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女人

父母开明、宽容,他一度是别人家的孩子,为何会罹患抑郁、双相?

2024-10-16女人

本文字数约:6731 字

阅读时间约:8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开明民主,他却被诊断「重性精神病」

02、暴躁易怒、砸东西,这往往不是典型双相障碍

03、建立信任后,他说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我们接诊过大量抑郁症、双相障碍的患者,能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地找到他们的真正患病根源—— 病理性记忆

在病理性记忆中,往往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而在叠加性心理创伤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父母的粗暴教育,比如对孩子过分批评、打压,不懂得尊重孩子,甚至是打骂。

父母是无心之失,但对孩子造成了很多心理伤害,很多孩子即使长大了、成年了,想起来仍非常痛苦,甚至是愤怒。

但是,有些患者的情况是例外。

比如患者景泰,他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相对温和,算不上很严厉,有时甚至很开明。

景泰上大一时认为学校和专业不适合自己,坚持退学、重新高考。景泰父母虽然不赞同,但没跟孩子发生冲突,最后选择了尊重孩子。

即使景泰第二次高考时还是考得不理想,他们也没责备儿子。这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的。

可是,景泰还是罹患了精神心理障碍!他被多个大夫诊断为「双相障碍」,用药量一度很大,但还是无法真正康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父母明明很开明,孩子还是会得病?而且是在主流精神科大夫眼中,是「重性精神病」啊!

景泰患病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病理性记忆?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持续分享景泰接受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的过程,揭开谜底。希望能对父母、患者们有所启发。

01、父母开明民主,他却被诊断「重性精神病」

2023年,景泰和父母前来面诊时,他还是一名大四学生,在实习阶段。

景泰出生于哈尔滨,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很疼他,出生后就把他带在身边。

但他3岁后,父母工作实在太忙了,于是把他送回老家农村,由外婆带着,但每周周末会把他接回家聚一聚。

景泰上小学后离开了外婆家,但也没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希望他去更好的小学读书,就让他寄住在舅舅、舅妈家。

景泰父母这样的决定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也是非常典型的、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

古有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儿子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不惜多次搬家。景泰父母因为工作,无法频繁搬家,但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让孩子住在亲戚家。

在他们当时的认知里,这是没有问题的,很多父母也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他们没想到,景泰「寄人篱下」的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少心理伤害。

景泰回忆,他在舅舅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舅舅、舅妈还经常吵架,气氛很压抑,父母也没法经常来看他。

这6年里,景泰经常觉得自己很可怜、很孤独,不但感受不到家的温暖,甚至觉得自己连个家也没有。

在小学阶段,景泰曾经不止一次转学,每次都难以融入新班级、新集体,被部分同学排挤孤立。

他觉得班上的同学都是城里人,而自己是从农村来的,内心很自卑。为了拉近与同学的关系,他经常讨好同学,请同学吃零食。

虽然有些同学确实对他更友好了一些,但景泰一点儿都不开心,他认为自己戴上了假面具,心底里更加压抑。在小学阶段,他甚至有过自杀念头。

编辑

此图为AI生成

不过,景泰的学习成绩很好,这可以说是他唯一的自信来源。所以他在学习上很要强,很用功,要求自己必须保持成绩优秀。

上了初中后,景泰到了一所新学校,周围都是新同学,没人知道他过去的经历。他心里轻松了很多。

再加上他的学习基础好,成绩保持得不错,学习压力不大。在这个时期,他仿佛一扫过去的阴霾,对生活一度恢复了快乐和憧憬。

但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他开始多次遭受「情伤」。

初中时的景泰进入了青春期,情窦初开,喜欢上一个女生。但这个女生喜欢的是别人。景泰感到非常受挫。

他每次情绪不好的时候,总喜欢看「希特勒语录」,以此激励自己振作起来。

后来,景泰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但随着学业难度加大,学科数量增加,他已经很努力了,也只能保持中等的名次。

对于重视学习成绩的他来说,这是个挺大的打击。他很焦虑,不懂得怎么解决,继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比如考试焦虑,一到大考就容易掉链子。

高考的时候,景泰发挥失常了,只考上了二本。景泰很难过,但还是去上了大学,还当了班长、参加社团,希望重新开启新的阶段。

可是,他的积极踊跃并没有帮他度过这个坎儿。他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心里很烦躁,学习也出了问题,期末考试挂了好几科。

