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女人

从六经开阖枢角度辨治糖尿病

2024-09-13女人
糖尿病,这一隐匿而持久的健康挑战,犹如体内的一场慢性风暴,其核心在于胰岛素的供需失衡与利用障碍,导致血糖之河泛滥成灾,标志着高血糖这一不祥之兆的降临。其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如同身体的无声呐喊,多饮以解渴,多尿以排糖,多食却难填饥饿之腹,体重却悄然下滑,警示着身体内部的微妙失衡。
病程迁延,犹如时间的利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眼、肾、神经、心脏与血管等生命之基,使之逐渐丧失往日活力,甚至步入衰竭的深渊。更甚者,急性代谢紊乱如同狂风骤雨,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尽管1、2型糖尿病尚无法根除,但现代医学之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通过精细的饮食调控、精准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补充治疗,如同精心调配的雨露,滋养着受损的机体,让糖尿病的管理与控制成为可能。
治疗之路,非独木桥也,而是综合施策的广阔天地。糖尿病教育如灯塔,照亮患者认知的盲区;医学营养治疗似精细园艺,调整着生命的土壤;运动治疗则如春风化雨,激发身体的自愈潜能;药物治疗与血糖监测,双剑合璧,精准打击高血糖的嚣张气焰。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稳定病情,防范急性风暴,阻击慢性侵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构建全方位、个性化的糖尿病管理体系,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生活的舞台上,以更加健康、自信的姿态绽放光彩。
至于中医视角,虽无糖尿病之名,却以消渴病论之,其治疗智慧深邃而精妙。上消清肺润燥,犹如清泉洗涤肺热;中消或清胃降火,或益气健脾,如同调理中土,恢复生机;下消则滋阴固肾或阴阳并补,宛若调和阴阳,重铸生命之基。然临证之际,笔者更青睐从六经病及开阖枢之机理深入剖析,往往能独辟蹊径,收获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案例佐证,疗效确凿,彰显中医智慧之深邃与灵活。

王某,这位年届五旬的男性患者,于壬寅年立夏之日踏入诊室,彼时岁木亢盛,少阳相火凌驾天际,春风虽和煦,然木旺生火,内环境微妙的平衡似乎已悄然偏移。其体质背景深植于庚戌之年的金气过剩,寒水司天与湿土在泉的交织,为其日后罹患消渴之症埋下了伏笔。终之气,湿土再袭,与体内寒湿相互感应,暗流涌动。


近二月余,王某饱受口干欲裂、饮水不解、尿量频多之苦,体重骤减十公斤,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疾,却无多食善饥之常症伴随,亦无并发之麻木、泡沫尿、视物不清等象,实乃消渴之中少见之变异。血检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高悬,如同晴空霹雳,宣告了2型糖尿病的侵袭。虽曾尝试饮食调控,却难敌病魔侵扰,成效寥寥。

一周前,医家以参芪降糖片温润调补,格列美脲与瑞格列奈双剑合璧,力求平抑血糖之乱。药下稍安,口干、多饮略减,尿频之症亦趋和缓,然血糖之波动仍如波涛汹涌,未得全然驯服。

细查之下,尿常规中尿比重偏高,葡萄糖显阳,草酸钙结晶密布,预示体内代谢之乱象;生化检验葡萄糖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高值,揭示了血糖控制的严峻挑战;腹部彩超则揭示出肝硬化可能之阴影,胆囊结石、脾大等象,更添病情之复杂。乙肝检测之阳性结果,宛如暗流中的礁石,提示潜在感染之隐忧。

幸而,其余诸项检查尚能维持防线,未见全面失守。王某此来,是为求得一剂更全面的治疗良方,以期重归健康之途。医者仁心,当细辨病因,调和阴阳,以自然之法,还患者以清朗乾坤。

