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发火了。
这是11月4日晚,对莱巴金娜的比赛。在比赛中郑钦文对着观众[别喊了],引发外界争议。
这也引起了人们另一好奇, 为什么全世界诸多球类运动里,只有网球要求观众观赛的保持安静。以及观众的吼叫声是否真的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
关于这点可能要从网球运动的传统说起。对于全世界大部分体育赛事而言,观众的狂热早已成为了选手们的「兴奋剂」,甚至就是赛事文化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英超比赛里与比赛同步的嘹亮助威歌声,也从来没有选手说抱怨受到了影响;NBA赛事里,观众席上的各种搞怪行为,也会被认为是有趣的赛场谈资。
但唯独网球运动,却是一个对「安静观赛」要求极高的运动。
在阿加西的自传【网】里,他形容网球运动是一项「自言自语的运动」。
网球这种运动太孤独了 ,只有拳击手才能理解网球运动员的孤独。可就算是拳击手,也有助手和经纪人陪伴着,他们甚至还可以将拳击场上的对手视作某种意义上的伙伴,和他们扭斗,对他们咕哝。然而在网球比赛中,你和对手永远是面对面地厮杀,却永远不会碰触对方或是跟对方以及其他任何人交谈。 网球规则禁止网球运动员在比赛时与人交谈,甚至与教练交谈都不行。比如绰号「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就曾经在澳网比赛中因为对手西西帕斯屡屡与自己的父亲兼教练进行违规交流而大发雷霆,认为对方严重违反了规则,要求裁判严惩对方。
球员的这种「孤独感」,正是网球赛事文化所竭力追求的「绝对公平」与「绅士风度」的体现。
而观众不合时宜的叫喊声甚至是助威声,则从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网球运动所强调的「孤独感」与「绅士风度」。
看到这里,可能有观众会吐槽说:就你丫贵族运动B事多呗。观众是出了钱的,是来享受服务的,而不是来被规训的。
那么,我也可以举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做论证。比如:你去电影院观影,别人观影时你手机不静音,开闪光灯拍照,这是不是一种素质差的体现?
比如:你受邀参加别人的葬礼,不穿黑色衣服不说,穿了一身大红色的花衣服。
再比如:我们去到一家信仰伊斯兰教的餐厅,却点名要吃猪肉……
嗯,我想表达的是, 竞技体育也存在「入乡随俗」的道理。 我们可以把激情的呐喊助威留给绿茵,留给拳击场和篮球。但对于网球、斯诺克这类注重绅士风度的运动,请大家多一点包容与配合,谢谢!
再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吧。今年上海网球大师赛,我去看了。因为在去中央场馆观赛前,偶遇张之臻训练,多看了一会。就错过了比赛的开赛。
于是,我被「幕布」隔离在球场之外,只能等一局结束才能落座。这样的规定看似不合情理(花钱买票了,迟到不给落座)。却是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赛场的安静。
这种安静既是给选手一个公平发挥的舞台,又是给观众打造一个舒适的观赛环境。 我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另:国内电影院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很多观众习惯影片放映后才姗姗而来,其实很影响观影体验)。
总结一下,就是网球比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准则,叫做「 观赛不语真君子 」。
所谓「观赛不语」,并非要求观众在整场比赛中保持绝对的沉默,而是强调在关键时刻、关键分上,观众应保持安静,以免干扰运动员的发挥。
因为网球比赛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和判断力,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此时,如果观众在旁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或发出刺耳的声响,很可能会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比赛状态。
文章的最后,我想用郑钦文此前当记者谈到「中国观众素质问题」时的回答做收尾。她的回答是既巧妙、又得体,还直接提供了指导球迷行动的参考范本:
「 我觉得要么在我打出一个非常精彩的球之后,你们可以大声欢呼,要么就是在我输球的时候,你们可以多给我一点鼓励。 如果在我赢得还算不错的时候(得分),就一切正常,不需要发出太大声音,输的时候(丢分)就做出一点改变。」