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就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对于任何一项赛事来说,主办方、运动员、裁判和观众,都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人的诉求是什么呢?
主办方的诉求很简单,尽可能地卖出去更多的门票和转播权,吸引到更多的赞助,这样关注度就会更高,也可以更加利滚利;
运动员的诉求不复杂,打商业赛嘛,就是为了赚钱。像乒乓球这样的商业赛么,名次越高,大概率赚的越多;
裁判,如果没有主办方介入的话(比如英超公司),那就是维持公平;
观众,需要看到一场激烈的对决——尤其像乒乓球和网球这样发球有很大优势的比赛,没几个人愿意花钱看对手吃发球,乒乓球还轰不出个有观赏性的ACE。
之所以不让遮挡,也是基于这点:
乒乓球本身就因为球小观赏性不足了,再一盘比赛光看人发球和吃发球15分钟结束。
谁买票?
这时候,
裁判这个角色就很重要。
看遮挡和回抛,位置其实很重要——哪怕引入鹰眼回放,视角也是这样的:
然而,
几乎所有的乒乓球比赛,裁判是坐这里的:
请问,
裁判能够看出个啥?
其次,
裁判和主办方虽然是合作关系,但毕竟也有一定的人身依附。
乒乓球本身圈子不够大,商业比赛就那么几个。目前遮挡声音最大的,无非就是国乒那几位,其中的两位还是卖票的主力。
真要每次都警告,下次我不带你玩儿了行不行?
裁判何必为一件他视角里模棱两可的事情断了自己的收入呢?
那么,
照道理来说,
主办方应该下场咯?
不好意思...
首先,如果全程用鹰眼,那么成本太高,只有不计成本的三大赛大概率才能做到,WTT肯定不会这么搞;
其次,
遮挡最凶的恰恰是WTT主席想要捧的明星球员,他是吃饱饭没事干断自己的财路吗?
更重要的一点:
网上搞技术讨论的,不会是WTT的门票受众;
而WTT的受众,目前来看,愿意负担这个价格的,大多是明星球员的饭圈。
某种意义上来说,
对于WTT而言,
正经八百跟你讨论遮挡的,是乒乓球版本的「无孩猫女」——他们或许懂球,但他们不贡献票房。
干嘛听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