景泰对自己很不满意,对所读的学校和专业更不满意,情绪非常低迷,整天躲在宿舍里打游戏。

他父母很着急,景泰也知道自己不能这么萎靡下去,他提出退学、复读,重新参加高考。他的父母也同意了。

在复读的第一学期,景泰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对班里的一位女生有好感,希望亲近她,甚至想过谈恋爱。

但没多久,两人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后来有一次重要考试景泰又考得不好,他的情绪开始剧烈波动。

他变得沉默寡言,面对父母也不爱说话,吃得少,严重失眠,经常一人晚上出去溜达。

父母关心他,但他很烦躁,甚至崩溃大哭,还说不想上学了。他的父母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出问题了,给景泰找了心理老师,但没啥作用。

父母又带景泰到三甲医院精神科就诊,景泰被诊断为抑郁症,大夫开了抗抑郁药和镇静安眠药,还进行了针刀减压疗法。

景泰的症状有所好转,情绪平稳了一些,但是仍无法上学,只能在家学习。

景泰的父母说起儿子休学的那段日子,仿佛轻描淡写,几句话带过,但其实不难想象,他们当时心里是多么焦虑、难熬!

他们担心儿子好不容易复读一年,最后却错失高考;更担心儿子一直逃避现实,在家越待越久。

他们趁景泰情绪相对比较稳定的时候,鼓励他参加一次考前训练。景泰鼓起勇气去考了,但是又考砸了,连最擅长的科目都很低分。

景泰更加认定自己的未来没希望了,他非常焦躁,但有时候又整个人木木的,不说话、不动弹,病情更加严重。

父母马上带他找更好的大夫,这一次,景泰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开始服用喹硫平。

服药后,景泰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在家大发脾气。 他的主管大夫得知后,加大了喹硫平的用量,还加了一种安定类药物。

但服药2天后,景泰还是毫无好转。他父母实在没办法了,听从主管医师的建议,送孩子住院治疗。

景泰出院后,情绪有所好转,还如期参加了高考,还好考上了二本线。

那个时候,景泰已经几个月没上学了,在家的学习也是断断续续,病情波动很严重。这个成绩虽然看起来比第一次没有进步,但其实非常不容易!

他一度以为自己再也没法参加高考了,没法上大学了!所以,高考成绩公布时,景泰如释重负,甚至激动得哭了!

但过了一关,还有一关。景泰又遭遇了情感挫折。

高考结束后,景泰跟复读时喜欢的女生联系上了,并向女生表白。女生没有拒绝,还跟他一起看了电影。

可以想象,景泰心里有多高兴,爱情要开花了!但后来,景泰多次看到这位女生跟别的男生一起出去玩,他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他又开始心情低沉,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还在家砸东西、发脾气,可发泄一通之后又非常后悔、低落。

在这之后2年里,景泰坚持复诊,用药量有所增加,但总算稳定了下来。虽然有过情绪波动,但也能比较好地调整过来。

他还参加了学生会,报名到山区里支教。如果别人不知道他是患者,反而会认为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到了大二,「情伤」又来了。

景泰与大学里的一位女生互生好感,女生甚至答应了跟他在一起。可是,仿佛是「历史重演」,景泰又看到女友跟另一个追她的男生单独散步、聊天。

景泰非常愤怒,虽然女生跟他解释了原因,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被「背叛」了。后来女生提出了分手,景泰冲动地去找那个男生,狠狠地揍了他2拳。

这次事件后,景泰的病情又波动了。他变得急躁、容易生气,还感觉头颅周围的神经在跳动,脑子里乱糟糟的,经常心慌、胸闷、出冷汗,甚至莫名其妙地大哭。

他在家里也不说话,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有时还语无伦次,父母根本听不懂他说什么,只能干着急。

幸好,景泰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加重了,他主动提出看医生。精神科大夫把喹硫平的用量加大到每天服用500mg,服药后,景泰有所好转。

2年后,大约2022年年底,景泰在实习认识了一名女生,两人聊得非常投机。景泰又心动了,但他了解后发现原来对方已经有男朋友了。

这次情感受挫,再加上他想考研,压力较大,他的情绪又变得低落、焦虑,药量又增加了一点。

而且, 景泰这次出现了类似的「妄想」症状,他总是感到恐慌,总怀疑饭菜里的猪肉可能是人肉,还要求妈妈跟他一起去另一座城市生活。

有一晚,景泰又要求母亲立刻跟他一起搬家,母亲只好哄着他,说明天再从长计议。

但景泰还是平静不下来,还说要拿东西防身,甚至打电话报了警。警察来了后对他问话,再加上药效上来了,他才平静下来。

从这件事情后,景泰一直情绪低落,精神内耗,总忍不住回想过去的事。他知道这没有意义,但又控制不了自己。

2023年年初,景泰再次住院治疗,接受了多次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病情有所缓解。