患者初诊时,神志清晰,精神尚佳,然口干如焚,频饮不解其渴,尿量亦多,虽未现多食易饥之症,但肠鸣音显,反映体内水液代谢失衡。舌象淡红而苔白腻,似覆薄霜,水滑之象,脉沉细中右关滑,犹如冬日溪流,寒而带涩,中医辨证归属消渴之太阴证类,西医则明确为2型糖尿病伴肝炎后肝硬化、胆囊结石之复杂病情。
治疗秉持「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之则,首用苓桂术甘汤,犹如春日暖阳,融冰化雪,茯苓如甘霖润物,桂枝似春风化雨,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运太阴、化水饮之效。二诊时,患者症状初显缓解,但视物略感模糊,舌象苔白厚腻,水滑依旧,显虚寒之象益甚。故改弦更张,以桂附理中汤加味,炮天雄、党参、肉桂等温阳散寒,干姜、生半夏等辛开苦降,旨在温少阴、补火暖土,使寒湿得运,水饮渐消。
三诊之际,患者诸症大减,水饮外化之势明显,然太阴运化尚需巩固,少阴之温亦应持续。于是方选苓桂术甘汤合理中汤,两剂合璧,增强健脾温阳、化饮利水之功,炮姜、党参加入,更添温中散寒之力。四诊之时,患者几近康复,肠鸣渐息,视物清晰,舌淡红苔薄白,水滑稍减,脉沉细滑中带稳,显见太阴已得运,水饮渐归正途。续以苓桂术甘汤巩固疗效,七剂缓缓图之,终使水邪尽除,机体复归和谐。
住院期间,血糖调控平稳,餐后虽有波动,但整体向好。出院后,门诊精心调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回归正常范围,且能长期保持,停药年余而血糖依旧稳定,实乃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调理之佳话。

患者乃中年男性,其主诉「口干欲饮无度,尿量频多且量多,体重骤减,历时两月有余」,此情此景,四诊合参之下,恰与中医典籍所载之「消渴」病症相吻合,且辨证归属「太阴证」范畴。此君生于岁金过旺之年,肝木受抑,难以疏达,致土湿内生,寒湿之体根深蒂固。加之平素饮食无度,戕害脾胃这一后天之本,水液代谢失衡,太阴脾土运化失司,终成此疾。

病之根源深植太阴,其本质在于太阴里虚,运化无力,而表象则为水饮内蓄,泛滥成灾。病机微妙,乃太阴失职,寒饮积滞,中焦气机受阻,犹如冬日寒潭,冰封水滞。治疗之道,贵在标本同治,正如仲景先师所训:「痰饮之疾,当以温药缓缓图之。」太阴湿土,易生寒化湿化之变,故治疗策略多从温化寒湿,恢复脾土本元入手。

方选苓桂术甘汤,此方精妙,专为运太阴、化水饮而设。【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均有记载,其效显著。方中茯苓为君,甘淡性平,如春雨润物,健脾渗湿,消痰饮于无形;桂枝为臣,辛温而通,如春日暖阳,化气行水,平冲降逆,与茯苓相辅相成,共奏温阳利水之妙。白术为佐,苦温燥湿,健脾强运,与茯苓联手,健脾治水之力倍增。炙甘草为使,甘温益脾,调和诸药,既助药力,又固中土,使水饮得以从小便而去,而不伤正气。全方配伍严谨,温而不烈,利而不伤,标本兼治,实为治疗太阴水饮内停中焦之典范。

二诊时,考虑太阴得运,水饮得化,虚寒渐显,治疗思路调整为运太阴、温少阴、补火暖土、温运寒湿,处方调整为桂附理中汤加味。桂附理中汤由理中丸合桂枝、附子而成,亦可看成附子理中丸合桂枝而成。理中丸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第386条曰:「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396条曰:「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附子理中汤见于【景岳全书】,「太阴即病,自利不渴,阴寒腹痛,短气咳嗽,霍乱呕吐,饮食难化,胸膈噎塞,或疟疾瘴气瘟疫,中气虚损,久不能愈,或中虚生痰等证……中气虚寒,腹痛甚者。又或入房腹痛,手足厥冷,或食冷犯寒等证。」桂附理中汤温运太阴、补火暖土、温化寒湿之力更强。

三诊时,患者水饮之象明显,考虑服药后,少阴得温,太阴得运,寒饮外化,此时当继续以温药和之,以求多去体内水湿之邪,处方调整为苓桂术甘汤合理中汤,以运太阴、化水饮。

四诊时,调整为苓桂术甘汤继续运太阴、化水饮。出院改用理中丸以求缓缓图治。

经过治疗,患者多次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中西药均停用,随访多年,一切正常。

该医案从开太阴入手,在多个温运中土、化湿利水的方中变化,以及在汤剂丸剂之间切换,如何把握治疗度的问题,需要仔细分析,该治疗思路可为医者临证提供一定的思路,有值得细细揣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