,说自己没拿奖。

妈妈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耐心先听他说完。

接着又鼓励他:「妈妈知道你为了这次比赛,努力了很久,可是依然没有收获,心里肯定很难受。

这样,我们先吃点东西,然后一起想想看,要怎么改进,能让自己做得更好,好不好?」

小诺很快就从这次失败中走了出来,并且更有动力了,他说,因为妈妈「懂他」,所以他更好学了。

③避免「无意的支出」

情感账户的「支出」,往往来自一些无意的行为,比如:

●不小心忽视了孩子的需求

孩子向你分享一件事时,你随口「嗯」了一下,低头继续看手机;

●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

孩子想自己试试搭积木,却被你一句「这样不对」打断了;

●用打击式的语言伤害孩子

你无意识的口头禅「你怎么这么笨」、「别人都能做到,为什么你不行」。

这些看似是小事,却会在「情感账户」里,一点点「偷」走你和孩子的「钱」。

想要孩子长大后还与我们亲,他一想到妈妈,心里就满是温暖和爱,那我们平时,就要多在情感账户里「存钱」。

只有存了足够的「钱」,那孩子和我们的关系,才会更加牢固、稳定。

你平时在「情感账户」里,是「存钱」多,还是「取钱」多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更多精彩推荐:

孩子3个部位长得「突出」,说明有福气、智商高,占一个就偷着乐
孩子睡觉有这3个表现,说明他的智商很高,占一个就偷着乐吧
心理学:出现2个特征,孩子可能是一个「老实人」,容易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