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选购一辆公路车来健身,一定要避开的「雷区」有哪些?

2024-05-09体育

市面上的低价位国产品牌,不少都有着明显」新手BUFF「的器材,也就是说,新手一看就特别喜欢特别拉风特别炫酷特别的产品。

第一 破风车架

破风车架看上去确实是比较凶猛,我自己也是喜欢这种看上去肌肉感十足的产品。但是这种车架会比较重,大厂会想办法优化重量,去吹风洞,去优化操控,所以价格并不便宜、但是很多新手没那么多预算,会去选择一些低价位的车型,这些车型空有一个气动车的造型,并没有灵魂。管型就只是扁平,没有风洞优化,没有重量操控优化,很可能又重又不好骑,特别是一些入门的铝合金破风车架。

第二 铝合金高框轮组

高框轮组没问题,但要记得,高框轮组是给碳纤维轮的,而不是铝合金。铝合金轮组,国际大厂产品我见过最高的是fulcrum R4,35mm框高,重量1750克。

我自己之前的老车上用的就是这个轮。已经很重了。但是有时候看到网上某些车型高出40+甚至50的,重量在2000克以上的高框铝轮,我自己是很难理解的。请新手记得,高框铝轮是给碳轮用的,用到铝轮上,又重,又影响操控。铝合金一体把同理。

第三,机械全内走线

这两年随着碟刹车普及,全内走线成了一个大趋势。全内走线的车型,对于电子变速和液压碟刹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但对于机械变速线拉碟刹来说,确是很不好的一个东西。

因为对于电子变速液压碟刹来说,只要线能走的过去,使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对于拉线的结构来说,90度的拐弯是很致命的。

图片来自美骑网

美骑网曾经做过线管的评测,可以从上图看到线管的拐弯能力是有限的,更不要说多拐几个弯了。线芯在线管理滑动,会跟线管内壁产生摩擦,所以拉线的手感要好,就要尽量减小拐弯的角度。在实际安装时可以试试,外管走好以后如果从手变位置穿内线能一穿到底,通常手感就会比较好。

一般来说,一个90度的拐弯,对拉线的手感影响不大。外走线的车架,就只有手变出线位置到弯把那里会有一个90度拐弯。但全内走线的线管会有3个90度的拐弯,手变到车把,车把到把立,把立到舵管,而且这三个拐弯走线空间都很小。如果强行全内走,会极大影响走线手感,导致刹车力度下降,变速不准等很多问题。

大厂闪电的SL7为了兼容机械变速直接采用了舵管外走线的方法来减小线管拐弯的R值,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大厂为了兼容机械变速甚至放弃内走直接在下管开洞外走。所以远离拉线+全内走的组合,这很坑。

而且全内走线的车保养换线管很费劲,相当于把整个车头全拆一边,价格不菲,一线城市要好几百。这价格对于一个低价位的车来说,非常不划算。

老鸟认为比较合适的入门铝合金车,一般来说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第四,几何尺寸

很多新手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条件,不知道自己该买多大的车架。新手更多时候,会听一些车店老板建议,或者一些半吊子老鸟的说法买到不合适的器材。

对于车架几何,新手是需要了解一下关于车架STACR与REACH这两个跟身体息息相关的数字

这两个数据代表着车架最基础的指标。尤其是STACK,也就是车头高度。很多时候你能不能很好的骑车取决于这个数字。

如果不知道你需要多大尺码,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

上面是闪电TARMAC SL8的推荐身高。

这是闪电SL8的几何表,A就是STACK 堆高,B就是REACH 前伸量

这个是TREK emonda的身高推荐表

这是TREK emonda的几何表,N就是STACK 堆高,M就是REACH 前伸量。买车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两个国际大厂的身高推荐表去查询相应的几何数据,然后去对比你的目标车型来选择尺码。

看数据,别听别人忽悠。

通常说什么欧洲人高马大车子偏大,买车要买小一号的这样骑得舒服的统统认为是在忽悠你。

不是你不适合这个尺码,只是他店里没有你适合的尺码只有小码。

因为很多车店不愿意进大码车,不好卖,小码车可以忽悠高个子买,但是大码车没办法忽悠小个子买。

然后要看一个车是不是激进,用STACK的数字除以REACH的数字,如果比上面闪电和崔克的数字还小,建议新手不要碰,那玩意太激进。

毕竟闪电的SL8和崔克的EMONDA已经是竞技车型了,比这两个还激进的,可以说是杀人几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