这时候,他每天服用的喹硫平已高达800mg,还有其它精神科药物。

虽然他当时没有自杀倾向,能维持基本的实习,但每天下午都会情绪低落、烦躁,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会谈恋爱,怎么做也做不好。

02、暴躁易怒、砸东西,这往往不是典型双相障碍

经过那么多年的求医经历,景泰和父母都意识到:

虽然精神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能帮助他稳定病情,降低出现悲剧的风险,但无法让他真正康复,成为一个理性积极、心身健康的人。

他和父母都知道,所谓的服药后稳定只是暂时的,只要一遇到比较大的困难,甚至是别人看来很小的挫折,尤其是情感方面的,景泰就会病情加重。

难道每次加重就靠加药、接受电休克治疗来解决吗?这显然治标不治本。

所以,景泰和父母经过了解后,决定找我们就诊,希望从心理根源上解决问题,实现减药停药。

景泰的父母还很关心诊断的问题。他们从医生朋友口中得知,双相障碍是「重性精神病」,很难治好,甚至会遗传。

这个信息对他们来说就像晴天霹雳!他们很想知道,孩子罹患的真的是双相障碍吗?真的难以康复吗?

虽然景泰被不止一个大夫诊断为双相障碍,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很想听到否定的答案!

我对景泰和父母经过详细的面诊后,给出了让他们感到有希望的答案。当然,这不是出于刻意迎合,而是深入到心理根源上的分析和诊断。

根据景泰和他父母的叙述,我认为景泰罹患的不是典型的双相障碍。他从没有过狂妄自大、兴奋亢奋、精力充沛的轻躁狂/躁狂发作。

他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很可能是多次出现过烦躁不安、暴躁易怒、甚至在家砸东西的症状,而很多精神科大夫认为这也是轻躁狂/躁狂发作。

但对此我们并不认可。

从心理根源上看,这很明显是景泰从小到大经历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积累了很多愤怒、痛苦等负性情绪。

当他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时,便出现了情绪大爆发,显得非常激动、狂怒,甚至歇斯底里,这其实是激越状态。

如果按照主流精神科的诊断标准,我认为,更符合景泰的诊断是: 抑郁症伴激越状态 偏执型人格改变(非常敏感多疑) 学习障碍(有考试焦虑,学习效率低下等)

而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景泰的主要病因,是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成长时期和情感方面的心理创伤。

所以,他符合病因学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从他们的叙述来看, 景泰父母对儿子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施加高压,在有些事情上甚至很开明、民主。

但他们也没有意识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以为教育孩子就是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资源、保持身体健康就行了。

他们两次把孩子送出去住,有部分原因是现实困难。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严重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很渴望在父母身边长大。

虽然景泰父母不是故意伤害孩子,但客观上,也对景泰造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景泰那么重视恋情,又不懂得如何处理,多次受挫,这跟这段成长经历是有关的。

在面诊最后, 我建议景泰父母一定要醒悟,懂得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有意识地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

而且,景泰父母要懂得发现、总结孩子的「情绪敏感点」,与孩子相处时,要有意识地避开,减少孩子的情绪波动。

景泰及父母对我的分析非常认可,面诊结束没多久,他们就提出了接受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的请求。

景泰及父母的求治意愿都非常强,尤其是父母对我们的信任度很高,最后,我们也决定收治。

03、建立信任后,他说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在排队等待了大约半年后,景泰和父母前来接受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先由我对他们进行 「高维度认知行为治疗」 「高维度家庭治疗」

这跟主流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有很大区别。

我要了解景泰最近的病情和想法,要引导他们更深入、从更高的维度理解精神心理障碍的形成,还要解释病理性记忆修复的原理等等。

景泰父母告诉我,找我面诊后,在这半年来,景泰的情绪有好转,情绪波动的次数有所减少。

而且,他正式毕业了,父母协助他在家附近找到了工作。他每天骑单车上下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有利于他放松头脑,更加专注地工作。

