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为什么中国没有形成足球文化?

2021-10-31体育

因为足球从传入中国开始,就始终是一项伴随着混乱与争议的小众运动,始终没有走进大众的生活当中。

最早触现代足球的中国人,要算香港的华人学生,媒介是英国教会或港英当局办的学校。1897年香港即开始举办「特别银牌」杯足球赛,之后上海等一些沿海大城市也都开始开展此类运动。1901年上海圣约翰书院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具备近代体育性质的足球队。这支足球队里的所有队员人人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大辫子,因此也被称为「约翰辫子军」。约翰辫子军们从1902年起开始正式参加上海的「思考托」杯足球赛,开始时的对手都是其他学院的中国球队,打出名声后逐渐开始接受外国足球队的挑战。中国著名体育家马约翰先生当时就是这支辫子军的主力球员之一,据他回忆「辫子军」们虽然体格普遍瘦小,但胜在身体「灵活敏捷」,与人高马大的外国球员对抗起来也算是各擅胜场,并不吃亏。

到了1904年秋,香港几位英文书院的学生凑在一起用午饭钱买了足球,组织成立了「华大足球会」,成员大概有40人左右。到了1908年,这个足球会改成了一个更加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香港南华足球会」,这个足球会成为了中国近代成立最早也是实力最强的足球俱乐部。

我国现代足球运动的萌芽时期,其实已经是世界现代足球蓬勃发展时期,1904年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在在巴黎正式成立,足球项目在1900—1908年的第二、三、四届奥运会上都被列入表演项目。

但中国足球此时其实依然只是在部分殖民地内和北京上海大城市学校里的小众运动。1910年这届全运会比赛只有一场足球比赛,对阵双方是上海区足球队与华南区足球队,其中上海区足球队就是由上海圣约翰大学及上海南洋公学两校足球队的精英队员组成。华南区足球队基本就是香港队。

在这一场比赛过后,从1910年到1924年,中国国内再没有举办过一场由官方组织的正式足球比赛。能代表中国足球水平的,只有从1913年起开始参加国际比赛的中国国家队。但是,由于中国国内的政治失序,经济凋敝,军事上混战不休,这支所谓的「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基本上就是由香港人组成。

成军后的中国男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显示出了超强的实力,在1913年至1934年的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足除第一届获得亚军外,在21年间连获9届足球冠军,是当之无愧的亚洲霸主。这其中尤其鼓舞人心的胜利是1923年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当时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办,主场作战的日本人以为稳操胜券,准备洗雪前耻,不料又以1比5惨败。又惊又气的日本媒体纷纷印发号外,沮丧之情溢于言表。上海的【申报】将日本媒体的号外传回国内,把标题翻译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男足在亚洲体坛的外号就叫做「铁军」。

在当时的远东运动会中,中国在绝大多数项目上的表现都呈现出一种力不从心的状态,除了在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取得过一次总分第一之外,其余几届的表现几乎可以用崩溃来形容。田径和游泳两个大项目中国代表队很多时候都是总分排名垫底。在五四运动后的两届运动会上,中国队在游泳项目上更是接连创造了总分为零的尴尬纪录。

因此,在当时的远东远动会上唯一能捍卫民国体育尊严的中国男足,得到了当时全国群众酷似现在追星般的追捧。当时香港队的李惠堂号称足球皇帝,在球迷心中威望甚高,每次出场均有数千观众自发为其呐喊助威。全运会足球决赛由李惠堂所在的香港队对阵广东队,亲赴现场观战的观众竟然比开幕式还要多。在观众席满员的情况下球场四周的草地上居然坐了数千学生,数百个记者席也被为观众占据。当李惠堂入场时,竟然有一票观众不管三七二十一竟将手中铜板乱抛,恰如昔日看京剧到精彩处将彩物抛的舞台一片银光一般,简直是将李惠堂当做了最大牌的京剧名角去捧了。

但是,尽管社会各界名流都愿意去沾一沾中国男足「扬我中国尊严」的光,一涉及真正真金白银的支持,却纷纷开始打退堂鼓。为了备战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男足早早集结,但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财力困难为由,竟然不愿为足球队赴柏林参加1936年奥运会拨款。

无奈之下,中国男足只能提前两个多月出国,南辕北辙先赴东南亚等地,靠沿途进行商业比赛筹措参加奥运会的经费。即便如此,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男足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战斗力,在和当时的世界一流强队英国队的交锋中,中国队上半场居然与对手打了个旗鼓相当,中国队的威胁进攻次数甚至还要多于英国队。虽然下半场由于体力不支场面逐渐被动,最终在英国队的围攻下以两球败北,中国队的表现得到了欧洲球评家的一致称赞。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时期的男子足球项目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才选拔体系。虽然球队成员绝大部分依然来自于香港、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但参加1936年奥运会的国脚们大多参加过全国运动会和远东运动会。各路足球人才都可以通过全国运动会这个平台向李惠堂等国家队核心队员近距离的展示自己,并初步赢得参加国家队的机会。然后通过远东远东会等亚洲级别赛事的挑战,最终成为国家队的正式成员。

