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部分商品代的繁殖场,需要更加注重全程体况管理,才是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和成本的基础。大部分的人在妊娠饲喂中攻胎,但是盲目攻胎不会有最佳的繁殖状况,我们来看以下几种:
1、纯种攻胎。我们攻胎针对部分纯种可明显提高健仔比例,但是也需要留意品种品系差异和饲喂量,部分品种品系已经有成熟的饲喂曲线,包括全程一个饲喂量、高低高、步步高等多种饲喂模式。
2、大部分二元猪:尤其是二元初胎的妊娠母猪,后期攻胎会增加弱仔比例的同时增加死胎;随着胎次增加,可以降低弱仔比例,但是需要经过数据积累不断调整最佳饲喂曲线。
3、体况偏肥,攻胎会增加死胎和难产比例。首先,体况偏肥的母猪,后期攻胎会增加死胎和难产比例,同时造成饲料浪费,产后母猪采食量偏低,奶水差,也不利于下胎次发情和排卵,增加了生产成本。然后,体况偏瘦的母猪,还可以通过饲喂曲线进行调整,但是会增加被动淘汰比例,后备如果更新不足,会造成被动使用更差的后备猪入群,满产但是生产性能会下降。
4、妊娠后期攻胎可以增加出生重。对于纯种猪后期攻胎的确会增加出生重量,尤其是90日龄后,但是增加重量的同时,也会增加乳腺乳脂含量高,偏肥母猪泌乳性能下降。在妊娠期体况管理,饲喂量和产后精准的数据统计录入非常重要,只有通过2-3批次准确数据测定、录入和分析,才能精准调整饲喂策略。
5、如何判定需要后期提高饲喂量。
首先看产房总仔、活仔、死胎、畸形和木乃伊,然后是,整窝弱仔还是整体弱仔比例是否偏高?其次,现阶段饲喂量执行标准,历史测定背膘数据如何?以及对不同品种,不同场饲喂标准,产仔情况进行分析比对,最终综合各种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尤其是饲喂标准和营养配方,一定需要经过论证和小范围验证,扩大范围验证,最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