不过,景泰在工作单位也遇到一些困扰。

有些同事热心地给他介绍女朋友,但景泰多次受挫,至今仍心有余悸。他不敢再尝试另一段恋情。

很明显,景泰在情感上多次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已经在恋爱方面出现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了。

如果要深入而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深入到他的内隐记忆层面修复「情伤」。

我还跟景泰、他的父母深入介绍了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包括内隐记忆层面、外显记忆层面、病理性记忆、记忆再巩固等等。

这不但能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精神心理症状是怎么来的,还能让他们增加康复信心,不要再以为「重性精神病」无法治愈。

系统化、精准化临床心理干预技术像在「灵魂上开刀」,能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找到症状背后的具体心理根源,高效化、精准化地修复,症状往往能快速缓解。

在上面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景泰遇到挫折、困难时,容易压抑自己的感受。我引导他要及时、正确地释放负性情绪,比如大哭一场,这样反而有利于冷静下来。

当时的景泰虽然情绪表面上看起来是比较稳定,但认知上是比较悲观、消极的。

他觉得自己从小就很不幸,长大了也不被人喜欢,工作也很平淡,这跟他小时候憧憬的生活完全不同。他总是忍不住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这样了。

其实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当时景泰对我们的信任度还是不够高的。他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前来求治,但康复信心不足。

我跟景泰说, 虽然他无法改变过去的经历,但他才20出头,还拥有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编辑

此图为AI生成

比如,他在感情上还有很多选择权,甚至能通过选择婚姻对象,对未来的人生轨迹产生深远的影响。

只不过,他在情感上遭受了不少心理创伤,将这些心理创伤修复后,他才能更理性地选择自己的婚姻。

至于职业和工作,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了。我大学本科毕业时的「赛道」,就跟现在的有很大不同。

我希望景泰要恢复灵活开放的心态,他的未来远远还没确定下来,尤其是「人生赛道」。等他真正走向康复时,我会跟他一起进行人生规划,供他参考。

经过前期的多次接触,我感受到景泰愿意说出更多想法了。他本来话很少,主要是听我说。但后来,他主动说起了一些令他痛苦的回忆,包括那次报警。

上面曾经说过,在2022年年底,有一天晚上景泰出现极度的不安全感、恐惧、发慌,要求母亲跟自己一起搬走。

母亲当然不同意,但也只能耐心地哄着。景泰变得越来越不安,竟然报警了,说自己的处境很不安全。

其实在报警之前,他还作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 他突然变得非常愤怒、激动,冲进家里的厨房,拿起一把菜刀,说要保护自己和母亲,与父亲隔离开来。

他打电话报警的时候,还说父亲可能会伤害自己,让民警赶紧前来。

后来景泰平静下来之后,他也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可理喻,想不起当时的心理活动过程。他很自责:父母都很爱我,怎么会伤害我呢?

他的父母也感到很不解,说当时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他们也没说啥,怎么孩子突然就一反常态了呢?

我向他们分析,根据临床心理干预经验,这有可能是父亲当时无意中激活了景泰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令他感到愤怒、恐惧。

如果再往前追溯,有可能景泰父亲以往曾对儿子造成过叠加性心理创伤,景泰在内心深处对父亲并不信任。

至于这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到底是什么,我当时也无法确定真正的原因,只能交给创伤修复师Lucy,深入到景泰的内隐记忆层去寻找。

而且, 我认为景泰当时的症状更接近于「惊恐发作」,极端地恐惧、焦虑,担心可怕的事情会发生。

很快,我对景泰进行了2次催眠感受性测试。他的感受性中等偏高,不算特别理想,但接受催眠时情绪比较稳定,专注度较高,这是好事。

在把他转给Lucy之前,我再次叮嘱他,Lucy的风格比较直接、一针见血,都这是为了帮助他加快康复速度,他要保持理性,好好配合。

他对Lucy的信任度越高,就越容易达到更深的催眠深度,更容易进入他的内隐记忆层面,精准化找到并修复主要的病理性记忆;他的认知提升就会越快,撤药、停药也越早实现。

我还向景泰介绍了创伤修复师Lucy的背景与经历,解释她为什么能创造如此高效、深入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取得「神奇」的效果。

对我的这些话,景泰都答应得很好。但从后来他的一些表现来看,他还是花了一段时间,才愿意放下戒备,真正地信任Lucy。

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那次突然激动,对父亲拿起菜刀,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叠加性心理创伤?下一篇案例文章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