但好景不长,中华民国男子足球队的声望达到顶点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后,紧接着1937年抗日战争便全面爆发。八年抗战时期,我国的各项体育运动包括足球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国足球与国际的交流基本停止,在国内也只有个别城市还有零星的比赛活动。孙镇和、谭江柏等参加过柏林奥运会的国脚更是主动请缨去了前线杀敌,孙镇和最终牺牲在了抗日前线。

等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忙于内战的南京国民政府对于体育事业的关注明显不如「黄金十年」时期,对于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中国国家足球队所申请的12万美元经费只答应补助一半。民国政府当时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政府在1948年2月答应补助50亿法币,折合美元约6万,但等到4月球队正式出征时50亿法币却只能兑换不足两万美元,

无奈之下,足球队只能再次南辕北辙先去东南亚打商业比赛筹款。因为时间紧迫,中国足球队从5月1日到6月20日在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地以几乎两天一场的频率50天踢了26场比赛,虽然取得了16胜5平5负的不俗战绩,但却累得全队上下人困马乏,伤病满营。

好不容易到了伦敦近郊却孟公园奥运村,中国足球队只休息了两天就被中国代表团以「奥运村住食费用不菲,经费难以为继」的名义将全队迁去了一所小学的教室居住,住由课桌拼成的大通铺,吃从国内运来的大米、榨菜,吃的队员个个满腹怨气。

人困马乏、后勤不济的中国队虽然在此后热身赛中有过战胜美国队的良好表现,但在正式比赛里第一场就被人高马大的土耳其队打了个狼狈不堪。在雨战中中国队的技术特点完全被土耳其队克制,全场被动挨打,最终以零比四大败,惨遭淘汰。

这场惨败也标志着中国男子足球队这面民国体育旗帜的落地。此后民国政府忙于内战,再无暇组织国际比赛。中国足球队要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才再次有机会踏上国际比赛的赛场。

随着国家队在国际赛场的谢幕,中国国内足球环境也变得更加恶劣。虽然在1935年全运会上,男子足球参赛队达到了十八支之多,但其实比赛水平并未提高多少。到了1948年全运会,不但比赛质量大幅下滑,再加上因为裁判水平的局限和当时政治大环境的影响,民国足球比赛在一片混乱当中成为了绝响。

在比赛中,最常见的是运动员因不满裁判判罚而辱骂、殴打裁判,乃至对方球员的事情,比如空军队选手集体殴打浙江队队员陆柄生,湖北队队员燕振华和朱云浓不满裁判判罚殴打裁判员朱权,天津代表团因为不满裁判判罚而威胁退赛等事件均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还是赛场架枪的行为。

当时参加足球比赛的,除了南方几个发达省份,以「洋学堂学生」为主的省队外,还有陆军、海军、空军、警察等几支以军队人员组成的球队。这几支军方球队均对这个足球冠军志在必得,比赛进行过程中,陆军、海军、空军、警察等几支球队屡次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比赛中围殴裁判、围殴对方球员。

如此混乱无序的场面让见惯了世面的运动会记者们也不由的感慨:本次大会「运动员打裁判、裁判打运动员、观众打运动员、运动员互殴、大会职员互殴,确为民国体育全民参与之典范」。

因为这几支球队的表现太过凶悍,在小组赛结束进入四强循环赛后,上海队为了自身安危,首先宣布退出比赛。在接下来陆军队与香港队的比赛中,陆军队携带大批武装士兵荷枪实弹进入现场。比赛中香港队先声夺人攻入两球,陆军士兵大哗,观众席上不断有拉栓上膛的声音,更有人大喊要「枪毙裁判」、「架机枪打他们(香港队员)」,在香港队最终二比一取胜后,陆军士兵舞枪弄棒,久久不愿离场。最后足球裁判长找了一个借口(一说是上半场补时时间为三分钟,而裁判超过三分钟后仍未吹停比赛;另一说则是香港球员邓福泉被替换下场后又再度上场),宣布香港队违例。

按照正常的裁判流程,香港队违例就该判负或者择日重赛。但赛事组织者也被比赛的场面弄得心惊肉跳,四强循环赛就只进行了这一场,随后即宣布除主动弃权的上海队外,其余进入四强的三支球队香港、陆军、警察全部并列冠军,「三星同辉」的奇景。

而不论是参赛球队冠以什么样的名称,叫香港队、陆军队还是警察队,其实队中球员依然还是当时香港和上海足坛的那些屈指可数的宿将们。比如陆军队基本上就是上海青白足球会全班人马,而警察队基本是香港杰志和星岛队的联队。

整个民国时期,中国足球其实始终只是政治家跟资本家手中的玩物,除了能够在外战中为政府脸面上贴些金,在国内比赛中能为某个组织争争彩之外,根本就没有在普通民众中造成多大波澜。大城市的居民们有可能还会像看京剧、看电影一样把看足球赛当做是一项时髦的娱乐活动,花点钱去捧捧场,其他城市跟广大乡村的普通人可能连足球规则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所以不要说足球文化了,作为依附在政治和资本上的一块亮片,一旦资本或国家不在关注,足球本身便迅速在这个国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